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国封建王朝中众多皇帝的文学水平,既有被誉为“词帝”的李煜以及写诗多达4万首的乾隆这样的“尖子生”,却也有出身贫苦、文化水平有限的“文盲皇帝”,如刘邦、朱元璋等。

然而,“文盲皇帝”刘邦尽管由于出身草根阶层,没有过硬的文化素质,但他却也留下了2首诗作,数量不多却足以力压喜欢附庸风雅而创作近4万首的乾隆皇帝,成为了千古绝唱。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草根出身,文盲水平

开创汉朝数百年基业的刘邦,他的家庭原本只不过是秦朝沛县治下的一户农民家庭而已。而少年时期的刘邦则堪称乡间的“地痞流氓”,不仅因为草根出身大字不识,还好吃懒做,不愿意跟随家人一起务农谋生。

因此,在文化水平方面,刘邦是不折不扣的文盲。即使后来在秦末的乱世中脱颖而出,刘邦依旧不改其流氓本色,不愿意识文断字。与他争斗多年的死对头项羽同样不喜欢读书认字,曾经对叔父项梁表示,只要懂得自己的名字怎么写就够了。在这一点上,两人的看法一致。

不仅如此,刘邦不但自己不喜欢学习文化知识,对引经据典的儒生更是“深恶痛绝”,经常借机羞辱儒生。《史记》中记载道:“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把儒生的冠帽作为夜壶,足见刘邦对文化人的鄙夷。

因此,有意为刘邦效力的儒生都不得不在面见刘邦的时候,掩饰自己的身份。比如刘邦的谋士之一郦食其在面见刘邦的时候就自称是“狂生”以增加刘邦的好感。即便这样,刘邦还是选择一边洗脚,一边召见郦食其。为刘邦制定礼法的叔孙通则在求见刘邦的时候索性改换服装。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草根出身,文化水平极低,还对读书人相当不尊敬的皇帝,却留下了两首流芳千古的诗作,到底是什么样的心境能够让刘邦这位文盲皇帝诗兴大发呢?

二、威加四海,回乡赋诗

经过多年来的南征北战,刘邦最终在垓下之战战胜了自己的宿敌项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而后,在众人的拥戴下,草根出身的刘邦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建立了汉朝的基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刘邦又有条不紊地开展剪除异姓诸侯王的行动,为刘邦平定天下的韩信、彭越、英布等人被一一铲除。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刘邦志得意满地率众回到了家乡沛县,想要一过衣锦还乡的瘾。

回到沛县后,刘邦叫来了家乡的故旧亲朋,为沛县的父老乡亲举办了盛大的宴会。觥筹交错的宴会上,刘邦兴致勃勃地拿着乐器敲击,创作了自己平生的第一首诗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仅有短短的三句,却道出了刘邦在威加四海、荣归故里时的曲折心境。这时的刘邦既为自己的基业感到自豪,又对后继无人、边境四方仍然时有动荡而感慨不已。虽然语言质朴无华,但却意境豪迈,因此毫无疑问成为了千古绝唱。

由此可见,刘邦虽然没有文人那种深厚的文化基础,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眼界与心胸,这种豪气干云的气概让文盲皇帝刘邦创作的《大风歌》成为传世经典,倍受后人的赞誉与传唱。

三、废立风波,再创佳作

正所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随着年纪的逐渐老迈,刘邦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事感到担忧。刘邦的长子刘盈已经被立为太子,但刘邦却认为刘盈性格懦弱,想要改立自己与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

然而,刘盈的母亲吕雉以及众多大臣都力保太子刘盈,为了让刘邦打消念头,吕雉在张良的建议下,以太子刘盈的名义征召了连刘邦都请不来的隐士“商山四皓”作为太子的老师。

刘邦得知这件事后大惊失色,意识到刘盈的势力已经相当稳固,自己很难再贯彻意志废掉刘盈。在这样的情形下,刘邦对羽翼已丰的刘盈已经束手无策,在感慨之余,让戚夫人伴舞,自己创作了第二首传世之作——《鸿鹄歌》。

在《鸿鹄歌》中,刘邦以“鸿鹄”暗喻太子刘盈,感叹刘盈已经“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对于这只“横绝四海”的鸿鹄,刘邦“虽有矰缴”,却“尚安所施”,再也无法撼动刘盈的太子之位了。

在这首作品中,既有对刘盈已经羽翼渐丰的震惊与无奈,也有对戚夫人的宽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已经年事已高的刘邦没有意识到的是,刘盈依旧是一个性格懦弱的太子,真正羽翼渐丰,再难制衡的是以吕雉为首的吕家人的势力。刘邦带着《鸿鹄歌》的无奈离开了人世,而在他死后不久,戚夫人与刘如意就遭到了吕雉的清算与报复。

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与不可多得的暗喻手法,《鸿鹄歌》成为了刘邦带给后世的又一首千古绝唱,让人得以窥见这位曾经威加四海的文盲皇帝的落寞与黯然。

小结:

在刘邦的传奇人生中,素来与文学没什么缘分,而刘邦也并不愿意成为什么附庸风雅的文人。然而,刘邦结合自己的际遇与心境创作的两首作品却成为了千古绝唱,比起“勤勤恳恳”创作多达4万首诗词却没有一首佳作的乾隆皇帝,刘邦的文学天赋简直令人叹服。

话说回来,勤奋固然有可能利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但真情实感地表达与倾诉显然更有利于佳作的产生,文盲皇帝刘邦留下来的两首千古绝唱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