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去世后,关于袁老的话题一直未曾消停过。这几日,一众网友又将目光投向了他的后代们。因为袁老的三个儿子各只生了一个女儿。于是,上千条评论中,都是建议袁老的儿媳妇给袁老生个孙子,说女儿不中用,不能继承家业,有的网友觉得袁老这么优秀的基因,没有男丁继承,实在可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经到了21世纪,很多人的思想仍然停留在19世纪以前。尤其是对一位搞了一辈子科研工作的老者,提这样无知的建议,莫名地觉得讽刺。

当年,李咏因癌症去世,李咏的女儿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张自拍照。结果却有网友去他女儿的微博下面唏嘘,“你爹死了”;"你爸死了,居然还有心情发自拍。”

自以为转发一条微博,说一句逝者安息,自己就站在了道德的至高点,成为那个最有资格去发声的人,就可以趾高气昂地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在他们的眼中,李咏的女儿没有发微博哀悼,没有哀嚎痛哭,没有将自己的脆弱裸露在外,就是冷血无情,就值得去喷。

恰如当初乔任梁自杀身亡后,发微博悼念的被网友夸赞是善良、真诚的人,而没有在网上悼念的,被网友群起攻之。甚至蒋欣在乔任梁去世后,发了一张吃面的自拍,都遭受到网友的指责。

这次的置喙,表面上,出于好意,自以为地认为这是为袁老好,实则是打着好意的幌子而已。

袁老的儿媳妇曾接受采访时说过,他们曾经有十年没有要孩子,袁老自始至终,没有干预过他们,也未曾给过他们任何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老生前都未曾对后代提出过任何意见,网络上的一众网友,到底是以何种身份去对别人的家事品头论足的呢?

我上初中时,李阳的疯狂英语正当热。他每到一所学校宣讲他的疯狂英语时,必有一个环节,那就是“感恩父母”。他总是会拉几个学生上台,当着众人的面给父母打电话,煽情地跟父母是我爱你。有一位女同学接通电话后,坚持跟妈妈说一些家常话,就是不按李阳的要求的,说出我爱你。

李阳一脸不满,嫌这学生不够爱自己的父母,台下窃窃私语,也都在指责这个女生不感恩父母。后来,我们的政治老师表扬了那位同学,他说的那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你们爱不爱父母,自己心里没数吗?一群知识青年,一受煽动就变得毫无理智和原则可言。”

当互联网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后,这种置喙变得更甚。当共情被煽动地盖过了理性时,就会出现大批盲目跟风者。

生育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不以任何附加条件为理由。时至今日,一代伟人落幕,新一代的后人,真正应该继承的,从来都不是那短短的双螺旋结构。

伟人之所以被称之为伟人,在于他的心里,装着天下人。

周总理“为天下崛起而读书”
乔布斯说“改变世界”
比尔盖茨说,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用上电脑和微软。

正是这些愿望,转化成为一种深深的使命感,才会支撑他们走过一道又一道坎坷。我们祭奠的,是这些人的为世界为全人类所做的卓越贡献,而这些贡献也恰恰反映了他们的精神遗产。

那些所谓的家业和基因,在伟人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最高级的家庭教育,莫过于父母懂得及时放手。袁老的父母是这样培育他,他也如此培育自己的孩子。

袁老的三个儿子,大学毕业后的工作,袁老从未有过任何干涉。在他看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人这一生,做好一件事是极不容易的。不论选择何种领域,只要坚持到底,努力奋斗,就已足以。

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大志向之家,心之所向,乃是为国,为民。

袁老的儿子们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坚韧、博爱和奉献,也继续影响着下一代。

2020年,在人物类纪录片《时代我》的第一集,袁老的三个孙女,袁友晴(16岁)、袁友清(14岁)、袁友明(12岁),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与之前报道袁老的光辉成就不同,这部纪录片,展现了袁老真实生活的一面,更让人们领略到了,何为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这三个孩子穿着极朴素,留着娃娃头,笑容恬淡,谈吐满是童真和质朴。

