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抗日将领陈中柱牺牲。他牺牲后,日军士兵残忍地割下了他的头颅,带回去请赏。当地百姓用门板安葬了陈中柱的无头尸体。
陈中柱妻子王志芳当时已怀孕7个月,在听闻丈夫死后受到断头之辱,悲愤交加,孤身一人闯入日军军营。面对手持真刀真枪的日寇,她大义凛然、不卑不亢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我的丈夫是陈中柱,今天我要把他的的头颅带回家。”
王志芳成功了么?残暴的日军对这样一个弱女子的要求又作出了什么样的反应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故事。
陈中柱夫妻合影
坚持抗战的“断头将军”陈中柱
1906年农历九月初三,陈中柱在建湖县埝东村一个世代务农的穷苦家庭里出生。他自幼聪颖过人,表现早慧。
童年时期,陈中柱就喜欢在乡间组织一群孩子玩作战游戏。孩子们在陈中柱的指挥之下变成两队,像模像样地进行对战。陈中柱当时小小年纪,就展现出过人的组织才能。
母亲对陈中柱的教育也是十分上心。陈中柱的父亲壮年早逝,养家的重担全部落在陈中柱母亲一人的肩上。她靠着几亩薄田,将五个幼子全部养育成人。
但寡母当家,纵有心也无力。懂事的陈中柱在勉强念完初中后,就选择回家帮助母亲料理田地、照看兄弟。
1925年,陈中柱的家乡遭遇天灾,百姓们颗粒无收。地主恶霸们又在乡里四处为祸,一时之间民不聊生。陈中柱觉得与其在老家处处受人欺压,不如到上海闯荡一番,碰碰运气,说不定还能找到一条改变命运之路。
于是,陈中柱带着四弟来到上海打工。四弟当时年纪还太小,只能到纱厂里当童工。年纪稍大一点的陈中柱则是找到一份在电车上当售票员的工作。
那时的上海正在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因为工作原因,陈中柱遇到一批进步青年和工人,在他们的引领下陈中柱渐渐接受了新思想,成为了大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陈中柱
1927年初,陈中柱弃职返乡筹建农会,准备与当地的土豪劣绅们展开斗争。然而大革命很快失败,农会生存不下去了,那些土豪劣绅们更是把陈中柱视为眼中钉,逼得陈中柱不得不再一次离开故土。
同年,陈中柱考入国民党江苏省警官学校。在校期间,陈中柱表现十分抢眼,因此获得转入南京军官研究班深造学习的机会。
“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这句话放在陈中柱身上特别恰当。1930年,陈中柱刚从南京军校结业,马上又被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期学员班录取,成为当时少有的“科班出身”将领。因为陈中柱长年带着一幅黑框眼镜,气质温文儒雅,当时的人都说他是“儒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加快了侵略中国的脚步,北平、天津、南京先后失守沦陷。
南京城沦陷前,城内不少官员都在忙着转移钱财,想方设法逃到后方去。陈中柱对这些官员的行为嗤之以鼻,坚持要留在前线抗击日军。
1938年3月,陈中柱参与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奉命率部保卫大洞山。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负伤后也不肯从战场上撤离,坚持到战斗结束,受到了上上下下的尊敬。
徐州会战结束后,陈中柱所率部队被冲散, 有不少人回去后都说他阵亡了。实际情况是陈中柱受到了当年农民的掩护,得以幸存。
从此之后,陈中柱逐渐收拢残兵,在敌后的苏皖地区游击,坚持与日寇作战。陈中柱手下的士兵多为原来青年工人和学生组成,素质较高,他本人治兵有比较严谨,所以他的部队战斗力很强。
1938年, 陈中柱被任命为鲁苏皖边区游击总部第四纵队少将司令,在皖北地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当时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部副总指挥为李长江,此人兵痞出身,思想反动,对新四军抱有敌意。1940年6月,李长江受到韩德勤的挑唆,调集部队进攻新四军。因为平日对一心抗日不愿意搞摩擦的陈中柱不满,李长江专门命令陈中柱把部队放在新四军正面,希望二者两败俱伤。
陈中柱不敢违令,但又不愿进攻新四军,所以只派出了很少的部队。即便如此,在新四军的反击下,陈中柱几乎损失了一个营的兵力。
后来,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部总指挥李明杨与新四军谈判停战,双方以抗日大局为重达成谅解。陈中柱参与了谈判,见到了陈毅,回去后佩服地说:
“卓越远见,大将之风。”
为表示对新四军的友好心意,陈中柱将十几车毛巾、袜子、十几箱子弹赠予了新四军。
