“蒋主任,您还认得我吗?我儿子是郑××。”

前段时间,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主任医师在坐门诊时,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定睛一看,这正是18年前一位金华小患者的妈妈。

“我记得你,你们一家我当然记得了!”蒋劲松主任笑道。

是什么样的缘分,能让一个医生记得患者18年?

故事还要从那一年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郑近日专程赶来看望曾经救过他的医生们,从左到右依次为孙仁华、小郑、张静霞、蒋劲松。

15岁的小儿子得了重症胰腺炎
奄奄一息

2003年,15岁的小郑还在读初中。此前小郑发作过几次胆结石,爸妈本打算带他到杭州大医院看看,不过由于当年“非典”疫情暂时搁置了。

一天晚上,小郑因胆结石引发了胰腺炎,出现腹痛、发烧等症状,被紧急送到了金华当地医院的急诊。医生下了诊断:重症胰腺炎。病情发展很快,小郑还出现了呼吸衰竭。

重症胰腺炎,即使在今天也是病情险恶、并发症多、死亡率极高的危急重症,更何况是在18年前。在医院前前后后待了一两个月,情况却依然没有太大好转。连医生也无奈下了结论,可能活不了多久了。

或许是男人在那种时候比女人更脆弱,望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儿子,小郑妈妈说,那段时间老公天天流泪,绝望到了顶点。

小郑妈妈不甘心啊,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难道就要眼睁睁看着他离开?

17岁的大儿子不停安慰妈妈:“妈妈,弟弟会没事的。”大儿子的这些话,是小郑妈妈在艰难日子里的最大动力。

两位主任自费

从杭州打得到金华会诊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小郑妈差点认命的时候,金华当地医院的一个麻醉医师知道后,说起自己认识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孙仁华主任。麻醉师试着帮忙联系了一下孙主任。接到电话的孙仁华主任,连忙给当时的普外科主任张静霞打了个电话,说有个小病人情况比较严重,要不要一起去金华看看。

医者仁心,孙仁华和张静霞两位主任自费打车到金华,亲自会诊了小郑。

“他确实病得很重,肚子上千疮百孔,插满了引流管,整个人很虚弱。”张静霞至今还能回忆起当年刚见到小郑的样子。

“同样是女人,同样是为人母,我这个妈妈被打动了,她求我们无论如何也要治好她儿子,哪怕把家里房子卖了也要救。”

张静霞和孙仁华经过仔细的评估,认为“尽管小郑病得很重但还没有到不治的地步”。这对于小郑妈妈来说,就像是溺水时抓住了救命稻草。

“给我一个月时间,让我试试。”张静霞对小郑妈说道,“现在回忆起来,那时的我也是年轻气盛,敢做出这样的承诺。”张静霞说。

小郑妈妈说,自己当年最对不起两位主任的就是没请他们吃一顿像样的饭。

“他们自费打车从杭州来给我儿子看病,看完后中午随便在医院外面吃了个快餐,我真的欠他们一个大恩情。”

20多天多学科没日没夜地抢救

终于出现转机

一年后16岁的儿子重返学校

很快小郑被转送到了杭州的浙江省人民医院。

“蒋医生,救不回我儿子,我们的家就没了。”小郑妈妈对蒋劲松说道。年轻的蒋劲松那时还是普外科的一名主治医师,是小郑的主管医生。

“40多天没吃饭了,瘦得皮包骨头,看上去太令人心疼。”现在已经是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的蒋劲松主任医师对第一次见到小郑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蒋劲松说,接下来的20多天里,医院多学科没日没夜地救治小郑:抗炎、肠外营养、穿刺、引流、培养……不知道是医生的努力还是母爱的力量,奇迹真的出现了,小郑一点点好起来,在所有人的祈愿下打赢了这场生与死的较量。

小郑出院那天,正值12月底隆冬时节,可对小郑妈妈来说,走出医院的那一刻,像是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半年的卧床令小郑肌肉有些萎缩,出院后,小郑爸爸每天给小郑全身按摩,小郑妈妈则是事无巨细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过了一年,16岁的小郑重新返回了学校,继续学业。如今33岁的他,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过得还不错。

