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即将到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是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人们都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那么端午节赛龙舟、祭龙神、吃粽子等习俗与屈原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屈原与龙还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早年间曾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后来遭受到贵族的排挤被流放。后来楚国被秦军攻破,屈原就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身汨罗江,以身殉国。

那么《怀沙》的头两句就是: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静幽默。意思就是:初夏的天气很热,草木茂盛。我不停地悲伤,独自走向南方。眼前一片苍茫,听不出丝毫声响。这首诗表达的是屈原在国破之后的那种殉国的决心,比如最后两句就是: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意思就是死就死吧,不可回避。我愿以身殉国来明告先贤,我们都是同一类人。

正因为屈原的那种精神让人感动,后来楚国的老百姓就纷纷到汨罗江边去纪念屈原。而渔夫们则划船在江上来回穿梭,以求可以打捞回屈原的身体。岸边的人们还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等丢进江中,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

甚至还有人拿来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让蛟龙水兽喝晕后,就不会伤害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人们怕抛在江中的饭团被蛟龙吃掉,所以就想出了用树叶包裹饭团,并且用彩丝绑好,最终就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渔民在江中划船,后来就演变成了赛龙舟,抛饭团就演变成了吃粽子,用雄黄酒倒入江中的习俗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喝雄黄酒,这就是民间对端午节来历的一种说法。其实从这种说法中不难看出,有些是比较牵强附会的。比如端午节也被称为“龙日节”,其实与屈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最初的端午节其实起源于古人对龙的崇拜,也就是“四象”之一的东方青龙七宿。近代有很多文物都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个叫做百越族的部落,这个部落的图腾就是龙。他们从小就有断发纹身的习俗,而且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

到了秦汉时期还有百越族的人存在,其实端午节就是百越族创立的祭祖节,后来百越族就被融合到汉族中去了,久而久之,端午节就成了全民族的节日。所以端午节最初是一个祭祖的节日,与清明节的意思差不多。

古人把“三午重逢”之日叫做“端午”,意思就是午月午日午时,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端午节最初其实就是夏至那一天的午时,首先端午要打“极阳水”,指的就是夏至午时的水。由于夏至是东方青龙七宿位于正南天空最高之时,过了夏至之后,青龙七宿就开始西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夏至才是真正的“龙日节”,后来端午节从夏至分离出来之后,就成了一个独立的节日,“龙日节”也归到了端午,所以端午节最初来源于古人对青龙七宿的崇拜,也就是对龙的崇拜。汉代以后,人们才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而午月则是仲夏之月,万物至此皆盛,阳气达到了极盛之时,特别是午月午日的午时,更是阳极之时,阳极而阴生,所以端午乃是阴阳二气相争之时。所以《风土记》中说:“午日烹鹜,又以菰叶裹粽黍,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也。”

意思就是食物用叶子包裹,象征着阴阳相包裹未分也,这就是包粽子的来历。而赛龙舟和祭龙神,其实都是来源于古人对青龙七宿的崇拜。因此在屈原之前,早就有了端午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