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村庄,伴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沉睡的村庄渐渐“苏醒”。在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高集镇渐庄村,脱贫户邱国军早早的起床,开始了忙碌的一天,照顾家里两位老人吃完早饭后,便急匆匆的来到离家不远的艾云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基地的葡萄已经结出了累累果实,邱国军的工作是为大棚卷、盖棉被,进行葡萄种植的日常管理。

今年40多岁的邱国军原来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由于家里的两位老人都患有慢性病需要人照顾,他只能留守在家,日子过得很是紧巴。去年年底,经村里介绍他来到大棚基地里打工,终于有了固定收入。“大家伙都盼着这大棚里的水果长得旺、卖的好,这里是我们的脱贫希望。”

走进艾云生态农业种植基地的办公室,进门处的墙上张贴着几张A4纸,上面竖排写着的是这里务工的50多位村民名字。“这些都是在我们这打工的村民,每天他们到了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来这签到,按天给钱,一天大概60—80块钱不等。”基地管理人员张杰说。

让邱国军讲讲自己的脱贫故事,他笑着说:“俺没啥文化,要俺咋讲?”笑过之后,他却又一脸严肃。家里两个老人常年生病,需要照顾,不能离家外出打工,待在家里又没有收入。“现在有了工资,日子终于松快了些,以前那么多苦都熬过来了,没趴下就要干到底。”站在基地的田垄上,看着一棵棵蓬勃生长的葡萄枝,邱国军坚定地说。

近年来,高集镇政府统筹利用村级互助社资金转产业项目资金,在苑庄村西集中建设高效集约蔬菜大棚72个,一年能产生50余万元的扶贫收益,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大棚良好的效益不仅带动了群众劳动致富,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探索。(孙志远)

责编:闫宇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