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羽毛球国家队运动员谢杏芳,在微博上传了一段她儿子小羽弹钢琴的视频,小朋友认真的坐在钢琴前,用单个手指戳钢琴白键的模样,可以说是非常可爱又认真。

在《粉刷匠》弹到差不多一半时,小羽似乎对自己的演奏很不满意,突然转过身子委屈巴巴的,对坐在一边的谢杏芳问道:“为什么我嗦咪嗦咪会忘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杏芳没有像普通父母那样因为儿子的气馁,伸手去抱住他、安慰他;也没有因为儿子忘记了谱子训责他,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儿子发泄自己的情绪。

母子二人一个哭得稀里哗啦,一个在一旁岿然不动,在视频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看了忍不住想笑。此外,小朋友认真对待练琴的态度也展示出谢杏芳在儿子学琴这件事上所做出的努力。对于儿子当时已经显露出暴躁的情绪,尽管他施展出全身功力撒娇哭闹,谢杏芳就像是片宁静的湖泊一般,静静的看着儿子,等他自己消气、自己平复好情绪,再重新来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一位合格的琴童家长,就应该像谢杏芳这样:无论你弹得是好是坏,我自如山岿然不动。因为情绪是会互相感染影响的,如果孩子弹得不好,就对他横加指责,短期自然是看不出来,但长久下来肯定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他对钢琴产生抵触心理;如果你在他没弹好而伤心耍赖时,顺势去安慰他,他就会因为感知你的态度,下次故技重施,从而放弃好好练琴。

美国著名青少年学家阿黛尔·法伯曾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其实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中,只不过稍加改变应该是“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态度对孩子学钢琴的影响力”。

孩子能学好钢琴,一方面与老师的能力、孩子的天赋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与家长的态度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为学琴不仅仅是考验孩子的韧性和坚持,更是在考验家长们的耐心和责任心。因为到了练琴后期,考验的就是父母的耐心;孩子在那个时期一般都难以坚持下去,只能依靠父母的坚持。这时父母的态度就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记得经常出现在黄多多练琴视频和照片中的胖胖小男孩吗?他就是吕思清的小儿子,叫Alex。去年他和多多第一次参加比赛,两个人就包揽了五个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在山东卫视的一档节目中,他曾与自己的父亲同台飙技,即便他刚初出茅庐,也没有被父亲的光芒和气场压倒分毫,反而在舞台上绽放出让人无法忽视的精彩。由此可见,Alex也是一位妥妥的演奏潜力股呢!

潜力从来就不是天生就有的天赋。天赋需要努力,潜力更需要后天的开发。而Alex后天潜力的开发就离不开其父亲的的技术指导和耳濡目染。在一档采访中,记者曾问到:“您觉得您能够走到今天,神童、天赋到底占多大比分”。吕思清的回答是“我是觉得你不能没有(天赋),但是光有(天赋)是不行的,我是特别喜欢有个理论有叫一万个小时定律,就是说越成功、越杰出的人,其实越努力”。我之前也写过一篇关于一万小时的文章,确实如此。一万小时足够成就很多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思清相信一万小时的定论,同时他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无论演奏会是大是小,在开始演出前,他都会反复排练,甚至有时候会为了某个小瑕疵一遍遍重来。这样认真严谨的态度,在吕家这个音乐世家中延续了下去;他的儿子也是这木做的。果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会乐器的家长,不用焦虑,正确自己的心态,像谢杏芳那样,遇事时用淡定冷静的态度,去引导帮助孩子们解决他们当下出现的暴躁情绪和难题,而不是和孩子一起发很早,生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都要经过时间去积累。他们的进步是缓慢的,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们不应急躁,要放平自己的心态,正确的看待孩子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因为您的态度,是决定孩子们学琴深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