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考第一天,上班路上,我就提前感受到了北京“高考优先”的氛围。

为了方便学生,各大地铁站纷纷开启了“绿色通道”,考生们拿着准考证就可以享受优先测温,不用排队,直接进站的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我看有的地铁站还精心准备了“爱心包”,免费提供橡皮、签字笔、清凉油、饮用水等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穿着拖鞋、T恤,在地铁站挤得满头大汗排队的我羡慕不已。

当然了,羡慕归羡慕,其实我心里特别能理解。

学生们寒窗苦读十年,这两天正是检验成果,决定未来能否进入理想大学,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关键时刻。

事实上,也不仅是北京,全国各地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考生提供着便利。

在这场“全民声援”高考学生的运动中,最卖力气的毫无疑问还是各位学生家长。

根据我的观察,在给孩子“祈福”这个环节上,家长们的声援方式甚至都有点内卷了:

当有的家长还在为吃一根油条俩鸡蛋就沾沾自喜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带孩子吃必胜客、买紫色内裤、穿旗袍、举向日葵、甚至把菩萨都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在这场竞赛中,所有信奉唯物主义的家长都太老实、太朴素了。为了孩子高考出成绩,你永远想象不到这届家长到底有多拼。

办公室有位同事的弟弟今年参加高考,在他的指引下,我在几个电商平台上搜索了“高考内裤”四个大字。

不搜不知道,好家伙,原来“金榜题名”这种东西是可以印在裤衩上的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看背面,穿上进考场就能“紫腚对”,就说你给不给孩子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看人家销量,月售2000多条,也就是这五六天卖的。营销效果杠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紫色祈福内裤的1.0版本更搞笑:最开始是有家长把紫药水涂在孩子的屁股上,后来觉得太麻烦,才换成直接买紫色内裤。

当然了,这种谐音梗免不了会遭到“不怀好意”的网友调侃:

有人说照这么说其实银色内裤也行,因为银腚胜天嘛,换成铁的就是铁腚考上……

王建国听完直呼内行啊。

内裤都这么讲究了,外边穿的自然更要安排得明明白白。

前两年,家长们喜欢在考试前给孩子置办一身“耐克”,尤其那个“对勾”LOGO,一定要最大最显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因为它不支持咱新疆棉,就把这个项目淘汰了,换成买一双纽百伦(NewBalance)的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字母缩写NB四舍五入就是“牛逼”,可太适合咱冲刺名校的孩子了。

或者是穿李宁,“一切皆有可能”的广告语,简直就给是复习不太充分考生的不二之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特步这种用一个大大“X”做标志的品牌,就暂时被狠狠地打入冷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妈妈们对自己的着装也有要求,送孩子考试那天必须组团穿上旗袍,寓意“旗开得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旗“开”才能得胜,那开的衩自然是越高越好了。《小别离》电视剧里的妈妈,为了孩子高考顺利,甚至愿意“把旗袍开衩到胳肢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光是苏宁易购一家APP,“旗开得胜”旗袍的销量就同比增长了179.54%。

前几年,甚至还有妈妈在盛夏里穿着貂皮:“希望孩子能考的diao”。

爸爸们则被要求组团穿马褂,寓意着“马到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看这个画风,怎么都觉得这帮人是来搞笑的……

老师们高考第一天要穿红衣服,寓意着“开门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的地方老师们穿一身绿,寓意“一路绿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穿,住上面也有一些讲究。

很多考生,早上考完试中午会找个附近的酒店休息一下,这时,选房间号就成了父母格外“注意”的大事。

中国有个成语叫“七上八下”,在高考期间,最受欢迎的就是带“7”的门牌号,实在不行,那也得把“8”给避开了。

为了迎合家长,今年酒店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制造“彩头”。

有的让前台也穿上旗袍,并在前台贴上“金榜题名”四个大字;有的干脆把酒店的门牌号暂时换成了211、98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还有酒店特意准备了“高考房”,为考生免费提供水果牛奶营养餐,并声称:

分数超过600可退房费。

不得不说,老板们真是把家长花钱买个心里安慰的心态给拿捏得死死的啊。

说到行,和住一样也有各种“小心思”。

今天上午,四川省宜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意选用车牌号“985”“211”的警车护送考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毛坦厂中学的送考车队头车车牌“91666”也不甘示弱,希望考生“就要666(顺利)”。

更奥利给的是,毛坦厂连司机师傅都找了姓马的,属相也是马,简直就是双倍的“马到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方城市原本都喜欢吃甘蔗,寓意为“节节高”,现在广东一带的家长们又玩出了2.0高阶版:

举起挂香蕉的甘蔗,意味着“有蕉一日,掂过碌蔗”,“掂过碌蔗”的广东话发音是dim gwo luk ze,意思是比甘蔗还要直,表示事情非常顺利、稳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放在普通话的谐音语境下,也有考上“浙(蔗)大”、“交(蕉)大”的寓意。

重庆巫山大昌中学高三生坐船赶考,被赋予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完美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今年这一届考生将是最后乘船赴考的学生,随着当地高速路开通,明年就能坐车去参加考试了。

也不知道后面一届学生家长听到这个消息,是该喜还是该忧呢?

