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一度存在一种极其残忍的制度:立儿子为皇帝,必须杀掉母亲。那么这一制度存在何时?怎样产生又为何终结?随烂柯人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剧 锦绣未央 剧照)

一、拓跋旧俗与立子杀母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主要政权,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从北魏开国到孝文帝时期,曾长期存在一个残酷的制度,那就是“立子杀母”,即儿子一旦被立为太子,其母亲就要被处死。《魏书》卷十三记载“魏故事,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太祖末年,后以旧法薨”。

在北魏之前,仅有一起相关的先例。汉武帝晚年,立子刘弗陵为太子,便杀掉其母钩弋夫人赵婕妤。汉武帝杀赵婕妤的主因是因为刚经历巫蛊之祸的乱局,废掉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有感于卫皇后家族强大,担心将来形成皇帝年幼,太后专权的局面。《魏书·太宗纪》记载:“初,帝母刘贵人赐死,太祖告帝日:‘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这句话是文末史臣的评论,表面上揭露了北魏实行立子杀母制度的渊源。

北大故去的史学家田余庆先生则认为:建立北魏的道武帝拓跋珪并没有深厚的汉文化修养,足以了解这一汉代典故。立子杀母实际源于拓跋部的婚姻习惯和政治困局。我赞同这种说法,道武帝应该是在杀死刘氏之后,才向汉族士人讨教,为自己的行为披上了历史的外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田先生研究,拓跋部在早期对周边部落的征服过程中,重要的对手都是鲜卑族中其他强大的部族,如贺兰部、独孤部、慕容部。而这些部落往往是与拓跋部联姻的大部落,可以通过婚姻控制拓跋部内的大事。以前的拓跋部首领为控制部落,往往还需依靠其母族部落,其他部落借之对拓跋部形成一定程度的控制。拓跋部在击败这些部落统一鲜卑内部后,为杜绝母族通过婚姻干预政治,便实行立子杀母制度,限制其部落的权势。而实现这一点,也使拓跋部由草原部落时代转向了帝国时代。

这之后,立子杀母就形成一种默认的制度。太武帝妃景穆帝母贺氏、景穆帝妃文成帝母闾氏、文成帝妃献文帝母李氏、献文帝妃孝文帝母李氏、均因此制度而死。但不能忽视的是,虽然每立皇子,都要杀死其亲母避免她们窃权。但是从文成帝到孝文帝,依然出现先后专权的常太后和冯太后,把持朝政30余年。到了孝文帝时代,这一制度终于有了变化。

孝文帝的母亲李氏和皇后林氏均死于这一制度。而坚决执行立子杀母制度,杀死二人的始作俑者,乃是当时一手遮天的冯太后。冯太后是文成帝的皇后,因文成帝早逝被尊为太后,年仅13岁的献文帝被她牢牢掌握于手中。献文帝因与他争权失败,年仅18岁就退位为太上皇。而献文帝心爱的妃子李氏,也在冯太后强权支持“立子杀母”制度中无奈死去。而他们的孩子此时只有两岁,即未来的孝文帝。孝文帝是一个仰慕汉文化极深的皇帝,他对于这一残忍的制度早已不满。但孝文帝即位12年后仍是冯太后的傀儡,此时冯太后要杀死太子的母亲林皇后,他就此事表达过反对意见。但胳膊拧不过大腿,《魏书》记载:“高祖仁恕,不欲袭前事,而禀文明太后意,故不果行”。

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终于摆脱了桎梏,可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孝文帝把整个帝国的走向彻底扭转,实施完全的汉化制度。除了国家大政方面,孝文帝也重视后宫制度的建设,向汉魏后宫制度的靠拢。拓跋北魏王朝在历史上并没有严格的立后制度,百余年间只有3位皇后。他在立皇后一事上刻意效仿汉魏的章法和故事,十分注重皇后的品行道德,尤其是警惕妇人嫉妒。他认为“妇人妒防,虽王者亦不能免,况士庶乎。”妇人能够做到“母仪天下”,才能成为合格的皇后。太和19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同时“后率六宫迁洛阳”。标志着汉化改革后,后宫制度也完全建立起来,立子杀母这种毫无人性的制度也宣告走向它的坟墓。

三、立子杀母借尸还魂的失败

北魏宣武帝时,由于子立母死向子立母贵转变,开始出现了嫔妃之间的争宠。虽然孝文帝此前希望通过重视后宫女子的德行而避免这一点,但人性使然,在至高权力面前没有斗争只是奢望。宣武帝时在后宫中呼风唤雨的,乃是擅宠的高皇后。据史书记载,宣武帝的皇长子和于皇后可能都是被她害死。《魏书》记载:“拜为皇后,甚见礼重。性妒忌,宫人希得进御”。

在高皇后的暗中破坏下,宣武帝很少能宠幸其他妃嫔。但高皇后自己也一直没能生下一个皇子。由此导致宣武帝多年没有增添子嗣,只剩下早年胡妃生的一个儿子。对于这个独苗,宣武帝可谓倍加关注。他“为择乳保,皆取良家宜子者,养于别宫,皇后及充华嫔皆莫得而抚视焉。”赡养皇子的均是皇帝的心腹,明确表示谁都不要打这个皇子的主意。高皇后对之咬牙切齿,但可望不可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宣武帝死后,受保护多年的皇子终于即位,为孝明帝。在新帝即位之处,高皇后曾试图再借立子杀母的北魏传统杀掉其母胡妃,控制年幼的皇帝。但奈何立子杀母制度早已失去了其所生存的土壤和环境,完全沦为政治斗争的手段。其下属向朝中元老重臣告密,对方先发制人。于是,高皇后试图借助“立子杀母”传统来夺得大权,却惨遭反噬,被送到瑶光寺削发为尼,不久后莫名死于寺中。

立子杀母是中国古代后宫政治的一种变态,在这种制度下,以牺牲女性的生命来保证权力的稳定传递。但这种男权社会下对女性任意杀害的制度,从历史发展来看,并不能发挥其预期的作用。北魏王朝因其特殊的建国道路,为集中权力实施立子杀母制度,确定拓跋部在帝国中的绝对统御力。但随着王朝一步步走入正轨,这一制度渐渐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最终,因其不合时宜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