采访中,当谈起他们的爷爷时,三个孩子对爷爷的评价,亦如常人一样。和蔼可亲,有童趣心,会经常在家里藏好零食,让她们去偷吃。

她们三个人的名字,都是爷爷给取的。而这些名字中,都与天气有关。大孙女出生时,雨过天晴,便有了晴字;二孙女出生时,节气是雨水,便有了清字;小孙女出生在星空明媚的夜晚,便有了明字。

对于一辈子都守在庄稼地里的袁老来说,没有什么比风调雨顺,更能田事收成了,仓箱积万千。

孔子七十二门生,卓越者皆非孔家之子;马克思的理论,没有因为他只有三个女儿而消失;周总理无后代,不影响他老人家受万代敬仰;东条英机的罪行,也没有因为他有三个儿子而被后世遗忘。作为平凡人的我们来说,好不到这些伟人的下限,坏不到东条的上限。

造物主都不屑这区区几段DNA能不能传下去。

家族的优秀,从不会因男女的性别而断掉。所以,上千条支持生男丁的评论,就显得相当多余。同时,这种建议也在间接伤害着袁老的儿媳妇,他们的生活,遵循的是他们自己的意愿,不能因为袁老过世没有男丁,就要遭受这样的指摘。

这其中,其实也隐射了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而这隐射出的问题,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远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根深蒂固。

即使进入21世纪,一些守旧的思想依旧影响着今天的很多人。恰如我妈一直认为的那样,无论一个人创造了多少价值,没有儿子也是白搭,一个女人这一生是否成功,取决于她是不是生了儿子。所以,我家五个孩子,四女一男。

在今天这个时代,看似不可思议的想法,却道出现实的荒谬。

重男轻女这种观念,诞生于农耕社会和父系社会,在那个生产力决定一切的年代,男性的生理结构明显优于女性,这是物竞天择的道理,低下的生产力是谁具有更强的劳动能力,谁更强壮,谁便是主宰。

如今的信息时代,除了特殊的工种,大多数行业男生女生都能够创造出同样的价值,甚至,有时候女生的能力远远超过男生,这就导致一些,可以说是无能的人,又将重男轻女这种思想搬了出来。

即使到了今天,重男轻女的暗流依旧在涌动,这种歧视不仅仅来自男性,很多时候,也来自女性自身。

古有《孔雀东南飞》中的恶婆婆,今有《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每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物背后,都是人类“重男轻女”思想下的畸形宣泄。

以2019年的14亿人口为例,2019年男性有7.1527亿人,女性有6.8478亿人。这个数据已经应验了此前专家的预测,其中男性比女性多了接近3000万人。再比如2018年其中有男性人口7.13511亿人,女性人口6.8187亿人,其中男女性别比例差距达到了3164万人。

男女比例失衡至此,只顾着生,长大后,娶不到媳妇成不了家生不了娃,干着急又能如何?

早在一千三百年前,杜甫就已经写下了“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活在21世纪,反倒不如千年前的老祖宗开明。

袁老从生前到去世,说实话,围绕在他身上的话题从未断过。每一次按下的快门,每一架支起的摄像机,对于这位一生都奉献给了科技的人来说,曝光度到底能为他老人家带来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老逝世,举国哀悼,这是事实。亿万兆民之中,难免会有异徒。或者浑哀捞金,或者大赚流量。互联网,与其说是隔山隔海般地拉开了人的距离,不如说,更像一面照妖镜,将人的本性显露无疑。

就像类似于这样的评论,与其说是怀念袁老,不如说这是对死者和生者的双重不尊重。袁老去世,他的科技成就,他一生悼念的杂交水稻,他不言放弃的科学精神和造福全世界人民的愿望,应该得到传承和延续,不论后代是谁,是否姓袁,都不重要。

我相信,举国大悲是主流,虽然我并未经历过饥饿年代,但是,家中老人生前也曾说过,未经历过饥饿的人,或许无法体会袁隆平的伟大。但是,他所作之事,宛如菩萨普照万民。

不论是否在互联网上留下哀悼的印迹,此刻的共情,我认为是真的。

那天跟老师说起袁老去世,他说,数十年之后,民众自发怀念袁老,祭奠袁老,才是国之幸事。那代表了一代又一代人,承袭了先辈们的遗志。

互联网很大,大到能够装下不限量的眼泪。

互联网也太大了,是不是也曾在那么多眼泪中,溢出来一点儿,影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