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正在发生变化!

“拜普会”官宣以来,先是“北溪-2”项目迎来转折,后是“伊核谈判”取得建设性进展。一时间,世界各国应声而动,国际局势更加难以捉摸。

5月的最后一天,欧美俄三方的关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丹麦媒体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丹麦外国情报部门合作,秘密监视欧洲的高级官员,包括瑞典、挪威、法国和德国

调查显示,美国国安局利用丹麦信息电缆,获取了欧洲多国政要的短信和电话内容,并以此窃取了不少数据和情报,其中就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

事实上,在2013年“斯洛登事件”发生之时,美国的“棱镜计划”就已经让默克尔异常愤怒,而被她质询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当时却并没有直接承认监视的事实。

如今,美国监控欧洲政要的事终于“实锤”,简单分享3点看法。

一来,美国国安局的监控方法,主要是通过丹麦电缆来窃听信号,这无疑是坐实了华盛顿“黑客帝国”的身份。

美国以所谓的“西方安全”为名,说服不少欧洲国家抵制华为等通信公司,自己却是破坏他国安全的“惯犯”,无疑是贼喊捉贼的行家里手

二来,欧洲的某些国家该“清醒”了!国与国之间,毕竟还是以各自的利益为重,即便与美国的意识形态相同,也不能将之视为维护国家友谊的纽带。

况且,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同欧洲结盟的本质原因还是为了维护其霸权统治,欧洲对于美国而言是“工具”,而非“一家人”。

三来,被监视的欧洲各国反应并不相同,瑞典国防部长“要求得到有关事件的全部信息”,态度显然十分强硬,可丹麦政府对此却一直没有做出回应。

显然,欧洲内部本身就存在分歧,如丹麦便甘愿为美国“鞍前马后”,而瑞典则不吃美国这一套,至于法德更是巴不得能抓住白宫的“小辫子”,好在欧盟内部好好宣传。

对于拜登而言,既然已经把“美国回来了”的口号喊了出去,那么修复在特朗普时期产生的欧美裂痕,也就成为了拜登政府的重要外交方针。

眼下,欧美之间的“旧账”被翻了出来,双方之间的信任危机已然产生,可欧洲对华盛顿的忧虑,却不仅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欧洲对美国的“对俄态度”怀有疑虑。

日前,据美国媒体报道,就“瑞安航空飞机迫降白俄罗斯首都”一事,欧盟已经向美国发出了联合声明草案,建议制裁莫斯科的“消极行为模式”以及“敌对行动”。

看来,欧洲对美国近期的对俄态度已然不满,这份发往白宫的联合声明草案,既是为了表达坚定的反俄态度,也是为了向美国传达欧洲的不满以及忧虑。

要知道,“拜普会”还没召开,华盛顿就已经频频示好莫斯科,尽管美国在上述事件中并没有选择袖手旁观,可相比欧洲的强硬姿态,难免显得有些“三心二意”

毕竟,同样是“反俄”,欧洲反俄是为了团结自身,美国反俄则是为了维持霸权,一旦美国的竞争对手变了,白宫的打击策略也会改变,对俄立场自然要进行调整。

因此,至少在普京和拜登会晤之前,白宫都不会希望同克里姆林宫产生争执,反而会选择“软化自己的立场”,确保俄美首脑会晤的顺利举行。

另一方面,美国能否继续胜任“欧洲保护者”的职责?

5月29日,美国导弹防御局表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在测试的时候,未能成功拦截目标导弹,测试以失败告终。

当然,导弹拦截本身就做不到百分之百的拦截率,更何况是在一场以检验为主的测试实验中。只不过,美军官员对此事的回应,却有不妥的地方。

昨日,据一名美军官员表示,由于在实验水域附近存在一艘俄罗斯间谍船,所以五角大楼推迟了这场反导试验,这才导致了美军的反导试验失败。

这样的辩解,也就难怪欧洲也会感到不放心了。要知道,发射虽然推迟了,可依旧是在测试窗口内完成的,而且美军也不能确定俄方船只的影响。

显然,遇到麻烦就“甩锅”俄罗斯的美军,已经很难再让欧洲感到安全了。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欧洲对美国的信任正在减少,可欧洲在短时间内依旧需要美国的支持以及保护,欧盟同盟的基本面还算稳固。

同样,拜登政府出于缓和俄美关系的战略要求,即使在一段时间内暂缓“反俄”攻势,可迟早还是会恢复对莫斯科的围堵行动。

只是,随着欧美双方的嫌隙加大,美国霸权又正在走向衰落,如今的局势还能维持多久,还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