从此,陈中柱发自内心的认可共产党所提出的“共同抗日”主张,并对新四军心生靠拢之意。后来,韩德勤调兵进攻新四军时,陈中柱按兵不动。
1941年2月14日,李长江投降日军,当了汉奸。为了强迫手下官兵和他一起给日本人当走狗,李长江在西山寺以召开紧急会议为名,把各个纵队司令骗来,在周围架起了机枪,强迫陈中柱等人跪在神像前磕头许誓。
陈中柱迫于形势,只好在表面上答应李长江的一切要求,半夜,他偷偷潜回家中,接上妻儿,把部队连夜开走。
此后,陈中柱率领第四纵队转战于泰州、东台、兴化的三角地区,并与新四军在茅山一带搞联防,互相配合,共同抗战。
1941年6月初,日伪军投入重兵,兵分多路围剿鲁苏皖地区的抗日游击部队。陈中柱所带领的四纵队成为日伪军首要的攻击目标之一。其上司李明杨为了自保,坐视不救,提供的情报也不及时,陈中柱孤军被围,部队伤亡惨重。
陈中柱只好带着部队,想办法突围,他下令全军撤退到蚌蜒河一带改换小木船行动。小木船行至武家泽一带,再次遇到敌人汽艇的围堵。
陈中柱在将妻儿托付与一位可靠卫兵后,决心上岸一搏。陈中柱的船最先靠岸。那天,他身穿一件白色土布短装,由于身形高大魁梧,站在河滩边上的他尤其显眼。
敌人的机枪对着他扫射,陈中柱身中六弹,血染白衣,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武家泽激战结束后,日军和伪军都争着抢着要打扫这片战场,只因日军司令南部襄吉曾对陈中柱的人头下令悬赏。
日军最先找到陈中柱的尸首,他们将陈中柱的头颅割下,挂在树上显其“神勇无敌”,随后带走。
附近百姓们等日军走后,偷偷为陈中柱收尸。他们用门板为陈中柱制作了一副简单棺材草草下葬,一个抗日将领就这样身首异处。
孕妻怒闯敌人大营要回人头
当时,陈中柱的妻子王志芳已经怀孕7个月,在得知丈夫死讯后,她带着6岁的女儿来到河滩边寻找丈夫的坟冢。
王志芳忍着悲痛将丈夫的坟冢挖开。打开木棺,一具无头尸体让她差点精神崩溃。
丈夫至死都在抗击日寇,一生忠义,怎么能在死后被人如此羞辱?悲愤交加的王志芳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她要去找日军讨要回丈夫的头颅。
有人好心劝她不要去冒险,还拿关公举例,说关公也是无头下葬,陈中柱能与关公相较,历史必留有其名,何必要为一个死人头白白去送命呢?
“中柱他这一生都在为国拼命,我不忍心看他这样身首异处,就是拼上这条命,我也要把他的头要回来。”王志芳回答说。
过百岁生日时的王志芳
王志芳不顾众人的劝阻,带着女儿,用一条小船载了陈志忠的棺材,一路靠乞讨来到泰州。到了泰州,王志芳去找了原来和陈中柱一起当纵队司令、现已投敌的秦庆霖的夫人谢树清。王志芳和谢树清有私交,请她出面帮忙。
谢树清同情王志芳,找到了一个翻译官,通过他和日军司令南部襄吉沟通。南部襄吉得知事情经过后,对王志芳感到钦佩,同意归还陈中柱头颅。
次日,王志芳走进了日军的军营。有日军拦下她问她是何人。王志芳仰起头睁大眼睛,毫无惧色地告诉对方:
“我的丈夫是陈中柱,今天我要把他的的头颅带回家。”
日军司令南部襄吉派人把王志芳带进大厅,在这里,王志芳看见一个大木箱,里面装着一只瓷瓶,陈中柱的头颅就泡在这只瓷瓶内。
王志芳想伸手去抱这只瓷瓶,南部襄吉却让人拦下她。
“头是可以拿回去的,不过还要举行一个仪式。”南部襄吉说着,对陈中柱的头颅上香、行礼。
南部襄吉肚子里藏着什么意思,王志芳当时并不知晓,她只想拿回丈夫的头颅。她看着南部襄吉对着自己丈夫的头颅行礼,内心觉得无比讽刺。
仪式结束后,南部襄吉又对王志芳说道:“我和陈司令分属于两个国家,他为他的国,我为我的国。但我们崇敬陈司令的英勇,我们要向他学习。”
说着,南部盯着王志芳的肚子问:“你怀孕几个月了?”
王志芳说:“七个月了。”
南部说:“希望你能为陈司令生一个男孩。”
走出日军司令后,王志芳很快想通了南部襄吉举行还头仪式的真实意图。归还陈中柱头颅之事,表面上是日军在对她一个弱女子施加怜悯之情,实际上是借她施展怀柔政策,笼络日伪军的人心。
果不其然,后来南部襄吉听说王志芳要把陈中柱的尸骨带回老家安葬,立刻露出真面目。他说陈中柱的老家现在是新四军的地盘,不安全,让王志芳把陈中柱的尸骨就地安葬。
历经种种波折,王志芳最后还是有把陈中柱的完整遗体带回老家安葬。落叶归根,一代名将身后再无遗憾之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南京特意为陈中柱召开追悼会,追授陈中柱为中将,王志芳及其子女受烈属待遇。
1987年,陈中柱牺牲46年后,人民政府追认陈中柱为革命烈士,他的遗体也随后迁葬到盐城烈士陵园内。其陵墓旁边种了大小不一的四棵柏树,代表着妻子和三个子女和他永远在一起。
陈中柱牺牲当年,王志芳产下一子,取名“承志”,希望他继承父志,忠勇为国。
今天人们再提起陈中柱,多称其为“断头将军”。将军为何断头,我们不能忘记。今日的和平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与牺牲换来的。珍爱和平,热爱祖国,这才是我们对革命烈士们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