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众号

易学老司机

近期,云南15头亚洲野象一路“象”北,穿越大半个云南,北上迁移超500公里的消息一直在各大新闻平台刷屏。甚至红到国外,日本朝日电视台的王牌新闻节目《报道STATION》通过30分钟直播来讨论“大象去哪儿”。

在今年4月东北虎“完达山1号”闯入村庄的事件还有人记得吗?而在上海也有新闻报道,不少野生小动物,如貂、松鼠等也愈加频繁地在城市被发现。

大象北上,老虎南下,松鼠中出,是大自然的不挽留,还是人类的诱惑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地大物博,物种多样,有许多动物在中华大地上生活,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过许多的小动物,但是对于大象我确实比较陌生,这次的野象北迁,我怀着好奇的心思去查了一下相关资料,看的却是触目惊心。

以至于对这一次的象群无规律迁移,我认为不能当做一个娱乐性的网红事件,而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生物学、地球生态环境学的问题。如果不找到原因,或许以后会面临措手不绝的灾难性问题。

据百度百科了解,中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临沧市一带,数量大约为300头左右。此次罕见向北迁徙的15头亚洲象,原生活在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
国际上,亚洲象已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以及《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在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的《全国极度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规划》中,亚洲象被列为重点物种。
据另一项最新研究的数据显示,2000-2018年间,西双版纳全州亚洲象适宜栖息地(乔木林和灌木林)的面积减少了40.68%。也就是近20年时间,中国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减少了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云南西双版纳等地,橡胶、茶叶等经济作物的扩张,甚至已经成为当地的产业支柱,而这些,都是牺牲了野生象原本的栖息地换来的。

网上一篇高赞回答写道:西双版纳70%的森林都被砍了,然后种植橡胶或茶树,卫星上看去都是森林,实际上根本不能吃,当地政府用这种瞒天过海的方式欺骗全国人民,说自己的森林覆盖率增加了。即使剩下的30%,也被当地村民使用农药清光了地面的杂草,用来种植草药,西双版纳被当地专家称之为“绿色荒漠”。

我去查了相关资料,在2007年、2012年、2014年都有类似新闻见报,2017年还有一头大象饿的受不了,暴躁之下踩死了一个橡胶林工人,而那个橡胶园在几年前还是大象生活的原始森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类事件屡见不鲜,在今年年初,甘肃万亩公益防风林被毁,只为种植葡萄盈利的新闻还记忆犹新。在互联网时代,各类热点新闻层出不穷,专家们总是在热点事件出现的那一刻表现的义愤填膺,在说些不着调的话之后,继续该干嘛干嘛,直到发生下一次、再下一次……

当越来越多的原始森林被开发为橡胶园和茶园,饿着肚子的大象就不得不走出家门,奔向农民的庄稼地。

这或许就是象群迁移的根本原因吧,不跑就得饿死。是不是有点像以前逃荒的人类呢?所以,这次云南15头亚洲野象北迁的原因背后是不是该思考一下,在我们人类建设自己家园的同时,该如何帮助这些动物,让它们的家园更“宜居”、更“合适”它们呢?修复森林,让亚洲象不再流浪,它们才能回家。

大自然的生态链中任何一环都不可或缺,就如这群亚洲野象,他们在原始森林中来往穿梭的生活,用身躯开辟出的象道,让阳光能够滋润到葱郁雨林下的土地,大象踩出的脚坑,为林中的小动物和一些靠雨水传播种子的植物繁衍生息,甚至大象的粪便,都可以为植物种子的萌芽和生长提供养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保护好大自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去主观破坏,各种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污水废气排放等等,这些杀鸡取卵的做法,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最后又会反过来伤害了人类自身。

大自然有自己的生态循环规律,它并不需要人类去刻意拯救,只需要减少伤害足矣。希望多年以后,这群野象家族还能有心情哼一首小曲:我曾经跨过山河大海,也穿过县城乡寨,我曾经狂饮两百斤酒,转眼醉倒在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