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even哥哥Eleven弟弟 | 原创(关注我,一起交流成长的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选适合的培训机构,最近一两周试听了多家机构的课程,有线上有线下,有远有近,跑得有点累了,真心觉得送娃上培训班辛苦的不仅仅是娃,还有接送的家长。

之前听到有人说,“一个老板,为了口吃的,自己卷袖子提菜刀上阵做菜,这是一种悲哀”。同样的问题换到教育领域,家长取代了教师们的职责,自己下场教孩子,这样真的好嘛?

一个论调是各司其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一个论调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亲密陪伴孩子,还得要高质量的陪伴。

且不讨论对错优劣,说说什么是最合适我自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己教?

对于能自己在家教孩子的,我都非常羡慕,开放的网络平台让我看见了很多优秀家长们的家庭教育方法。有的自身教育水平很高的家长索性带着娃在家自学,而不上幼儿园了;有的家长们组成团,自己请老师来给几个孩子授课。几年前,我第一次听说童话大王家的孩子就没怎么上过学,一直都是在家自行教导时,我特别惊叹。然后这些,我都学不了,还是按部就班遵照gj的安排入园入学。

有一次,看到北大丁教授为了掰正她女儿的数学,在上下学的路上就开始给女儿讲学。我看完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哎呀,传说中的北大名师一对一,羡慕”。然而除了羡慕又能怎样呢,我本身能力也达不到北大教授那样,虽然我也可以做到上下学路上一对一地讲,但是我的讲可能有时候还不如不讲,本来孩子脑子里就没捋顺,经过我不懂装懂的讲述没捋顺的知识点反而糊成一团浆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构教?

培训机构让我觉得好的一点是,可以分级教育,尤其是和主课相关的。

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来说,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必然是统一教育,教学大纲怎么设计,学校就会按大纲来安排课程,所有的学生都按这个统一课程和统一进度来学习,不论学生个人进度快慢、水平高低。

而在培训班,可以先做测试,比如说根据程度不同可划分为1到5不等的成绩,看一看孩子现阶段的学习能力在哪里,他欠缺的地方在哪里,然后接受对应的阶段教育。

比如说我语文可能刚刚入门,什么都没有学过,那没问题,我们就从基础一开始开始,比如先学习拼音。

我数学其实已经有过基础了学得还不错,在经过测试以后我能达到同类的最高水平,那么我就从五开始学。

而英语呢,我可能有一点基础但并不是特别好,可以对应3的水平线上,那我们就从第三阶段开始。

现阶段的培训班部分可以做到因人施教(市场化的教育或许就是如此? 人多了区分也多了?),而且不同的阶段我们都有不同的同学来一起解决同样的问题,这样的真的感觉是不是很好,个性化的处理。

这种分层次教育,不到某个层次水平无法升阶好像是国外的私立学校教育习惯吧,对这个我不太懂。总觉得要让孩子弄懂了,明白了才让进入下个阶段,要比只要考个试,不论结果如何,统统推进到下个阶段强太多了。

机构存在,即有其存在合理性;而把兴趣做成职业,又能有家庭教育相关联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依然是批量教育的产物。受过共同教育的人多的一个好处是,大家可以基于同样的背景友好地交流,各抒己见, 不经意间可能会有新的启发,也挺好的。

所以,退回到最初设想的问题,孩子自己教还是送机构教,“各取所长”,有余力,多看看网上筛选后的优秀资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面这些有帮助到你吗,欢迎和我探讨,关注我,一起交流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