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连岁值饥荒,十载良人旅朔方”——《白门感述》

饥荒,是中国古代对民众生活影响最大的事件,基本上在封建时代每隔几十年就会出现一次。一般而言,最开始是因气候异常而发,随着封建时代的为官者肆意贪腐,赈灾不利。比如将朝廷拨给民间的救济粮食收归己有,一层一层的贪污下来,最后到达荒民手中的物资就没有多少了,最终只能被活活饿死。不仅如此,因气候导致的饥荒,不仅对国家内部的个人产生影响,甚至会动摇整个国家的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子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王为“舟”,百姓为“水”,表面上看上去水面平静,一旦君王统治不利,对民众的利益产生了不可挽回的侵犯,那么民众就会“揭竿而起”推翻他的统治,事实也正如此,封建时代几乎每一场农民起义都是与荒灾年份相伴而生。前面我们提到过,气候异常导致荒年出现,荒年的发展导致人民难以生活,官府赈灾不利进一步侵犯了人民的利益,最终人民不得不拿起武器,反对原有的统治者,以建立一个新的王朝来维护他们的利益。这是一条非常合理且真实存在的“链条”,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乱世期间通常气候也是属于异常阶段的结论。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到王朝,史书记载它被清朝所灭,但是在学界,从来不会将清朝的武力进攻看作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因素。“明亡,实亡于内乱”,也就是说明朝的灭亡与国家自身的内耗息息相关,这才是这个王朝真正灭亡的原因。气候异常是明朝出现内乱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被当成主要因素来看待。经过气候学家们的研究,明朝所在的时间节点,全球正处于“小冰期”,气候是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最为寒冷的一个阶段,“小冰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寒冷引发了各类天灾人祸,一度导致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建立初期,人口减少了足足一半。三百多年前的“小冰期”有多可怕?因为寒冷,使得人口骤减一大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冰期”这一概念,是1939年由一位叫做由弗朗索瓦-埃米尔·马泰的气候学家提出来的,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这位气候学家研究得出,在十三、十四世纪,全球气候进入了相对温暖期,是近千年来最为温和的时期,而从十六到十九世纪,世界气候又来到了一个最低点,这个最低点存在之时刚好中国处于明中后期和清朝统治时期,因此被国内学者又称作“明清小冰期”。

除了国内的主要因素,外部因素同样不容被忽视,北方的女真一族,一直以来都是以游牧为主,不像中原地区的农民过着以农田为生的定居生活,当天气异常寒冷的时候,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不得不被迫南下,这就加剧了女真人对于入主中原的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明清之际,早在宋明之时就已经有过前车之鉴了,宋朝末年,生活在北方草原的蒙古人,每当冬天寒冷的时候,就会骚扰宋朝边境,常年寒冷之时则会想尽一切办法进攻宋朝,目的就是为了占据中原地区,以获得温暖安定的生活环境。

“小冰期”出现,明朝国内又没有一套应对冰期影响的策略,统治者更是认知能力有限,明朝灭亡自然就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情,清朝人的进攻不过是给了他们最后一击罢了。倘若按照明朝中前期的国力,热兵器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就算清朝在发展个两百年,也不可能在对明朝的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总而言之,“小冰期”危害甚大,但最大的受害者还要属普通民众,他们连最起码的生存都得不到保障,实在是令人感到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