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眼镜猴的这扇窗开得未免有些大,虽然离占据整张脸还有点儿差距,但是这双眼不仅大过了眼镜猴的胃,还大过了它们的脑子,甚至如果我们从正面观察眼镜猴的头骨,其上仿佛除了俩硕大的眼眶以外,别无他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是先来看数据,成年眼镜猴的身长不过9厘米到16厘米,体重大约为80克到160克,它们单只眼睛的直径大约为1.6厘米,重量约3克。

也就是说,眼镜猴的眼睛长度占其身长的10%到18%,眼睛重量占身体重量的2%到3.75%。

与同为灵长类动物的人类相比,成年男性的身高大约1.8米,体重80公斤左右,而我们单只眼睛的直径大约为2.4厘米,重量约8克。

即人类的眼睛长度占其身长的1.3%,眼睛重量占身体重量的0.01%。

简单一对比,眼镜猴的眼睛到底有多大就一目了然了。可能您不禁要问,这双大眼睛的视力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力当然不能笼统地说,需要分日间和夜间,眼镜猴的日间视力很差,换算成人类视力水平也就0.3左右,但是它们的夜间视力极佳。

因此通常情况下,白天的眼镜猴是“睡神”,它们会找个隐蔽的地方,比如大叶片下养精蓄锐,通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时保持警惕。

一旦入夜,眼镜猴就会化身“杀手”,在黑暗中找肉吃。

没错,眼镜猴是灵长类动物中唯一一个完全依赖肉食的成员,它们的饮食结构中有近9成都是昆虫,其余的则是软体动物、小脊椎动物和小爬行动物。

别看眼镜猴个头小,它们要是进入觅食模式,那就会将自己所有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首先,夜视能力。

在眼镜猴栖息的菲律宾热带雨林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昆虫,雨林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庇护,但前提是没有遇见眼镜猴。

眼镜猴的瞳孔白天会收缩到针尖大小,到了夜晚,它们的瞳孔则会随着越发黑暗的环境逐渐扩大到与整个眼睛近乎相同的尺寸,让光线进入眼睛,进而拥有过人的夜间视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睛太大也不是没缺点,比如“转动双眼”对眼镜猴来说就有些困难,但是眼镜猴找到了替代的方法,即将头进行180度旋转,以便观察周围的情况。

同时,在敏锐听觉的加持下,眼镜猴很容易静悄悄地捕捉到猎物发出的窸窸窣窣和一举一动,从而锁定目标,精确出击。

其次,跳跃能力。

跳跃能力与腿脚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来看眼镜猴的下肢。

先来看脚,眼镜猴有另一个名字“跗猴”,“跗”其实指的就是脚踝处的骨骼,它们既能够承重,也有助于弹跳;从脚往上,再来看腿,眼镜猴的腿不仅相当长,还有连在一起的强壮胫腓骨,便于跳跃时发力。

根据观察,眼镜猴水平跳跃和垂直跳跃能力都非常出色,水平一跃大约有3到4米,垂直起跳也能跳出1到2米,要知道,无论水平、垂直,眼镜猴都跳出了自身身长的数十倍。

另外,除了跳得又高又远,眼镜猴“着陆”时,还能又准又稳,这得益于它们细长的手指及指尖吸盘般的肉垫,抓得紧不下滑。

再次,惊人食量。

无论多么凶猛的捕食者,胃口不好的话,只能是“眼大肚子小”,捕杀猎物的积极性也就不高。

在这一点上,眼镜猴绝对是“眼大肚也大”,蜘蛛、甲壳虫、蟋蟀、蚂蚱、小蜥蜴等等动物,它们能抓住多少吃多少,只要抓住就会迅速吞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眼镜猴的大眼睛上,科学家研究认为,眼镜猴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眼睛,是因为它们演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夜行、昼行、夜行。

如今的眼镜猴虽然是夜行动物,但是它们的双眼不像猫眼那样会在夜晚发光(当然还有很多夜晚双眼发光的动物,此处以猫举例),这是因为眼镜猴的眼睛缺少反光膜。

夜晚我们所见到的、能够发亮的猫眼,并不是说它们的眼睛本身能放出光芒,而是在其视网膜后存在反光膜,能够反射通过视网膜的光子,实现“发光”的效果,这是大部分夜行哺乳动物的共同点。

而眼镜猴之所以没有反光膜,据推测是因为它们的祖先在恐龙灭绝后,从夜晚活动转变为白天活动,因此反光膜退化了。

至于眼镜猴为什么又回归夜间生活,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没有“重获”反光膜,而是不断地增大双眼,以便充分发挥眼睛捕捉光线的能力,从而获得极佳的夜间视力。

或许因为眼睛大,眼镜猴的胆量是出了名的小,它们在受到惊吓时可能会“以头抢地(树)”而亡,事实上这还是由于它们眼睛太大致使头骨太薄,容易受到严重损伤。所以,人类还是不要打扰眼镜猴为妙,要不本来就数量不多的它们,“猴生”实在是过于悲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