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深圳特区报》)

在世界文明近代化进程中,有一个永恒之问:同属东亚、文化同源的中国和日本,为什么走上了不同道路?为何清政府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都最终失败,日本却能依靠明治维新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陈舜臣在《作为地球人》一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他看来,“当时对于大多数汉族人来说,清政府并不是自己的政府,而日本人则认同自己的国家”,这是两国的根本区别。同时,当时的中国人思想过于保守,也拖慢了接受新事物的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答案并不新鲜,不过陈舜臣用许多细节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比如大清百姓对鸦片战争的观感,还有林则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这也正是他一贯以来的写作手法,不故作深刻,但追求严谨、注重逻辑,不仅写“其然”,更写“其所以然”。

《作为地球人》是中国画报出版社的陈舜臣系列随笔集之一。近期,该系列推出了最新的六本:《弥缝录——中国名言集》《论语抄》《逆旅主人》《作为地球人》《花狸居主》和《万邦宾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辽太郎曾说:“能让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国历史的,只有陈舜臣。”

我最喜欢的日本作家田中芳树,不但写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也擅长写中国历史小说。他多年前曾写道:“所谓中国题材小说,现在正成了路,这是那些高举灯火走过荒野的先人们的恩惠,而最明亮温馨的灯火健在,令人不禁从心里感谢”,此处所说的“明亮温馨的灯火”,即指陈舜臣。

祖籍台湾、生活在日本的陈舜臣,直到1990年才取得日本国籍,那年他已66岁。年轻时曾有志在大学任教的他,因当时“非日籍不能任教授”的规则而无法如愿,只能从商,摸爬滚打十余年。三十多岁时,写作才成为他余生寄托,直至2008年因病搁笔。1961年的《枯草的根》获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启了推理小说的创作之路,并于1969年依靠《青玉狮子香炉》获第六十届直木文学奖,1970年凭借《玉岭的叹息》和《孔雀之道》获第二十三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得推理史上三冠王之誉。1967年以三卷本的《鸦片战争》获每日出版文化奖,《诸葛孔明》获第二十六吉川英治文学奖,历史小说的创作亦未间断。在强调血统和出身的日本,长期无日本国籍的陈舜臣却凭借着中国历史小说和常以中国为背景的推理小说拿遍各种奖项,成为传媒宠儿,被誉为日本介绍中国文化的第一人。

多年来,国内出版社频频引进陈舜臣著作,为数已经不少,但相比他数十年来惊人的著作数量而言仍只是一部分。尤其是他的文化随笔,相比推理小说和历史小说,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中国画报出版社近年陆续引进出版的随笔集系列,使得人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熟悉陈舜臣。

陈舜臣写中国历史与文化,笔触温文,节奏舒缓。他更像一个中日文化的旁观者,不但溯源,也比较差异。他的思维也是混杂的,既有中国思维,亦有日本视角。

新推出的六本书中,《弥缝录——中国名言集》介绍了104个中国名言,陈舜臣从身边话题入手,引出成语和谚语,探寻本意,对比古今用法区别,融入人生体验。《论语抄》不但解读《论语》,也跨越式挖掘中日文化差异。《作为地球人》以对答形式介绍陈舜臣的文学创作。《逆旅主人》、《花狸居主》与《万邦宾客》则摘选了陈舜臣在不同媒体和书中的随笔。

这些集子看似松散,却极具韵味,也有一条关乎中日文化的逻辑隐线将之相连。

我对日本历史小说乃至日本文学的喜好,基于日本人做事的严谨态度。这种严谨在史学界和文学领域都有体现,日本人做起学问来,往往大半功夫都用于史料的收集与整理,行文又讲究逻辑。历史小说当然无法与历史研究相提并论,但也有考究之处,如陈舜臣以《鸦片战争》初试中国历史小说之啼声,便足足花了三年时间,收集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严谨还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冷静旁观的姿态,日本作家的历史小说,往往可以抽离情绪,以旁观者姿态冷静述说,如果你能适应文法句式,便可发现冷静之下的美。陈舜臣的历史小说,也爱虚构一个人物,以其视野述说历史。

也正因为严谨的态度,日本人写起推理小说来往往到位,从架构到细节,样样经得起推敲。陈舜臣的推理小说家身份,对于历史写作也大有好处,他曾说过:“历史小说多半不就是作者依据史料的推理和虚构的混血儿吗?也许是乱说,但我完全觉得历史小说也包括在广义的推理小说里”,也曾说“历史时代要靠资料及其他来把握,而把握的方法终归不外乎推理。”

这一切经验,在随笔集中也有体现。

虽不算颠沛流离但毕竟曾经漂泊的身世,也使得陈舜臣的家国观念有别于一般的日本历史作家。另一位历史小说大家司马辽太郎曾说:

“陈舜臣这个人,存在就是个奇迹。首先,了解、热爱日本,甚至对于其缺点或过失也是用堪称印度式慈悲的眼光来看待。而且,他对中国的热爱有养育草木的阳光一般的温暖。再加上略微脱离了中国近现代的现场。在神户过日常生活,也成为产生他观察与思考的多重性的一个要素。对中国的爱与对神户的爱竟不乖离,合而为一,真教人惊奇。”

世间已无陈舜臣,可我们始终需要普及常识的他。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