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知者无畏,在你下笔写某个事情时,知道的越少,越可以天马行空,挥洒自如。这样的文章,往往还很叫座。
522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惨剧之后,在很多媒体包括一些国家级媒体眼中,越野赛就等同于马拉松。莫怪别人“无知”,这正是马拉松、越野在国内的真实“生态”。
马拉松本就是一个小众群体的运动,越野赛更是小得不能再小了。越野赛有啥好说的,那就把马拉松拉出来,把这些年所有马拉松的负面都找出来,种种耸人听闻的标题,散播种种关于马拉松的焦虑,极尽所能,不折不扣地给这项运动抹黑。
马拉松出次圈不易,能打破圈层,从来都不是赛事成功举办,而是有恶性事情发生,惹来更多层面的关注。

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在一波波的节奏带动下,让很多本来对马拉松不甚了解、支持的群众,更加污名化马拉松了。负面缠身,短时间内,对于马拉松的商业性有着不小的影响。
中国马拉松这些年的飞速发展,是国务院在政策层面松绑后,各级政府主导下,完全由市场推动出的繁荣。不是虚化的、虚幻的,绝对不会因为有人说些风凉话,有些刺耳的声音,就影响到马拉松的正常发展的。
凡是了解这个行业的,或者是亲身参与的,对于马拉松行业的这点自信还是应当有的。
透过这些声音,深层次所表露出来的,是整个社会对于马拉松的认知还非常浅显。国内马拉松的发展历程中,很多方面已经靠我们的重视、投入,一跃世界顶级水准,而在马拉松文化建设上,是脱节的。因为这个没有捷径可走,需要赛事的累积和岁月的积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正是国内对马拉松的认识
如果说仅仅是一些自媒体为了流量,蹭热度,尚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522惨剧后,众多传统媒体、国家级媒体的“不专业”发声,说明了什么?
毕竟,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正统的媒体,还保留着公信力。他们做新闻可不像自媒体,见风就是雨,一句话、一张图就能形成“爆点”,他们的优势,体现在专业采访、深度挖掘上。
这些优势,已被新媒体传播生态痛击得几近没了价值。不过遇到重大事件时,有不少人还下意识地等待来自传统媒体的报道,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让人失望的。
社会的分工越细,大家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报道,都已不会满足于浅尝辄止,更想看到一些有深度、很专业的分析、报道。而这,需要长期关注、深耕某一行业,才能做得出来。

不管马拉松还是越野,都有其专业性,脱离开这个去谈问题,极易带给人一些失望的报道。传统媒体以一些常规的新闻操作手法去看待马拉松暴露出的问题,专业性自然是欠缺的。
于是,在了解和参与马拉松的人看来,所谓的522惨剧后众多媒体对于马拉松的反思,大多是泛泛而谈,有些只选取与自己结论相关的片面之词,变成了典型的“蹭流量”了。
这些对于马拉松的传播,严重点讲,于中国马拉松,是场灾难。
很多业内人士、跑者对此颇为愤怒。但你无法否认,马拉松中那些所谓正面的东西,勾不起媒体、民众对于马拉松的关注,他们只关心自己想知道的马拉松。
这和“真正”的马拉松之间,是有不小差距的。没人在意这个,当事件的热度在时,引一番关注,吸各方眼球,事件过后,一切照常。

需要马拉松界做更多的工作
这些年来,国内马拉松的蓬勃发展,对于很多城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通过举办马拉松,路修了,市政设施更加完善了,带给城市和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
一场马拉松,带给城市的益处是多方面的。这也是马拉松为什么能火的真正原因,我们不排除,有些地方举办马拉松有攀比心态,适度的攀比不是坏事。
你利用马拉松达到这个目的,我利用马拉松实现那个诉求,马拉松成为城市新发展的一种新载体。
在这个新兴产业中,有一批运营商在耕耘,他们不是雷锋,是要赚钱的。这是合情合理的,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没有这些运营商的专业办赛,马拉松产业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除了前几年智美靠着央视直播权赚了几年好钱外,马拉松对于所有运营商而言,都不是赚大钱的生意。北马、上马好点,运营商都是国资背景的。大多数马拉松都是微利,有些甚至是亏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的跑者是最幸福的!由于马拉松在国内的定位还有几分福利性质,跑者以最低的报名费,享受这最超值的服务。很多赛事,只要报名成功,就赚了。
马拉松文化,说起来有点虚,却落实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整座城市对于马拉松的态度,所有市民对于赛事的支持度,以及城市愿意为一场马拉松付出什么……共同构成一场场马拉松的文化。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最是急不得。但迫切需要赛事、跑者都注意到,能够有意识地为此做些努力。日积月累,马拉松才会在一座城市形成自己的文化。
风物长宜放眼量,那些流言蜚语不会阻挡中国马拉松的发展。暂时的困难,能促使国内马拉松更快地走向成熟。当中国马拉松更强大、更繁荣,也被更多民众所接纳后,也必然是中国社会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