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11年瓜迪奥拉在温布利高举这个大耳朵杯的时候,他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绝对想不到下一次见到它,要等上整整十年。
一声叹息
这长达十年的心魔,成为瓜迪奥拉一生最大的困扰,乃至于在十年后再次出现在欧冠赛场上时,他彻底玩死了自己。
本赛季的欧冠,曼城前12场11胜1平,进25球只丢4球,相比10年前用摧枯拉朽的进攻夺冠,现在用极致防守取胜,本就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了。
就这样失去了你
但就在最后的决赛赛场上,他突然又想进攻,一口气吃掉对手了,或许没人会明白,为什么他会在最后一场这样安排首发。
在温布利让弗格森爵爷双手颤抖的那支巴塞罗那,被誉为足球史的一个顶峰。
时代的记忆
前后有两代六冠王,但09时梅西仍青涩,15时王朝已末端,11年的巴萨反而是最均衡最强大的一代。
同样的,09年时仍未成型,11年时才是瓜迪奥拉正式开启席卷全球传控足球的集大成时刻。
之后十年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在这十年里对瓜迪奥拉的好坏评价都很多,但最终大多可以集合成一句话:
极致的传控足球很强大,但它仅适用于那一支全拉玛西亚精英的巅峰巴萨。
巅峰巴萨
我也说过这样的话,因为一个主教练的成功,和他手底下有哪些球员是息息相关的,甚至说是互相成就的。瓜迪奥拉从拉玛西亚成长,从巴萨B队开始起步,带着这批人君临欧洲,这批球员就像是他头脑里的思维延伸一样,指哪打哪。
这无法复制。直至今日,尽管他仍在努力复制,结果你们也看到了。
从十年前开始
前后十年,世界天翻地覆,足球也一样。
2011年那个欧冠冠军,瓜迪奥拉给世界足球带来了最大的三个理念是颠覆:极致控球、后卫出球、攻守一体。
哈维小白无敌于天下的时代
后卫的出球颠覆了此前前后场球员相对清晰的分工,6秒反抢颠覆了半场防守的概念,梅西则颠覆了前锋的单一责任。
在那场决赛中,巴萨全场传球次数787次,传球成功率高达90%,控球率68%,哈维传球150次,伊涅斯塔120次,梅西也有100次,全场创造出21次直接转化射门的传球以及最终的22次射门。
同时,后卫线上拥有从后腰位置回撤的马斯切拉诺,从此开创后腰回到中卫位置出球的后10年风潮。
最后,是梅西。巅峰时期的梅西自成体系,一个人能够创造的空间近乎无穷,他能突能传能射,我们见惯了集锦画面里他吸引的多人包夹。
一个最锐利的梅西
但这同时也注定了它的不可复制性:世上只有一个梅西,也只有一个哈维和伊涅斯塔,找一个出球靠谱且防守强悍的中后卫,更是难上加难。
在2011和2015之间的四年,哈维和伊涅斯塔逐渐老去,小马哥百伤缠身,这套极致传控体系被瓦解。
瓜迪奥拉已经不在巴萨,但巴萨13年买入内马尔,14年买入苏亚雷斯。这两个至关重要的补充让这套体系延续了巅峰。
中场控制力下降了,但前场拥有当世无双的攻击力。内马尔是当世最接近梅西“自成体系传突结合创造空间”能力的人,而苏亚雷斯是当世最会利用空间的中锋之一。
巅峰MSN同样是包打天下的无敌组合
MSN包打天下可以解决和掩盖许多的中后场问题。内马尔和梅西不是人人都有,但“创造空间”和“利用空间”成为各路教练潜心研究的对象,足坛风向发生变化。
不断地试验和改变
离开巴萨后,“球痴”瓜迪奥拉从拜仁开始了漫长的试验。
这是登上顶峰后,推翻自己所拥有一切从头再来的艰辛道路,应该说这么多年走来,不容易。
在拜仁三年都在试
改造基米希踢后腰,让哈维马丁讷斯后撤踢中后卫,让莱万变得全能,甚至改造格策去踢伪9号,让无球能力当世最顶尖的穆勒去频繁踢有球模式。
