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里说,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感觉到艰难,感觉到失望、伤心,一定是方法用错了。

试问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有多少人能这样觉察和反省过自己?

刚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同样不禁产生疑惑。我已经竭尽全力在为孩子付出,自认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但是在我们的相处中,难免出现争吵和无奈。这里的归因都在我自己身上,从情绪上完全不能接受这一观点。

可是最近在看过樊登在《陪孩子终身成长》之后,我开始自查和反省。原来我一直都是在用我所谓正确的方式来爱她。但是这份爱有些沉重,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走得太辛苦。

正如樊登在书中提到那样,爱孩子就应该做好这三件事:无条件地爱孩子,培养孩子的价值感,以终身成长的心态陪孩子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无条件地爱

在家庭教育中,摆在第一位的应该就是父母没有任何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现实中人们总是在孩子身上寄予了过多的厚望。有意思的是,我们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普通的人,却不能让孩子做一个平凡的人。

为了让他们出类拔萃,家长们定是安排各种特长班和辅导班轮番上场。如果他们能取得好成绩,最骄傲的莫过于家长。可怜那些排在后面的孩子,回家躲不过一场训斥,甚至是打骂。

为了激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家长们更是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各种物质奖励也是紧跟其上。若是能达到家长的期望,家长许诺的事情都能办到。然而考试是一场竞赛,没有常胜将军。假如孩子考场失利,家长们一定是取消奖励以示惩罚。

无论上述哪种情况,孩子都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考得好的情况下,孩子的注意力被物质奖励所吸引,自然过滤掉获得知识的满足感,而物质带来的愉悦往往又不会长久。在考得不好的时候,孩子感知到的是失落和孤单,是父母爱成绩更甚于爱他的无助感。

然而樊登在书中这样跟自己的儿子说过,无论你考什么样子,爸爸都会爱你。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无条件地爱和溺爱是有区别的。溺爱是纵容孩子犯错,无视这个错误,任由它发展下去。而无条件地爱是在孩子犯错后,家长及时引导和纠正孩子。

如此说来,爱别人不需要理由,带有条件的爱也一定会随着目的达到而失去其意义。

02培养价值感

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找两样东西:一,归属感。二,价值感。归属感是我们内心的安歇处,而价值感决定了一个人能飞多高。

孩子在寻找自身价值的路上,学会爱别人,也学会爱自己。当他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时,价值感就会强烈凸显,自尊水平也会提高,进而对自己产生较高的评价,这时的他会变得更加自律。

所以说,价值感的培养是父母该为孩子做的第二件事。拥有了价值感,孩子便会有了一份担当,一份责任,他会形成诚实、善良和无畏的优秀品格。而这些都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必备条件。

既然价值感对于一个人如此重要,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呢?

樊登说,放开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宽松的环境下,孩子对所做的事情有绝对的掌控权,家长的极大信任,也使得他会信心十足,事情的完成的质量和效率都会大大提升。

人生的成功不仅是在学业上的成就感,还有人品和人生的完善。而价值感正是这些方面的有力体现。因此,价值感的培养需要家长从幼儿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终身成长的心态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终身成长》里提到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我以前就是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与生俱来,不会在后天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这让我在孩子出现问题后经常焦虑。比方说,孩子从小表现得很内向,我就会担忧她以后怎样独立。升入初中后,孩子担任班长,每次都能把老师交代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这大大改观了我的思维方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她的成长。在她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我笃定地为她加油,增加她接受挑战的信心。

我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看书和写作。展现给她的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逐渐地,我发现孩子喜欢和我畅所欲言,并能真诚地把她的疑惑和缺点坦露给我,我们一起寻找更适合她的方法来克服和突破。

我想,世界上最幸福和快乐的事,莫过于看着一棵小树苗在你的关怀下茁壮成长。由于精力和知识的匮乏,我们不一定是最合格的家长,但是我们愿意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学习和努力,伴着孩子一起成长。

小结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失败的亲子关系。家长们要么是用力过猛,要么是放任自流。而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第三种爱的方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是温柔恬静的智慧启蒙。

因此,这也就需要家长,启发孩子调动内心的力量,主动去成长,自发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