前几天,重庆一小区邀请了百位业主一起包粽子,寓意“一举高‘粽’(中)”。

“粽子馅多料足”寓意“肚子里真才实学”,“生粽子煮熟了”就好比“考试顺利,圆满结束”,重庆热心市民今年还开发出了火锅馅的粽子,可以说是很因地制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眼全国,除了“1根油条+2个鸡蛋”、“万事粥(周)全”、“鱼跃龙门”、“牛气冲天”这种放之全国皆可的必备菜单,各地也都有独特的“状元菜”传统。

浙江宁波的学生,应该都吃过冰糖甲鱼。这道菜在高考期间叫另一个名字“独占鳌头”,就是讨在科举考试中考取第一名的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贵州的考生,应该会吃到卤猪蹄。虽然大肘子油油腻腻、非常不建议在考试期间吃,但因为“金榜题(蹄)名”的谐音,很多家长还是会准备这道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西省的考生大概率会吃到荷包肉。这道菜是用荷叶包着猪肉做成。在当地这道菜就叫“状元菜”,传说是从清朝乾隆年间一位状元开始就流传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考生家长最爱的应该是“状元饼”,这种饼的外形像鞋垫,代表着“平步青云”,通常里面还有五花肉和梅干菜等馅料,外酥里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嘉兴一种叫“状元糕”的点心,也是因为外型像状元帽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菜吃完,水果和零食也有讲究,杨梅寓意“扬眉吐气”、花生寓意“妙笔生花”,如果数学不好,那必买“蒜香青豆”,意为“算的全对”。

甚至于,连必胜客都能强蹭高考热点,吃顿必胜客鸡翅也在这几天被赋予了非同一般的含义......

而有必吃的食物,就有忌讳的食物。

比如千万不能吃清汤寡水的挂面(除非不怕挂),不能吃臭豆腐、榴莲,否则会把成绩“搞臭”。

老师、家长都这么“迷信”了,学生群体本身自然也不甘落后。

爱美的女生如果不怕被爸妈打的话,可以武装到嘴唇:

语数外考试满分150,口红色号最好140起步,才能考140以上。

个位数的色号再好看,考试的这几天也不能用。

每年这个时候,很多学生会自发在社交媒体上转发“锦鲤”,不管之前的微博画风是怎样的,反正这几天全部祈福就完事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锦鲤也不一定非是真“鱼”,所有在人们眼中有着“锦鲤”属性的人, 都被拿来转发祈福。

比如转发这个杨超越,就算高考不努力,你也可以得到第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发这个王思聪,就算你高考不努力,你也……能突然发现自己其实也是个富二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本《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因为那句“噫,我中了!”,被人拿来转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不用提各位知名学霸“吉祥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身没有锦鲤属性,但名字能沾上边的明星,也不能“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每年高考期间,也是校园中的各位历史名人“香火”最旺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化学、地理……古今中外,各类名人,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同学们拜不到的。

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批评这两年考生和家长搞得太过了,“高考好好考得了,封建迷信不可取”。

这句话听起来没毛病,可在我看来,却多少少了些同理心。因为简单分析一下,这种行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先,就像古代为了祈盼丰收,创造出“年年有余(鱼)”,为了人丁兴旺,创造出“早(枣)生贵子”一样,这些谐音梗的目的只有一个:

表达对美好结果的向往和最朴素的祝福。

这种风俗古而有之。高考“谐音梗”背后,其实代表了社会、老师,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其次是,高考对一些家庭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44个年头,2017年,高考40周年时曾做过一个统计:

从1978年恢复高考到2017年,中国一共诞生了1.14亿的大学生(含专科),占人口总数的8%。其中本科以上的大约8000万,占人口总数的5.7%;硕士以上的约800万个,占人口总数的0.57%。

这些人中,有的人后来成为了总理,有的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可以说,如今活跃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精英人士,大多是从这条路走出来的。

这两年“读书无用论”经常被拿来讨论。对高考,很多人也有过各种怀疑。

说实话,我也不认可高考能决定人一生的观点。

但是,学历确实和每一个人未来的工作息息相关,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教育出身,是没有家庭背景的年轻人去到机关、国企或者大城市的第一块敲门砖。

而且,“高考”有一系列其他制度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所有参与者都能得到同一条准绳的检验,这种检验是基于努力和才能的,排除了身体外貌、家世背景、乡土地域、财产收入、社会资源等各种先天不公平因素的影响。

去年高考时,河南商丘一位父亲,因为怕自己打呼噜影响儿子高考,连续两晚悄悄拿着一块浴巾睡到走廊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采访时,他说自己是一位农民,因为省钱而不舍得再开一个房间。

其实这才是中国高考的大多数。中国有6亿人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高考,是这些家庭对未来最美好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