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小时候,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有机会喝上鸡汤,吃上鸡肉。那时候的鸡汤是真的好喝。那种味道是植根于脑海的记忆。

后来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鸡汤也能多喝了,然而,味道却不再是那个味道了。虽然鸡还是鸡,汤也还是汤,但此时彼时有别。

同样的,小学的时候,知识受限,信息受限,曾经的各种“楷模”“英雄”“科学家”,在鄙人的脑海里具有强烈的符号意义,因为他们的“事迹”让鄙人心有戚戚焉,心中也曾期望自己成为“他们队列”的一员。

然,随岁增长,曾经的“符号”退却,内心也不再容易起波澜。特别是在社会“摸爬滚打”的时候,不再有谁是鄙人心中的“榜样”,也不再行某人曾经之路。只因“人各有志”,“人各不同”。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块树叶。

我这情况属于躺平吗?不知道。

你说我不努力吗?我并没有怠慢工作。

你说我志向低下?确实没有宏图大志。

最近关于“躺平”的文字非常的多,年轻人说要“躺平”,某些“砖家”说不要“躺平”。

年轻人的“躺平”,属于无声呐喊,是对生活的及社会的态度;“砖家”说不要“躺平”,本来是属于“鸡汤”,奈何年轻人不再喜欢“喝”。

是的,在“鸡汤”匮乏的年代,鸡汤才是“补品良汤”;在“鸡汤”泛滥的年代,“鸡汤”除了增加不必要的“脂肪”外,还可能导致“血栓”之类的。这大概就是年轻人不再稀罕“鸡汤”。

没有人不爱惜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人不爱惜自己的工作,前提是,希望在,并可期。

然,对于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而言,希望在,或不可期;更有甚者,连“希望”都不在。

这届年轻人,承受着前人不曾承受之压力。

或许有人会说,跟以前的朝代比,已经非常幸福的了。这种比法是历史的纵向之比,不在本文谈论范围。因为人都是看现在,望未来的。比就比当下的所有人,谁在山顶,谁在山谷。山谷之人,是否有机会爬山山顶?

这届年轻人所承受的新三大山:房子,教育,医疗。其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把年轻人“拿捏得死死”的。

你服气么?不服气就“好好干,明天是属于你们的”。

你不服气么?我就静静地躺着,“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所以,当“砖家”们一个一个地出来“炖煮”鸡汤时,这些散发着浓重“鸡油”味的汤,不再是年轻人的“营养”,此时的“鸡汤”已经成为了年轻人争相抛弃的对象。

躺平的人生,不再需要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