同时他也在德国赛场上吸收从海因克斯到克洛普,再到图赫尔一连串德国教练倡导的高位逼抢、对抗和冲击的哲学。
这些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他在拜仁的经历远算不上成功,但却是他吸收各路思想形成后来再变化的关键。
然后他踏上残酷的英超之路。从一开始他改造的就是两头:
他很快征服了英超
其一是中后卫,他要一个能出球能防守强悍的人,为此曼城不惜一切地在这个位置上砸重金,花几个亿买中后卫,最后发现还不如费尔南迪尼奥回撤去踢靠谱。
直到本赛季他买到了鲁本迪亚斯。
其二是前场,既然我没有梅西能一人创造空间的人,那就囤积一堆都能以点带面联动创造空间的人。
于是从斯特林、马赫雷斯、大卫席尔瓦和德布劳内,再到新一代的B席、京多安乃至最年轻的福登,在瓜迪奥拉的这个思维下被改造、进化为如今的样子:上面这几个人都能持球突破以点带面,互相创造空间。
终有了一个冠军班底
在经历了接连的八强出局之后,到本赛季他终于又有了一个冠军的框架。
新的曼城
本赛季的曼城,瓜迪奥拉在上赛季的基础上增加了:
中后卫迪亚斯和超新星福登。前者是他所有一切战术的基石,进而为他创造了几种新的变化,后者是他执教生涯中极少遇到的类型,我更愿意把他定义为一个类似于托马斯穆勒的球员。
这是新的宝贝
几个变化:
一是迪亚斯 罗德里,这种双高双硬的中卫后腰组合,在他的执教生涯里终于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后场组合,且他们都各自有不错的出球技术,加上全英超脚下技术最好的门将埃德森,这是瓜迪奥拉“后场出球”的大前提。
二是左后卫坎塞洛前顶中场形成三后腰,增加中场人数。
三是前场没有固定前锋人选,轮流回撤和前插。
新的哲学
第四个是本质——记者最近曾经在采访中问他为什么总要踢“无锋阵”,他的回答是:“前锋远离禁区可以将对方中后卫拉出来,给后插上球员创造空间,并缩短和中场之间的传球距离,保证高传球成功率。”
他已经将原理解释很清楚:缩短传球距离,本质上还是他那套原始的TIKITAKA。
将技术融入防守
但因为不具备当年巅峰巴萨的中场控制能力,一来他通过囤积中场人数达到同样目的,二来就是另一个新东西:将技术融入防守。
具体来讲,是在拥有罗德里(或费尔南迪尼奥) 迪亚斯这个很强的第一落点对抗能力组合的前提下,曼城要尽可能地“收割第二点”。包括前场几名拿球技术能力出色的球员:B席、丁丁、京多安、马赫雷斯、斯特林等轮流回撤中场,保护下球权。
按他的计划,当球到这些球员脚下时就很不容易丢球,也就能持续形成打击,达到了当年巴萨梦之队异曲同工的效果。
基石型球员
但也正是这种思维让他在决赛近乎走火入魔地,排了一个没有中锋也没有防守中场的全中场怪阵,自乱阵脚,一败涂地。
真的只差一块拼图?
曼城功亏一篑,最后的短板除了瓜帅自己的心理问题,还有——
其一就是前场这么多个创造空间的球员里,几乎毫无厉害都是缺乏身高和正面对抗能力的。
永远只能是传控到死……?
瓜迪奥拉追求的是创造前场空间,但当对手龟缩填满空间时,你如何以点破面都难以打开缺口,这时候需要不顾一切地传中、中锋去冲击、中场去捡第二点,但曼城目前缺乏这种配置,瓜帅也不愿意这样打。
所以你明白为什么曼城会对凯恩趋之若鹜。
在赛季最后阶段其实瓜迪奥拉在很多比赛中都出现这样的攻击乏力问题,包括决赛的上半场,除了瓜在关键时刻想赢时过于谨慎的保守心态之外,缺乏绝对硬破铁桶阵的能力也是其中之一。
瓜迪奥拉解决的办法之一是:京多安前插串联前后场,让德布劳内去踢伪9号,但他偏偏就在决赛放弃了自己这一招。
所以你为什么自断经脉?
所以最后叹息之余还要问一句:
如果他的心魔不除,就算给你一个凯恩,曼城就能突破这一层窗户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