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最优质的资产是什么?

相信大部分人都能脱口而出:房子。

以中原地产一线城市指数为例,过去10年上涨了190%,年均涨幅高达11%。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小幅上涨15%,年均涨幅仅为1.5%,而同期的上证指数甚至还下跌了7%。

之所以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这么离谱,跟人们对“货币”的认知有很大关系。

海通证券经济学家姜超指出:在过去的10年,中国广义货币M2的年均增速为13%,包含表外货币之后的银行总负债年均增速为15%,均远高于同期8%的GDP增速。

而房地产是实物资产,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所以大家理所当然把房地产看作是对抗货币贬值的核心资产,将13-15%的货币增速视为买房的预期回报率,而一二线城市房价的真实涨幅也与之非常接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有限的供给,遇到人们越来越强烈的资产“保值”需求,房产似乎成了对抗通胀的绝佳工具。

不过,房价普涨的时代已经过去,根据社科院的统计,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像天津、郑州、大连、青岛等二线城市房价下跌幅度普遍接近10%,仅有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涨幅较高,房价涨跌分化的特征日益明显。

在2021年,“分化”的趋势会得到强化,哪怕在同一个城市,地段不同,房价的后续表现也也大相径庭,在“强者恒强”的后楼市时代,靠近3个地方,才有升值潜力。

1,靠近双学区、多学区、优质学区的房子。

学区房的疯狂,在过去一年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机构统计,在一线城市,优质学区房已达到“天价”:深圳32万/㎡、广州10万/㎡、上海20万/㎡、北京26万/㎡。

“1月14日,深圳一则老破小学区均价刷新到32万元/㎡”, “12月30日,北京海淀某学区房一夜暴涨40万元”、“12月末,上海学区房三天暴涨100万元”,类似的消息,不断刺激着购房者的神经。

为什么学区房在近几年格外火热?

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人口进城,当地生源不足,农村中小学大量撤并,一二线城市里人口日渐增多,对国人来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是根深蒂固的理念,家长们宁可“吃糠咽菜”,也一定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环境,不论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也一定要为之一试。

未来5年,随着“多校划片”、“公民同招”、“六年一学位”进一步普及,靠近双学区、多学区、优质学区的房子,升值潜力会更高。

2,靠近环线地铁、双地铁。

地铁房,是一二线城市房产永不落伍的“硬指标”。

地铁的优先级,一定是在公交之前的,市内的轨道交通,永远比公交、BRT之类的交通方式更便捷。

距地铁站500m以内的为“正地铁房”,即步行5分钟内,500-1000m的为“准地铁房”,即步行10分钟内。1000-1500m的为“近地铁房”,即步行15分钟内。超过1500m的为“非地铁房”,步行时间超过15分钟。

以北京为例,2011-2018年,正地铁房年均涨幅为16.2%,准地铁房年均涨幅15.2%,近地铁房年均涨幅15.1%,非地铁房年均涨幅14.1%,也就是说,住房距地铁站越近,年均涨幅越大。

在此基础上,尽量选择靠近环线地铁,或双地铁口的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线地铁可以做到市内各区域通达,换乘方便,双地铁口可以最大化缩短通勤距离,扩大出行半径。

3,靠近核心商圈,可租、可售、可住。

靠近商圈,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写字楼、商铺、公寓、商圈的供应越来越高。

2019年,全国17个城市的写字楼新增供应预计将突破10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过60%。上海新增供应持续超百万平方米,京津和成渝新增供应将大幅上升,广州市场也将走出前3年持续供应不足的局面。

截至2019年底,17个城市平均空置率已突破20%,其中15个城市空置率将同比上升。

这么高的空置率,这么大的供应体量,商圈也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唯有“核心”商圈,才能跑赢城市中其他区域的回报、

只要是在成熟的商圈周边,机会永远不缺,租房的、开公司的、创业的、做生意的,人来人往,皆是机遇。

围绕着商圈,可以形成一个辐射中心,从而带动一片区域的整体发展,间接影响房价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