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都想找名医,张煜医生为我们透露了一点点名医的成长之路
现在医生过度医疗应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并不仅仅局限于肿瘤医院,只不过张煜医生利用他的专业知识,为我们揭露了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过度医疗。而且,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过度医疗的后果大概能够显现得更为悲壮和惨烈。
张煜医生在他的文章中说到了两件事:
1. 我今天碰见一例很不幸的病例,一位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出现严重副反应导致死亡。但看完病历后我的心情也很沉重,因为所有的资料都显示这是一位IA期的术后患者,毫无化疗指证。只是医生告诉患者应该化疗,患者和家属当然不懂,于是接受了,结果出现了严重副反应导致了死亡。
2. 一位中年男性,结肠癌合并两处肝转移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了化疗加西妥昔单抗,也就是爱必妥治疗,这是一种靶向药,已经降价了,现在是1204元/100mg,这患者每2周需要500mg/m2,大概9支,单次治疗费用超过1万,就按照1万来算。患者说他很怕死,非常规律的每2周用一次,1年52周,光这个药每年就花费26万。他听取了医生的建议,术后持续治疗超过2年,并准备继续使用。
问题是:按照国内csco和国外nccn最权威的指南,结肠癌肝转移切除干净后用标准化疗就可以,不需要任何靶向,甚至已经有证据说明爱必妥在该类情况不光有副反应,有可能略缩短生存期。
这两个案例,真是非常形象地给我们阐述了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含义。
一年仅用于靶向药就有26万,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药品和检查治疗以及护理方面的支出,这个价钱可能会超出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的想象。至少是超出了我们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但是我们在发现生病的时候,谁不是先本着把命救下来,把病治好的美好愿望去寻找医生呢,所以不计成本地去寻找名医,就成了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的选择。
我们依靠名气去找大夫,但是大夫的名气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张煜医生在他的文章中给我们掀开了铁幕中的一个小角。
为什么医生有这么强的动力推动爱必妥在根治术后的使用?因为用药有相当的收益,地位就高,药厂很喜欢这类医生,会把他们捧到天上,享受着高级待遇。当然,也一定会制定策略支持这类医生发展,让这种医生越有名,权力越大越好,简直是一拍即合。
也就是说我们为了救命,付出高昂代价,煞费苦心去寻找的名医,很可能就是这些药厂商家们,为了不断地从患者身上掠夺更多的利益而捧出来的代理人。
在现代社会,名气仅仅依靠口口相传可能性不大,更多的是依靠各种媒体的传播。而这些媒体是不是可以用资本收买的?我不说,你知道。
可以想象,我们家里有病人的时候,我们首先一定是考虑到找到好大夫,治病救人。然而我们可能拼命努力的方向,却正是背道而驰的方向。
张煜医生说。这种医生哪怕光环再耀眼,只要也是过度治疗患者,也并不是好医生。好医生的最基本条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永远以临床工作为重点,以患者利益为中心,关怀和照顾患者。
说的没错,我相信全中国的病患者都会认可这个判断标准,但是这个判断标准如何让病患者去真正的掌握呢?他们没有能力去判断他是不是以临床工作为重点。他们没有能力判断他们是不是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关怀和照顾患者。真正能够判断这些的不正好是对医院有监管职责和权力的公权力的吗?
如果这些公权力不作为,如果这些公权力甚至纵容这种现象的滋生和发展,那么作为病患者或者病患者的家属,他们还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他们可以选择不去救治,但这违背他们的感情和道德。而只要他们对治病救人抱有希望,那就只好抱持着即使上当受骗亦绝不后悔的决心。这种觉悟,是不是悲情色彩过于浓厚了些?
我们不愿意被人骗,但很多时候除了被人骗也别无选择。在张煜医生揭露肿瘤黑幕之前,我们被骗却无所察觉。在张煜医生揭露了肿瘤黑幕之后,我们被骗,即便有所察觉也无可奈何。所以我们只能更多地去监督一些公权力,希望这些有权力监管医生和医院的人,能够真正地为百姓着想,成为百姓生命和财产保障的一道屏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