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菲特与芒格;图/REUTERS)

股神巴菲特和老搭档芒格日前出席旗下波克夏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抱持乐观态度,还赞扬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股东提问在谈及中国经济时,芒格说,中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普通民众的平均收入获得巨大的增长,他们让8亿人迅速摆脱贫困。

坐在一旁的巴菲特也不时笑着表示赞同,巴菲特说,在先前列出的世界20家最有价值的公司中,中国企业占了三席,如果放眼未来30年,他认为还有更多的中国企业会名列其中。

巴菲特是股神,他和其老搭档芒格都是世界级的投资家,大投资家在股东大会中大谈中国的扶贫攻坚成就,说“这是世界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股神要向股东解说分析的就是未来的投资大方向,中国显然是最被看好的大方向之一,大投资家从中看到了未来数十年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商机。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屡屡翻新历史纪录,且似乎正在挑战甚至颠覆长久以来的传统经济理论。对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通常是将两者作一个平行或相对的概念来处理。

例如就经济发展追求的两个终极价值-效率与公平而言,就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各有所司,前者市场经济优于发挥效率,后者社会主义则长于确保公平,并因此进一步在逻辑上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抵触或矛盾。

意即市场经济在追求效率与成长的同时,往往会导致所得或财富分配差距的拉大,从而不利于社会公平;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更大的公平,试图将所得与财富的分配差距拉小时,则往往不利于效率与成长。

这些逻辑,从来都存在于传统的经济理论之中,以至于当中共1992年十四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概念时,熟谙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专家学者多感到相当困惑,困惑于市场经济如何可以与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我们不妨就传统西方经济学中有关效率与公平相互抵触的逻辑一一分析,值得重视的反而是中国大陆自1979年以来走向改革开放的经验,似乎正在给西方经济学中有关效率与公平的传统推论,提供必要的修正或补充,即效率与公平两者,未必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所抵触或矛盾,有的时候甚至是相辅相成的。

以中国大陆为例,邓小平所以在1978年底中共第11届三中全会时下定决心走向改革开放,正是因为走了30年的计划经济实在走不下去了,必须转向市场经济,释放生产力与追求效率。但当时8亿老百姓生活条件不可能一下子改善,所以“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

中国大陆经过二、三十年连续年均10%的经济快速成长之后,一部分人果然富起来了,此时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的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社会主义,提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且以2020年为目标实现年,这即成了2012年十八大习近平担任总书记的重要执政任务。

巴菲特与芒格都目睹了这样在世界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但作为大投资家,他们或许更深入地看到了中国在实现全面脱贫之后即将持续涌现的巨大市场机会。中国的脱贫不是平均撒钱式的粗糙模式,而是通过包括铁公路交通网络、通讯、水、电气及教育、医疗几乎所有民生基础建设在内的深层次脱贫。

可以预见,无论在供给面的生产力、效率与创新力的释放或提升,以及在需求面的内需扩增,都将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巴菲特及芒格眼中,这将是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在巴菲特的见证下,中国经验也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罕见的“鱼帮水、水帮鱼”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