18年后带大儿子

找到当年的恩人医生

从2003年到2021年,小郑妈妈一直把当年这三位医生的恩情记在心里。每年过年正月里,她都会给医生们打去电话,过年问好,并向他们汇报小郑的健康状况。

这次,小郑妈妈再次找到蒋劲松主任,是为了给大儿子大郑看静脉曲张来的。

大郑2014年发现自己有点静脉曲张,左腿膝盖下青筋突出,因为不痛不痒,他上网查了查资料,认为吃点药应该能好,没想着去医院动手术。

大郑是做电商的,长期久坐,熬夜频繁,过了三四年,左腿的青筋暴露出来,像爬满了“蚯蚓”。不过那时他正处于创业初期,资金紧张,业务繁忙,手术便一拖再拖。直到上个月,他才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诊断为静脉曲张3期,没几天便顺利做完了手术出院了。

临出院时,小郑妈妈拉着蒋劲松主任说道:“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你们这些好医生,心地好技术也好,那以后一直关注你们的消息,大儿子有静脉曲张,马上想到蒋主任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次既是来看病,也是来探望。”

有温度的医者最暖心

“医心向党·浙江有温度的好医生”

推选活动启动

请您推荐心目中最有温度的好医生

跟我们说说

那段曾经暖到您的医患故事

18年过去了,患者依然牢牢记着当初救治了他们孩子的医生名字,当家里人再次需要治疗时,又毫不犹豫找上门来,这是一段暖心的医患情,体现了患者对医生的无比信任,也是医生最引以为傲的职业幸福感。

我们身边这样暖心的医生、这样暖心的医患故事还有很多。

为此,橙柿互动、都市快报、浙医在线特推出“医心向党·浙江有温度的好医生”推选活动,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患者心中最有温度的好医生、好故事。

什么是有温度的医生?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患者站在医生面前,他(她)只看到了“病”,没有看到“人”。

医学是爱的产物,也是温暖的科学。没有爱的医生,哪怕有再高的技术,也像星光一样冰冷遥远,无法温暖人心。

所以有温度的医生,一定是心中有“人”的医生。

他(她)应该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每一个病人身后都有一个故事,病人叙述病情的过程,其实就是情绪的宣泄,是心灵的解脱,也是灵魂的治疗。

他(她)应该有一双温暖而灵巧的手。这双手可以在寒日里触诊前驱走冰冷,这双手可以在无影灯下手术台上巧夺天工,这双手可以在病床前搀扶起无助与孱弱,也正是这双充满温度的双手,巧施医术,建立起与患者间的信任。

他(她)应该有一颗柔软的心。不忘医者初心,切身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能温暖病人,能为他带来希望。

他(她)还应该是一个尊重生命规律的人。他(她)既能拯救生命,也还会安抚死亡。医生是不能阻止和消灭死亡的,但是医生能够帮助患者和家属在死亡面前没有恐惧,让患者和家属与死亡和解,让患者在温暖中离开世界。

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医学技术、温暖的人文关怀,从来就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医疗有温度,群众才能感到满意。

那么您或您的家人、朋友、同事在就医、治疗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人暖心的好医生、好故事?如果有,请与我们分享!橙柿互动、都市快报、浙医在线正在全浙江范围内寻找有温度的好医生,挖掘他们背后的暖心医患故事,共同传递这份温度,让全社会感知到这份温暖。

“医心向党·浙江有温度的好医生”

推选活动参与方式

征集要求:记录您或亲朋在就医、行医时温暖您的人和事,要求内容真实、感人。

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1年7月10日

【推选流程】

1.他荐、自荐环节:多种方式广泛征集好医生候选人。

2.初选环节:橙柿互动、都市快报、浙医在线工作人员将一一核实推荐信息和事迹,确保真实可信,并初选出具有典型性的好医生。

3.展示和专家评审环节:初选出的好医生将作为“医心向党·浙江有温度的好医生候选人”一一展示在橙柿互动App上,接受大家的点赞,评审委员会将结合读者点赞和专家评审意见,确定“医心向党·浙江有温度的好医生”入围名单。

4.公示环节:入围名单出来后在橙柿互动App、都市快报报纸版面、浙医在线微信公众号上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为最终入选的温度好医生颁发荣誉证书。

【参与方式】

1.网络:进入“橙柿互动”App,点击最上面的频道栏,向左滑动进入《家庭医生》频道,找到“温度医生”推选链接,根据要求完成报名表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电话:拨打快报热线0571-85100000,来电时请详细告知那位温暖过您的医生的工作单位、科室、姓名,以及感动您的理由。

3.信件:请寄“杭州市拱墅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新大楼1606室《都市快报》健康新闻部”(请备注“温度医生投稿”)邮编:310041。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张煜锌

通讯员 陈晓华 陈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