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传千古的《我侬词》究竟为何而写?

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啊,究竟为何而写?

你若问为何而写,那倒是简单——不就是管道升写给赵孟頫的小散曲,用来回应老公想娶小老婆的活络心思么?

但是你要说究竟如何,那就没准了。因为这个事情吧,是人两夫妻之间的文字游戏,说不定是新婚燕尔,如胶似漆的时候写的呢?这谁知道?古书上写了也不一定就能做准,谁又能真地考证出来某日赵孟頫心思活络了,然后被智慧的管道升用文艺的方式怼了回去?

她的这首词为咱们贡献了“你侬我侬”这个成语,形容两个人的关系蜜里调油,你中有我,不过在原文中是“尔侬我侬”。原文中的第二人称都是“尔”,至于什么时候都变成“你”,那又要有考证癖好的朋友才能搞清楚了——反正不会太久。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首词很直白、热烈,满满的元曲儿气息,十足的接地气。因为管道升、赵孟頫是文化人,文化底子是深,避免了流俗,但是这份直接、火辣的情感表达,还是远超唐音宋调。

元曲,正是这个味道。

这首作品虽然很简单,但是读的时候,也有些地方要注意。比如你去搜索这首作品,百分之百的人在朗诵的时候,都会把“一起打破、用水调和”读成“tiaohe”——这个读音本没有错,但是放在这个小曲里面就是错的。

总体来说,元曲也是诗的一种,只不过更加随意,更加方便创作,所以押韵也比唐诗宋词、古体诗都要宽松,甚至可以出现平仄互押——因为小曲儿是唱的嘛,会在歌唱中发生变调。但是无论如何,“调和”是不应该读成“tiaohe”的,而应该读成“tiaohuo”,因为“和”字只有在读成“huo”的音,才有搅拌揉碎的意思,而且还有阳平和去声两个发音。

当读第二声(huó)的时候,意思是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

当读第四声(huò)的时候,意思才是将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

所以你看,在这里应该是读成(huò)才对。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首小曲儿的韵脚:“火”、“我”、“破”、“椁”,全都是“uo”韵母,而且全部都是仄声字,所以也可以推出这个“调和”中的“和”字,必然是读(huò)。

即使不在乎平仄互押,读(huó)也行,反正不能读(hé )。

不说百分之百的都读错了吧,百分之九十九都没读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顺读音之后呢,再来看这首作品的内容。

内容乏善可陈,如果不是附着上夫妻间的小浪漫,和喷薄而出的小情人腻歪,这首作品的文学艺术性其实比较低。

但是看诗作,并非一定要看文学艺术性。当我们读的诗多了,就不会去纠结一首诗写得好不好,至少这首诗代表了一种场景的再现,只要这种场景是值得记录的,是能引起我们共鸣的,这就算是有价值的作品。

陷入爱情的疯狂亲昵时期,谁还没有过呢?

所以,这首作品是有价值的。

顺带附上赵孟頫的试探作品,也算是管道升这首作品真正的价值体现:

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如果管道升真的年过四十,还能以“你侬我侬”来回答赵孟頫,而老公立马就回头不做他想,这两口子也真算是爱情的典范了。

《尧山堂外纪》记载,管道升写了这首小曲儿给赵孟頫,“松雪(赵孟頫)得词,大笑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