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无华的文字,大胆直白的语言,赤裸裸地展现现实。

《沧浪之水》中的人物各有特点,但都有共同点,就是人性的弱点。钱与权,饮食与男女,升官与生存,赚钱与养家,书中都有提到。从最初感觉平淡无味,一直想看到池大为的逆袭,作者没让读者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的那段刻骨铭心。夕阳与落日晚霞,父与子的隔着时空的心灵交流。可是,作者在书里把社会中存在的现象都点出来了,我不是还是合上书该干嘛干嘛吗?星星又亮了,为了看月亮,我还专门买了天文望远镜呢。

在那里才有成功,而成功就是一切,别的说什么都变得意义暧昧,成为多余。在世纪末的人生之旅中,我们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这样的境地,这简直就是历史的安排,而个人不过是被生存的本能推着走罢了。

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失去了精神的根基,成为了悬浮一族。我们在随波逐流之中变成了新型的知识分子,没有义不容辞的使命意识,没有天下千秋的承担情怀,没有流芳千古的虚妄幻想。

时代给了我们足够的智慧看清事情的真相,因而我们也不再向自己虚构神圣预设的终极,不再去追求那种不可能的可能性。我们是胜利的失败者,又是失败的胜利者,是儒雅的俗人,又是庸俗的雅人。

我们以谦卑的方式说话,但本质上却没有力量超出生存者的境界。对世界我们什么都不是,对自己就是一切,我们被这种残酷的真实击败了,从内部被击败了。我们没有力量面对那些严峻的话题,关于身份,关于灵魂,于是怯懦而虚伪地设想那些问题并不存在,生存才是唯一的真实。

我们曾经拥有终极,而终级在今天已经变成了我们自己。生命的意义之源突然中断,梦想成为梦想,我们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永远的精神流浪者。天下千秋已经渺远,自己这一辈子却如此真实。

当一己之瞬间成为天下之永恒,我们就与乐观主义作了最后的诀别,毕竟,人只能在自身之外而不可能以自己为目标建构崇高,建构形而上的意义世界。悲剧在时间的巨掌中已经注定,我们还没来得及细想就进入了铺就的轨道。对我们而言,这个事实只能接受,而无须讨论也无法抗拒。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当然可以理解为遇治则仕,遇乱则隐。而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绝对的清浊之分,常常是浊中有清、清中有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小说表现的也是这种意境,深受父亲处世之道影响的池大为,在官场屡遭挫折,陷入人生的低谷时,毅然放弃了原有的信条,选择曲意逢迎,凭借自己的才智,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地位。

小说表现的是现代官场的现状对人性变化的影响,除池大为外,董柳的改变也显而易见,丈夫落泊时,她选择共赴苦难,而丈夫发迹后,特别是自己的地位随之改变后,她的心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官场中,类似马垂章、丁小槐这样的人物屡见不鲜,他们熟知官场规则,把保住官位或升迁当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而同样对官场规则烂熟于心并不平庸的晏之鹤,由于不愿随波逐流,到退休依然是科员,在他的身上,池大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这也使池大为感到改变命运的迫切性。

这部小说的魅力在于文字的表现力,更在于对官场现状的深度剖析,但纵观全书,几乎没有正能量的人物,但愿作品中的卫生厅只是官场中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

文中讨论的人性,官场,社会形态,作者的思考和表达的深度,让人觉得既可笑,又可悲,可笑的是小丑竟是我自己,可悲是因为现实到了入木三分,正因为太过现实,我实在不想把它归于小说类书目,应该考虑进入记录片。

这本小说非常现实,在理想和现实的撕打中,不是谁都能找到该有平衡点……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大家都喜欢热烈的,直接的,快乐的,但现实常常是平凡的,间接的,平淡甚至是残酷的。该怎么活,取决于你怎么看待,活就活在自心。

国内曾经和目前对儿童的主流教育,还是儒家的教育,教导和倡导仁义礼智信,在儿童的精神上从小就构建了一个充满了善意和侠肝义胆,甚至超凡脱俗,看破放下的大唯美世界。只要你心中有剑,脚下就有江湖,只要你心中有佛,脚下即是彼岸,只要你心中有圣贤,脚下便是往来无白丁。

每个人年轻时都追寻过不一样的青春,都放荡不羁爱自由,可是进入了社会,整个形态和环境,并不是教科书般的精致唯美,人们开始怀疑,开始迷惘,开始彷徨,开始重新定义自己,开始重塑自己的三观,只为了存活,胜利,成功,或者是别人眼里的成功。

曾经那些精神寄托变成了乌托邦,就像以前经常陪着自己的布娃娃,破旧不堪,却因为不想让别人认为是自己其实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便从此放进了旧屋箱,甚至干脆烧掉毁尸灭迹。

其实父母和社会都想告诉我们,实际上的现实并不是书里的样子,不是小说里的情节,可是,由于童年实在是太过美好,不忍打碎,想好好保护起来,就在象牙塔里,不经风雨。

父母,用他们凡人之身,只身遮挡社会的风雨,为孩子撑起一片祥和之地,少见而又最温暖的笑,只留给了自己的孩子。

若人拒绝接受这样的社会现实,只想追求道德上精神上的纯净清高,或是想获得某种奇能秘术,必须得受孤贫夭三种果,每个人的追求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人不会什么便宜和好事都占尽,当你真的占尽时,潜伏的灾祸就可能会浮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人公最终还是变了初心,他守不住了……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会像主人公这般,觉得随波逐流是大势所趋,人被逼得不得不走上这条路数,你可以保持你的内心,前提是你要接受你可能会不被理解,可能会一无所有,可能会颠沛流离,可能会受尽冷眼和世俗的偏见。

人呢,得把自己看小,把自己看小了,才有大境界,把自己看大了,境界就小了,多少人没明白这个道理,最终刚愎自用。

我只是觉得人在官场或人生在世,就如身处沧浪之水之中,江清江浊,你都没办法选择,也没办法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思去留,大多时候都是像浮萍像沧海一粟,随波逐流,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推着走……

至于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境界,大多数人还是难以达到吧,要不然咋会有那么多怀才不遇,感怀颇深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