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华商韬略 木木

美国试图利用光刻机打击中国的芯片产业,但光刻机领域的全球霸主,ASML公司的总裁反对称“如果不把光刻机卖给中国,大概三年,中国自己就会掌握这门技术”。

这么说不是没有根据,其实中国的光刻机技术领先全世界的时候,还压根没有ASML公司呢。可以说我们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短短三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芯片制造中光刻环节的核心设备——光刻机,被誉为人类顶尖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在比头发丝还细小千万倍的地方,挑战激光波长和量子隧穿的极限。50年代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光刻机就是横隔在技术自主道路上的一座“珠峰”。在1966年,中国的攀爬取得胜利,我们自主研制的65型接触式光刻机正式落地。

此时涉足这一制造工艺的国家全世界只有两个,美国和中国。

1977年,我国最早的光刻机-GK-3型半自动光刻机诞生,两年后,中国成功仿制了英特尔公司的8080cpu,连素以精工闻名的德国也落在了中国之后。

要知道,中国此时尚未加入世贸体系,所有环节完全独立自主!即使是傲视全球的英特尔也做不到,他们使用的是日本的光刻机。

可以说,那时的中国以一己之力在与整个发达国家联盟赛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0年代初,中国光刻机研发继续一路高歌,1981年,Jk-1半自动接近式光刻机诞生,一年后,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已完全能够对标隔壁日本。这样的水平意味着什么呢,只需想想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在世界上有多牛!

更霸气的是,仅过了三年,中国研制出分布光刻机样,性能指标直逼当时如日中天的美国GCA公司生产的4800DSW光刻机。

大家都以为中国光刻机的辉煌征途刚刚开始,谁也没料到那就是巅峰。

改革开放后,随着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设备纷纷进入国内,一股“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潮开始占据主流。

这些“买办派”认为,与其自己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来研发,回报周期又如此漫长,不如先借别人的力量,等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了,再转为自主研发。

许多国企纷纷转型,技术下马项目停滞,其中就包括光刻机。

失去了顶层设计,原本互为一体的科研、教育、产业彻底变成了孤立的三部分,中国的集成电路行业自上而下出现了脱节。产业上的硬件商成了组装厂,给涌入的外资企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软件商则成了国外技术体系的附庸,原本大量独立开发软件的工程师,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码农”。

而光刻机研发,就此一蹶不振,无数前辈的艰辛付出化成了泡影。

直到2020年美国的一纸禁令,让国人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了光刻机上。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重要的是,光刻机这一堂课我们能永远记住吗?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