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探访青藏高原上的“绿色王国”:这座林场为何重新成为雪豹栖息地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暌违数十年之后,象征吉祥的“大猫”重新出现在青海北山林场牧民的生活中。

林场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祁连山东南部,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年长的牧民曾听老人说起过“大猫”——一种灰白色的大型猫科动物——学名雪豹。这种位于高山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因其常在亚洲腹地的高山雪线附近活动而被誉为“雪山之王”。

“六五环境日”前夕,封面新闻记者跟随生态环境部采访组来到青海省互助县北山林场。去年10月,这里曾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雪豹的影像,为北山林场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了新的证据。

北山林场场长赵昌宏介绍,北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79.06%,有“绿色王国”之称,目前有定名的高等植物120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1种。野生动物19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5种,是青海省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地区之一。除雪豹之外,这里还有斑尾榛鸡、荒漠猫、黑鹳、黄嘴白鹭等珍稀动物以及玉龙蕨、桃儿七等珍稀植物。

2020年7月,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与北山林场共同启动北山林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调查工作,共布设24部红外相机。三个月之后,红外相机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一只大雪豹带着一只小雪豹出现在镜头前嬉戏玩耍,证实了雪豹在祁连山东端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外相机拍摄到雪豹的影像。资料图

记者了解到,雪豹是高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被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它的发现证明保护区生态健康、物种丰富、食物链完整。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雪豹在全世界只有四千到七千只,主要分布区在青藏高原及帕米尔高原地区。

与以往在人烟稀少发现雪豹栖息地不同,北山林场距离互助县城33公里,距青海省会西宁城区仅55公里。有人在网络评论称,“雪豹离西宁越来越近了”。

青海省互助县北山林场。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这非常好的诠释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也更好地体现了青海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之大。”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连新明博士曾对媒体表示,此次发现意味着将雪豹的分布区延伸到了祁连山最东端,丰富了雪豹分布区记录,也是青海东部首次记录到雪豹实体影像,意义重大。

发现雪豹以后,为了保护雪豹栖息地和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北山林场在雪豹活动区域附近设置警示牌,禁止人员进入,林场还加大了这一区域的巡护力度,巡护人员从两三名增加到五名。

据了解,目前北山林场现有从事森林资源管护人员610名,包括社会护林员184名,生态护林员253名,分散面积管护人员87名。

58岁的陈文焕是北山林场的一名护林员,从事护林工作已经有九年时间。他对记者表示,近年来,通过给群众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林场居民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村民们会抓山上的野鸡、野鹿,通过宣传教育以后,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基本不会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山林场护林员陈文焕。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随着近年来保护力度的加大,我们林场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都越来越多了”。赵昌宏介绍,这充分说明了北山林区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区域,同时也是北山生态环境逐步向好的体现。

生物多样性的日益丰富同样离不开环境部门的监管。互助县生态环境局局长马俊对记者介绍,目前环境部门主要围绕水、土、气、生态四个方面开展监管工作。在北山林场及周边区域,有两个水环境国控站点和两个大气国控站点。

马俊介绍,环境部门会定期对北山林场进行检查,主要监督林场的管理问题,包括水体是否受到污染,生活垃圾是否能够及时处理等问题。

“近五年来我们没有发现北山林场环境污染的问题,如果发现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马俊介绍,目前林场空气优良天数在99%以上,60%以上水体优于II类水水质。

封面新闻记者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上升36.7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2020年底,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7.2%。

据了解,青海省目前有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26.3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为36.55%。雪豹、藏羚羊、普氏原羚等珍稀濒危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普氏原羚(中华对角羚)由上世纪末的不足300只恢复到3000只左右,藏羚羊由最低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只左右,雪豹数量上升至1800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