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民国那个用笔墨造成的腥风血雨的时代,各类文人墨客悉数用自己手中的“利剑”来对抗,局面可谓是再现秦朝的百花齐放,却也不免风起云涌,用手中的利剑争强斗胜。但文人墨客总是有自己的一番看法,有致力于争辩的文人,也有无所谓的的文人,胡适就是这样的其中一位,即使被鲁迅指责十年之久,也未曾想要争辩什么。

现在我们从书中了解到,那个年代的残酷与文人墨客的无奈,也是我们现在无法感受的,风云变幻的时代总会有人牺牲,总会存在矛盾。我们现在看到的胡适与鲁迅的文章其实有很多相同之处,不管是文章中表现出的家国大义还是理想价值观,之间都存在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之处,若二人能够静下来相互交谈,定能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

但鲁迅是属于战士一样的存在,像战士一样面对争议,勇敢挺身而出,没有屈服于庸俗,只想区分于是非对错。在争议的同时,鲁迅总是有自己的偏执存在,但这样的偏执是为国家大义,为国为民。而胡适的性情却完全不同于鲁迅,胡适是将自己的理性与温柔来写作,同样也是想要为国为民出力。

面对当时百家争鸣,丑恶尽出的现状,我们从鲁迅和胡适的文章中可以知道,他们在新教育的影响下,都向往书中的真善美,都想要生活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之下。但鲁迅的急脾气、偏执,产生的是一种极端的处理方式,想要将整个旧社会、旧世界破碎,来重新组装全新的世界。而胡适想到的是用自己的行为来感化世界,改变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两人最后选择的方向来看,胡适依旧致力于政治方向,想要以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改变世界;鲁迅则是利用手中的利剑,参与中国关于新社会、新思想的建设。他们两个人虽都是出众的人物,志向也相同,但方式不一样,还是未能走到一起去开辟属于他们两人的新天地。

同样都是救国爱国之人,但急性子的鲁迅面对慢绵绵的胡适存在一种亢奋、反抗之情,认为爱国救国应该像他一样,敢于反抗,这种反感严重到写文章来批判胡适,说他没有男子血性,是一个出卖自己灵魂的汉奸,在收编的《鲁迅全集》中,我们看到每次提及到胡适,百分之七十都是在指责胡适,且还将文章发表公开。

对于这样胡乱一通的指责,胡适心知肚明,但没有出来进行狡辩,没有解释,没有反驳,好像就从未听过这些言论一样,毫不关心。是常人都会对污蔑自己的话语怎么样都会解释一番吧,但胡适事不关己的态度着实令人摸不着头脑。

历史文献记载道,五四运动时,胡适和鲁迅还有过交集,成为交流文学的好友,还经常性的书信往来,对当下的中国现况进行探讨。但在胡适开始政治工作后,他们之间便没有交流,断绝往来,鲁迅开始对胡适批判嘲讽,胡适也不曾做出回应。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也是多次出面回应大众对鲁迅的争执。

最后终于在胡适晚年的时候对于当年的嘲讽做出回应,说鲁迅是我们自己人,是敢于反抗敢于作为的人,我是敬佩的。如果鲁迅还在,听到胡适的回答,不知道会不会回到当年两人相互交流,相互扶持的感情。

我们没有办法去评判所谓是非对错,因为我们不是亲身经历者,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正确地看待他们所传导的家国大义与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