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问题:人在生气和愤怒的时候,脸会变得通红,但是此时血液流向肌肉才有助于我们投入战斗并获得更大的胜算,而流向脸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大概只是为了告诉别人“我生气了”,而且并不准备战斗,识相的请自动走开吧,就好比街上俩人呜哩哇啦一顿吵,声儿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远一样。而这,也适用于山地大猩猩拍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地大猩猩,金刚的原型,大个头的素食灵长类动物,生活在非洲,与让人生畏的外表截然相反的,是它们温柔的心和聪明的脑。

19世纪50年代人们首次正式描述了大猩猩这种动物,到20世纪60年代,才真正有科学家深入非洲中东部近距离“参与式”观察它们,这位科学家就是黛安·福西(Dian Fossey)。

福西对生活在维龙加山脉的山地大猩猩进行了长达18年的研究,最终被偷猎者杀害,死后被埋在了大猩猩的身旁。

福西的故事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但在她的记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拍胸这件事仅限于雄性山地大猩猩,而且在大约3000多个小时的观察中,福西见到的山地大猩猩战斗次数极少,而且打斗过程从未超过5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拍胸仅限于雄性,可能与山地大猩猩的家庭组织结构有关。大猩猩群体是“一雄多雌制”,每个群体中都有一位强有力的雄性担任首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银背大猩猩”(银背其实是年长后,雄性大猩猩背部所长出的灰白色毛发)。

一位银背大猩猩通常有1到6位配偶,其后代中的雄性个体成年后会离开群体过上“游荡”的生活,这些游荡者为了能取得配偶、进行繁殖,会试图向“银背”发起挑战,但正如福西所说的那样,真正打起来并不多见。

事实上福西之后,有很多专门研究大猩猩的科学家,他们常会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跟踪观察。

2014年到2016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就在卢旺达,专门记录了山地大猩猩的拍胸行为,3年时间里25只雄性山地大猩猩一共拍胸500多次,但是真正打起来的次数少之又少。与此同时,雄性大猩猩拍胸多发生在雌性发情期间,因此为了能够保护群体中的雌性,打起来对于大猩猩来讲也不是明智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雄性大猩猩不是个好斗的家伙,它们更喜欢平和地解决问题,准确地说,是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身体情况,充分展露自己的身高、体重、肌肉力量等,让对手知难而退,避免在打斗中耗费双方的体力。

除了给对手视觉上的“警告”,雄性大猩猩们拍胸的声音也相当震撼,这声音能够在山间林中传播很远,加上回声,就是希望让对手趁早放弃不理智的挑衅。

根据科学家的记录,体型较大的雄性山地大猩猩与体型较小的个体,在拍胸次数、间隔时间、持续时间上并无太大差距,但是前者拍胸声的频率比后者要低。

因此人们推测,拍胸声频率可能最能表明雄性大猩猩的战斗力,这也解释了大猩猩拍胸时为什么要站起来,并且微微弯曲手掌呈中空状,而不是坐着将手掌握成实心的拳头,因为手掌中空有利于放大拍打时所发出的声音,站立则有助于让声音传播得更远。

遇到事情不冲动,尽量别闹得两败俱伤,可能是大猩猩这个灵长类亲戚,教给人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