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杜牧这个名字,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用两个字“诗人”便可全部囊括。然而,我国古代诗人众多,只知道那些诗人的名字,能吟诵几句他写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诗句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这些诗句,只是一个片面的杜牧,一个经过历史筛选,剔除了负面信息,剔除了不正宗不主流的诗后,留存下来的一抹片面之言。

这个杜牧,很伟大,为民生不断奔走,求索着光明。

然而,在杜牧漫长的人生中,为国为民是他的主基调,是他的外在,是他流传至今我们普通人了解到的正面形象。而常混迹于青楼、与歌女暧昧不清、私生活放荡的杜牧,却被人用了化妆镜,遮掩起来、隐蔽掉了。

我们看杜牧,就要看全面。爱国爱民的人是他,风流成性,流走于花间巷柳的人,也是他。其实,不光是杜牧,任何人,都是两面或者多面体。

今日肯深挖杜牧,还要感慨于看了吴军新出版的《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一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牧对自己扬州十年风花雪月的生活评价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吴军在此书中这样品评杜牧:

那十年的胭脂温柔乡,其实是杜牧最落魄的十年。“赢得青楼薄幸名”,不是他的本意,他想要的是出将入相,至少作为一个参谋,剔除的建议能被国家采纳。杜牧最后做到了中书舍人,他最终也没有成为张说、张九龄那样的文人政治家,而是在四十九岁那年抱憾离去。

他在临死前烧掉了自己大部分诗文,只留下二三成作品。由此可见,杜牧最终没有觉得这辈子自己过得多么成功,但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看到杜牧以这样的结局谢世,我突觉悲凉。

他若知道,我们后人只记得他的几首未被烧掉的成名诗,记不住他活过的人生,记不住他留下的遗憾,那么,他给予后人的意义也就很浅薄了。

翻看吴军所写的杜牧,其实很简单。不过是由诗及人,由一个个诗句,串联了这个诗人完整的一生。

杜牧出生于现在的西安市,是个粗犷的西北汉子,后期遭遇仕途闲散,没有什么为民做贡献的大机会,就只能流连于江南的青楼,释放自己的闷气。

杜牧第一次做幕僚时,对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家的歌妓张好好一见倾心,两人度过一段美好的日子,不料张好好突然被沈传师的弟弟纳为妾,从此杜牧就失去了张好好的消息。等再见到这位曾经心仪的姑娘时,张好好已被丈夫抛弃,成为一个街头卖酒妹。

感慨世事无常的杜牧,写下了《张好好诗》怀念这位美女。

吴军通过这首流传下来的张好好一诗,向我们展示了杜牧失恋的概况,但他却没有品评和解读这首《张好好诗》。

作为读书人,本着要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的精神,我找到了这首《张好好诗》,打算对杜牧的另一面了解得更透彻些。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高阁倚天半,晴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诗文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二人的相识。杜牧着重笔墨,写了张好好的容貌美,后面则描述她的歌声余音绕梁,甚是动听。“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当二人逐渐了解后,几乎天天见面,三天不见,已觉疏远。

可好景不长,自从张好好出嫁后,他们再相见时,好好已沦为卖酒妹,徒剩杜牧空留憾:“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杜牧给张好好的情诗,作为不入流的名诗,你在“杜牧”这个百科介绍中很难找到。若不是因为吴军在《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里写起杜牧,分析他的双面性格,分析他的行文特色,恐怕,没人会对杜牧的个人情感加以深挖。你可能就会如同别人以为的一样:杜牧往大了说,是个爱国主义至上的文艺青年,往小了说,只是个爱逛烟花巷柳的花心汉。

然而不然,杜牧,他在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子时,也会尊重世俗。见好好出嫁,便不再打扰;再见好好,亦是除了惆怅,不再有任何其他动作。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杜牧逆来顺受的性格。爱情,就像他的仕途之路,他只会随波逐流,听之任之,他不会争取,不会逆流而上。

不论对人对事,杜牧都太过随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事情可悲之处正是如此,我们大部分人都如同杜牧一样,以为顺其自然是人生必经的常态,然而随性多了,回首往事时,才发现在那些重要节点上,被写满了后悔。

吴军分析杜牧时,是把他和李商隐一起相提并论的。毕竟,在历史上,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小李杜”。吴军通过小李杜的故事,意在告诉我们,这些文人,是如何通过诗词歌赋,度过人生的低谷和无奈的。

文人,把情感都注入在写作中,仿佛就会得以重生。

在《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这本书中,吴军把杜牧的故事写活了,把李煜、托尔斯泰、海明威、川端康成、鲁迅、张爱玲等文人也写活了。这些文人的活,让我们不仅了解了他们的代表作,也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作诗行文的这些活生生的人。

《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这本书,除了对名家著作加以赏析,他还从阅读的意义、写作的核心、日常实用写作、不同体裁的写作特征等方面,让人们对写作、对阅读,都有了一层全新的认识。

如果你正愁写作不知如何下手,这本有关阅读与写作的指导书,你一定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