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广东新高考落地实施的第一年,语文科作文题有什么新变化?

7日上午,高考语文作文题出炉,今年高考题目为:

高考作文题

如何写好这个题?记者采访了专家,快来看看专家们怎么说。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李旭山:

可写“由内涵到外延”,也可“充分发掘类比意义”

写好作文题,首先要解读材料。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华南师大、陕西师大教育硕士导师,广东省高考研究会语文专家成员李旭山说,作文材料是和历史有关的材料,尽管没有讲历史事件,但讲了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言论。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文章都是思想启蒙的钟声、救国图强的号角,因而《体育之研究》自然不会被读者当作单纯谈论体育的文章。文章在讲透体育道理的同时无不对人们有着强烈的激励色彩,个人的除弱变强就是民族的除弱变强。而“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者,自然会被人们联想为目前还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大山。强弱变化、此消彼长,正是那个时代最想表达、最能感染民众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李旭山

李旭山说,这是一个没有具体情境限制的作文,有别于以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需要学生完成一般任务。一般任务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对社会现象的评说,第二类是对作文材料的阐释与发挥。本题属于第二类,而且侧重于“发挥”。“发挥”的明确提示是“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启发”首先是实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启发”其次是材料体现的论述逻辑对我们思维的帮助。

李旭山说,阐释类最常见、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由内涵到外延”。发挥类的触类旁通、由此及彼,最常见的是“充分发掘类比意义”。

如果考生选择了阐释思路,那么如何做到“由内涵到外延”呢?

李旭山说,首先要理清作文材料“体育之效”的基本逻辑:“生而强者滥用其强则会使体变弱;体弱者坚持锻炼可以使弱体变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我生而弱,正是天诱我锻炼变为强者。”这一逻辑就是“体育之效”的内涵。

然后通过不断设置语境来将这一逻辑具体化(外延化):在经济图强、文化图强、科技图强、军事图强。“图强”自然有个前提的设定,那就是“人强我弱”。由此考生也可联想到八省联考作文“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之“挑战”的思路。经济图强、文化图强、科技图强、军事图强,是横向语境设置,考生还可从纵向角度不断设置语境:追赶时我们要补短板抓弱项,伴跑时我们也要补短板抓弱项,领跑时我们还要补短板抓弱项。这样我们不仅能够由弱变强,而且能永远不会滥强而弱。每一个语境设置都可以成为一个写作段落。

如果考生选择了发挥类思路,那么怎么“充分发掘类比意义”呢?

李旭山说,在体育(喻体)和其他事物(本体)建立尽量多的相似点或可比点。相似点可比点越多,越能说明“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李旭山进一步解释,假如考生把经济设定为本体,从阶段性角度来说,身体的发育期就对应经济的发育期,身体的快速成长期就对应经济的高速发展期,身体的成熟期就对应经济的饱和期。由于身体和经济都在不断变化中,所以相对于强者,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弱项,抓好这些弱项是能不能变强、能不能长久地强下去的关键。从锻炼的合规律性角度来说,体育锻炼和经济补短都需要循序渐进,都需要讲究平衡,都需要发现新的弱项,都需要坚持不懈,等等。每一个相似点都可以成为一个写作段落。

李旭山说,如果考生把科技、文化、军事等设置为本体,也可参照上述思路来完成。

“从今年的作文命题看,只要考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看清作文类型,就可根据思维的基本规律来较好完成本次作文的写作。”李旭山说,这就要求我们日常的作文训练,应该进行科学分类,每个类型都要总结出行之有效、充分反映逻辑规律的方法来。

6月7日中午,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考点,考完语文科目的考生轻松走出考场。 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

卓越教育考试研究院高中语文团队:

“强体亦强国,个人关天下”

卓越教育考试研究院高中语文团队分析,此次作文题以“强身健体”为话题,体现出文章“合为时”“合为事”的显著特征, 关注个人与家国天下的关系,重点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卓越教育考试研究院高中语文团队分析,作文材料论及身体强弱的辩证关系,强调体育锻炼之重要性,并延伸到自信、自强、时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本次作文的开合度较大,一改以往“情境任务”的方式,在写作文体上没有限定,写作空间很大。作文题目表面上在谈体育自强,但决不能仅停留在“强身健体”上,而是要从纵向和横向上全面、深入思考。纵向方面,要从个人层面拓展到集体、国家、民族强弱的辩证分析上;横向方面,可从个人身体层面拓展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层面。

【记者】马立敏

【图片】李细华

【海报设计】谭唯

【作者】 马立敏;李细华;谭唯

广州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