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值,既难攻,又难守,宁德时代未来的路依然不轻松。

5月31日,宁德时代在A股创业板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笔。

截止当日收盘,宁德时代股价上涨近6%,对应总市值高达1.01万亿。消息一出,便引起了整个创业板的震荡——这是第一家市值过万亿的创业板公司。无论对于宁德时代自身,还是整个A股创业板而言,这无疑都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向来看,2018年6月宁德时代以每股25.14元的发行价登陆A股创业板。短短3年之间,截止今年5月31日,宁德时代的股价是上市之初的13倍。

这样的涨幅固然离不开宁德时代自身的硬实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外部环境风云变幻,对于置身其中的宁德时代而言,无形之中也形成了一股助力。

横向来看,在整个A股市值破万亿的队伍里,科技股还是第一次跻身其中。

据Wind数据显示,在目前市值过万亿,位列宁德时代之前的个股仅有8只,分别为贵州茅台、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平安、五粮液和农业银行。

如此看来,当前的“万亿股”不是白酒就是银行,宁德时代确实有些“格格不入”。

然而,“万亿市值”的光环之下,宁德时代目前的处境可以说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依然有一些暗流涌动。

就在宁德时代市值首次破万亿的同一天,摩根士丹利便和它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将宁德时代的评级下调至了“低配”,目标价251元。

6月1日,宁德时代股价小幅下跌,截止今天收盘,总市值以跌至9908亿元,“万亿宝座”只坐了不满一天。

当然,“大摩”和宁德时代开玩笑的可能性很低,更大的可能则是,宁德时代漂亮的成绩单背后,确实存在一些万亿市值都抹不平的“顽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万亿市值”本身就是问题所在。

有业内人士将“万亿市值”归因于宁德时代近年来“八爪鱼式”的投资策略。

自2018年起,宁德时代便已经开始着手舞弄资本。投资范围囊括了产业上、中、下游多个领域,各领域内投资金额总计已超2000亿元,实在让人不得不叹服宁德时代雄厚的“财力”。

今年4月27日,宁德时代更是直接发布公告,称将围绕公司主业,在整个产业链范围内进行投资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分析师认为,正是因为覆盖整个电池产业链的广泛投资,才将宁德时代市值捧上了万亿。通过巨额的投资“打点”好产业上下游之后,处于行业中游的宁德时代自然可以安稳度日。

同时,新能源之风席卷而来,宁德时代的业绩也是一片大好。

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宁德时代的营收和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均连续3年大涨。2021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的业绩依然保持迅猛之势,据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91.7亿元,同比增长112.24%。

这样看来,有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投资以及漂亮的业绩,宁德时代的股价保持在高位并不是一件难事。

不过,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概念越炒越热,锂电池概念股也随之大涨。但新能源作为新兴产业,行业尚未完全成熟,宁德时代的“出圈”难免有些“时势造英雄”的意味。

因此,在宁德时代大涨的股价里,有多少是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炒概念吹起的泡沫?又有多少是实打实的业务打下的江山?还有多少是大量投资之下,“钱生钱”的结果?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不确定性,促使“大摩”将宁德时代的评级下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被专业金融机构机构“看空”之外,宁德时代在整个产业中的地位也开始动摇。

首先在产品方面,“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已不再是宁德时代的“底气”。

对宁德时代稍有了解的人便会清楚,技术难度更大、容量更高的“三元锂电池”一直是宁德时代的主要发力对象。

然而,近年来,有关搭载三元锂电池的电动汽车自燃爆炸的消息接连被曝出,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受到极大挑战,已不再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有许多新鲜血液开始加入国内电池市场。例如,“老对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开始面向外界出售;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开始纷纷下场自造电池。

不仅如此,国际老牌企业的复苏也十分迅猛。以韩国LGC为例,目前其在全球除中国外的市场装机量为26.8GWh,市占率达到33.1%,排名第一。

在技术创新方面,LGC也是成绩斐然。2020年底,便有外媒曾报道LG能源解决方案已研发出NCMA四元锂电池,并将于2021年下半年向特斯拉供货。

如今的宁德时代,前有老对头比亚迪“明枪暗炮”,后有国际电池巨头及众多新能源车企的“围追堵截”,处境不可谓不严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是因为认清了目前的局势,宁德时代现在开始将目光转向了“钠电池”。此前,曾毓群曾透露,钠电池将于今年7月面世。

钠元素的地壳储量较锂元素更高,因此能够有效降低电池的制造成本。同时,钠元素的化学活性更低,钠电池的安全性要比锂电池更有保障。

但在具体应用方面,钠电池的容量与锂电池相比还有一段差距。也就是说,钠电池没有锂电池耐用。

因此,未来想要用钠离子电池代替锂离子电池,还有很长一段的路要走。

曾几何时,在外界将宁德时代称为电池行业中的“黑马”时,曾毓群并不认同,他认为宁德时代不是黑马,而是“厚积薄发”。

然而,厚积薄发也终有能量爆发殆尽的一天,一家科技企业如果不保持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而将注意力放在玩弄资本上,那被同行反超只是早晚的事情。

但愿宁德时代别被这万亿的市值冲昏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