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2021年6月5日,印度完整接种疫苗的人数还未超过总人口的3.3%,而仅官方通报的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了2850万。就在去年9月26日,印度总理莫迪还曾在联合国大会上高调表示,印度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疫苗生产国”。

并且莫迪还承诺,“印度将会向全世界提供疫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印度原本承诺向该计划供应至少11亿剂疫苗,其中约有一亿剂应在今年5月底前交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直到印度第二波疫情大爆发,宣布停止出口疫苗为止,印度总共也只出口了6600万剂疫苗,使得“新冠疫苗实施计划”面临巨大的疫苗缺口。不仅如此,印度的疫苗生产现如今甚至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而与印度不同的是,截止到6月2日,中国新冠疫苗接种数已经超过了7亿剂次,并且接种数还在快速增长中,展现出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并且我国还累计向世界各国出口了各种类型的新冠疫苗超过了3.5亿剂,是世界上出口疫苗数量最多的国家,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

为什么印度会有如此前后不一的表现呢?又是什么造就了我国与印度截然相反的“中国速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卡住咽喉的印度疫苗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印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疫苗生产和出口国,而早在2020年8月,印度就已经获得了阿斯利康疫苗的生产技术授权。当时的印度既有设备又有技术,可谓是踌躇满志,心心念念着开展“疫苗外交”,莫迪政府也对外大包大揽,对多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给出了提供大量疫苗的许诺。

可谁没想到,在美国动用战时法案《国防生产法》限制了疫苗生产原材料的出口之后,印度的疫苗生产会迅速陷入停摆。印度最大的疫苗生产商——血清研究所的所长甚至不得不在推特上“谦卑地请求”美国放松疫苗原材料的出口限制。

但截止到5月17日,美国国内也才有一半不到的民众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为了能继续优先生产疫苗以及防控国内疫情,美国限制疫苗原材料的出口还将继续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小疫苗瓶竟比疫苗还少?

复旦大学张文宏教授曾经表示,“装疫苗的玻璃瓶的产量比疫苗还困难”,为什么这么说呢?难道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玻璃瓶还会面临产量不足的困扰吗?

这是因为装疫苗所需的玻璃瓶子并不像啤酒瓶子那样简单、好凑合。疫苗瓶一是要能耐高低温。疫苗生产需要无菌环境,会对疫苗瓶进行超过350℃的高温消毒,而疫苗存储运输过程又需要低温环境,有些甚至要求低至零下70℃,所以疫苗瓶要能耐高温和低温,无论是身处蒸笼还是冰窟都要保持稳定,不会碎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疫苗瓶要求高稳定性。随着时间推移,疫苗与疫苗瓶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得疫苗变性失效甚至有害,所以疫苗瓶需要很高的化学稳定性,要耐酸碱,抗腐蚀。这就需要看玻璃的耐水性 :耐水性能越高,与药物发生反应的风险就越小,玻璃瓶的质量就越好。按耐水性由低到高,药用玻璃可分为:钠钙玻璃、低硼硅玻璃与中硼硅玻璃。

三是中硼硅的加工技术也很困难,中硼硅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分为模制、管制。前者通常是玻璃液通过模具一次成型,做出瓶子,相对管制工艺较厚。而管制工艺中的拉管环节要将玻璃液拉成细长管,玻璃液的温度高达1500℃以上,要将玻璃拉成很长的细长管并且保持均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国之前医用玻璃更多使用的是质量较低的低硼硅玻璃甚至钠钙玻璃,而中硼硅玻璃一直依赖进口,美国的康宁公司,德国的肖特公司和日本的NEG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不过,在资金投入,国家引导,社会期望之下,近年来,中国的中硼硅玻璃制造取得了突破,不再被人“卡脖子”了。国内最大的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管生产企业——河北沧州四星玻璃公司,选择了“冷顶式全电熔技术”来实现中硼硅玻璃的生产制造。为突破这个技术,四星玻璃几乎搭进了全部身家。建窑炉、投料、点火,四星玻璃经历无数次的周而复始,“一度连交电费的钱都没有”,历时三年多,最终,四星玻璃攻克难点实现了中硼硅玻璃的量产。目前,四星玻璃已经拥有 4 座药用中硼硅玻璃管窑炉、12 条拉管生产线,可年产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管3万吨,疫苗瓶年产能达到10亿支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内厂商取得技术突破后,市场上有了竞品,就使得国外的龙头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加紧在中国设立工厂,比如,肖特玻管在浙江投资建设新的中硼硅玻管工厂,预计2021年上半年该工厂就可逐步实现本地供货,另外,肖特公司在苏州和缙云的生产基地都已经扩大了产能,这些同样保证了国内的疫苗瓶生产供应。

技术突破,生产增加,多管齐下之下,中国的疫苗瓶生产已经不再是疫苗产量的瓶颈了。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此前曾明确表示,中国具备优质疫苗瓶生产的产业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年产量至少可达80亿支以上,能够满足新冠疫苗生产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疫苗被卡住的咽喉,对中国只是小挑战?

中硼硅玻璃疫苗瓶的生产只是新冠疫苗所需的众多原材料的冰山一角,仅美国限制的出口产品就达到了37种,包含了医用塑料袋、培养基、管道材料、化学试剂等等,涉及到了疫苗生产的各个环节。对于印度来说,这是切断疫苗生产线的“扼喉”之举,但对中国来说,这些只是一点小小的挑战。

比如印度公司急需的医用塑料袋,这种被美国政府禁止出口的医用物资,在生产疫苗时被用于无菌环境下存储药品。目前全球主要新冠肺炎疫苗生产商,包括辉瑞、莫德纳和诺瓦克斯等公司在疫苗生产过程中,都是用这种塑料袋来储存疫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辉瑞开发的mRNA疫苗为例,科学家将DNA与基因构件一起放入培养箱中,制造出需要的mRNA。随后科学家将提纯后的mRNA放入特殊的塑料袋中进行冷冻。一个医用塑料袋中存放的mRNA,大约可以生产500万-1000万剂新冠疫苗。

但对于中国来说,限制出口只是让我们把视线转回国内而已,中国塑料制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约为20%,产销量都位居全球首位,2020年在疫情的困扰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初级形态塑料产量累计为10355.3万吨,同比增长7%。所以,美国限制出口,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更多的只是可能会花更多的钱,或者选择质量稍次的产品,而不是面对“无米下锅”的窘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我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早在2009年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十几年时间过去,我国不仅在规模上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超过美国一倍有余,而且在质量上,诸如中硼硅玻璃这样的技术突破也是不胜枚举。

并且大批国产品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锻炼成长,海尔家电、联想电脑、华为通信设备、大疆无人机……中国品牌的竞争力、美誉度与日俱增。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00多种产量居全球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使得我国的疫苗生产国产化率达到了95%以上,也正是拥有世界第一的工业制造业,我国才能实现疫苗接种的“中国速度”。

而良好、发达、多样的制造业,才是一个国家真正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的立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