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个朝代都有货真价实的真将军,也有名不副实的水货。在《三国志》里,就有这么一个水货将军,他的名字叫夏侯淳。

小说《三国演义》中,把夏侯淳描写的勇猛无比,其中“拔矢啖睛”的桥段很狗血,夏侯惇作战中,左眼被流矢射中,痛得他一瓷牙,急忙用手拔箭,不料却连箭带眼珠子一起拔了出来,立马大喊一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说完此话,立马把眼睛塞进嘴巴吞咽下去,然后又挺枪纵马,上前杀了曹性,报了一箭之仇——这种刚烈劲,绝不亚于关公的刮骨疗毒壮举。

他在曹营中,受到很高的待遇。曹操时期,夏侯惇先是担任伏波将军,任河南尹,后来又拜前将军。

他受到曹操的信任程度,别人无法比拟,以至于他可以不用通禀,就有可以自由进入曹操卧室的特殊待遇。

曹操病故后,曹丕继位,在当年的二月,即拜夏侯惇为大将军;但无奈其没有那个洪福,只做了两个月的大将军,就在四月病逝。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的武将都是以战功来进行封赏的,但是翻遍史书,却没找到夏侯淳建功立业的战绩,相反,一生几乎都是败仗。甚至在历史上留下的,都是一系列令人尴尬甚至爆笑的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载夏侯淳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十四岁时,有人羞辱他的老师,一时气愤,便将那人杀死,这是说夏侯淳小时候就胆量很大。

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作为小时候的玩伴,也参军征讨,担任裨将,此时并没独立带兵。

他的第一次单独统兵作战,战绩可以把人笑喷——竟然做了敌人的“肉票”。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讨伐陶谦,把他深信的夏侯惇,来坚守濮阳。

此时吕布趁曹操不在,派部下玩诈降之计,结果夏侯惇轻易的上当了,被绑了票。

夏侯淳被匪徒五花大绑的带到他的部将韩浩面前,要以他做人质勒索钱财。

但是韩浩却不吃这一套,马上命令士兵按兵不动,并对绑票的人说,按照国法,他们不会考虑人质的安全,并且做出了要出兵攻击的姿态,匪徒人数比较少,韩浩如果真的发动攻击,那必然是玉石俱焚。

绑匪们本就是为了求财,哪知道这是要把命搭进去,他们感到害怕了,不但放弃了人质,还集体投降了。

夏侯淳被释放后,带兵反攻吕布,却被流矢射伤左目,败北而回,从此被人戏称为“盲夏侯”。

夏侯惇一向注重仪表,每每照镜看到自己瞎了一只眼,都会十分愤恨,将镜子狠狠的摔到地上。

公元198年,曹操又派他这位信任的亲信,帮助刘备去找吕布寻仇,结果被吕布手下的高顺、张辽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公元202年,夏侯惇带兵,李典作为副将,去抵挡常败将军刘备的北侵。战前夏侯淳不听李典的建议,在博望坡中了刘备的伏兵,被大火烧得灰头土脸、大败亏输。

常败将军输于常败将军,夏侯淳的声望一下子降到低谷。

此战之后,军事方面,夏侯淳再也没有立下什么功劳。

但是就这么一个水货将军,却始终能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倒令人感到十分称奇。

其实,细算起来,夏侯惇能获得如此尊崇的地位,是有多重原因导致的。

首先,他是汉朝开国元勋、名将夏侯婴之后,是沛国谯的本地豪强。

其次,夏侯惇与曹操本是同宗同族的兄弟。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操予惇为从兄弟。”(裴松之注《三国志》)

史料显示,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夏侯惇家族过继给曹家的孩子,他既是夏侯惇的直系叔父,又是曹操的亲生父亲。也就是说,曹操和夏侯惇,肯定是有直系血缘关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正史中,曹操发矫诏准备起兵创业之时,夏侯惇是第一个响应者,后来才有了曹仁、曹洪等人的跟随。

“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三国志·武帝纪》引《魏晋世语》)

这五千人由曹操的好友卫兹资助,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曹劭携手招募而来。

正是这五千人,使曹操能够栖身十八路诸侯的其中一路。

作为最早的发起人之一,夏侯惇资历太老了,俨然是仅次于曹操的第二号人物。

其实夏侯惇幼年时期,并不是往武将方面发展,他走的是正正经经的儒家学说,幼年时就学习《经学》,即使是后来当上了武将,他仍然好学不止,即使是在军营,他还经常学习儒术,亲自迎接讲经论道的儒生。

再说夏侯惇的生活,十分简朴,经常把赏赐散给士兵和百姓们,这些行为和儒家倡导都极为契合。

所以说夏侯淳一生的功业并不是战绩,而是政绩!

从曹操起兵开始,夏侯惇就一直在后方坐镇。

曹操对他也是信任有加,曹操如果在兖州,夏侯惇则守濮阳。只有实在没办法,曹操让他带兵去征战,可能有些勉为其难,其他方面夏侯惇完成的都非常出色。

他还是一位治水屯田专家,他挖渠治水,造福于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劳动模范。在济阴、陈留太守任上,面对蝗灾,夏侯惇率将士截断太寿水,为当地居民修筑陂塘,并且亲自背土作堰,以身作则。陂塘是东汉出现的新型农业技术,灌溉效率极高,陂塘修好后,夏侯惇还鼓励百姓耕作,熟悉使用方法,此后当地百姓一直受益。

这么看来,夏侯淳并不是一无是处,只是罗贯中将这么一个典型的文官,描写成一个勇猛的武将,不知是何意思?

参考资料:

《三国志》西晋·陈寿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老衲侃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