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最高10万元,二胎最高20万元,三胎最高30万元。”近日,网传一张关于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生育消费贷”的宣传海报,引发关注。该海报提到,产品最高期限3年。1年期年化利率4.85%,1-3年期年化利率5.4%。6月4日晚,微信公号“中国银行江西分行”发布说明称:“生育消费贷”有关信息是内部评估信息。该行新产品推出有严格的审批流程,目前尚处在方案评议阶段。就目前评估看,现有消费贷款产品能够覆盖相应需求,暂无此类产品推出计划。(新闻来源:澎湃新闻)

“生育消费贷”一经出现,众人热议,质疑其是为了蹭热度、赶热点。有人吐槽:“生得起三胎的,还会差这三十万吗?”更有网友调侃道:“还不上贷款,是不是孩子就归国家了?”的确,虽然银行出发点可能是善意的,但这样的决定明显欠考虑。当养育孩子转化成为经济压力后,仅三十万的贷款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生孩子都生不起,日后养孩子的钱又要从哪来呢?

三胎政策放开,一部分民众表示不理解、还发牢骚,经济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绝对性因素。民众生育欲望降低,原因有很多:第一,职场女性群体庞大,女性生育计划成为某些企业用人的筛选项,很多女性为谋求发展在生育上多有犹豫。第二,教育内卷,鸡娃教育模式盛行。越来越多的家长被迫进入争夺教育资源的跑道上,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压力转移到自己身上。第三,低欲望群体的壮大以及传统生育观念的改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养儿防老这样的思想显然已经过时,目前适婚男女大多都是九零后,其成长背景、社会环境及思想意识完全不同于父辈,造就很多人低欲望、更加利己主义。如果生孩子会极大程度降低生活水平,那么他们选择过好自己的生活。

所以,改变人们对三胎政策的看法,最重要的并不是给予金钱的支持,而是方方面面扫除他们生活上的障碍。况且,生育贷款并不是一个解决生养孩子经济压力的好方法。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超前消费并不值得提倡,而生育孩子并不是燃眉之急的事,需要细水长流。贷款生孩子,只会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心理压力,削弱个人风险承受力。生育孩子繁衍后代,本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不能用冷冰冰的工具理性主义衡量。

“生育消费贷”这样奇葩的贷款并不少见,早些年还有“彩礼贷”“墓地贷”等,花样频出。打着创新金融的旗号贩卖焦虑,制造噱头博取关注,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反映出企业自身能力不足,社会责任感缺失。为保证社会秩序稳定,提倡合理消费,需要对类似奇葩贷款行为进行纠正。对于这种“蹭流量”用社会痛点制造话题的企业,相关监管部门是不是也应该“给点颜色看看”。

编辑: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