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的再惊人,许鞍华的八十年代,开局漂亮却中局迷迷途。新浪潮的成功,让她勇敢地完成了“越南三部曲”,借助越南难民的漂泊生活,说述香港人的前路命迷途。直至后来改编码张爱玲金庸小说,返回母校香港大学拍《今夜星光灿烂》,以至拍半自传的《客途秋恨》,从难民营到香港的最高学府,流徙越南菲律宾上海南京,将抒发地方情怀延伸至寻觅家国身份认同,冥冥中自有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入行初期拍过港台电影《狮子山下:越南来客》,转战电影完成两部高水平的怕栗片后,似乎想回归她最想探讨的越南移民题材。当时香港受到越南难民问题困扰,偏偏没有电影人关注,她成功找到资金后,与编剧前往当时位於启德机场的难民营,一起来与越南难民相处几天,同吃同住,对方感动得分享他们在越南如何冒生命危险逃往香港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拍《胡越的故事》周润发主演的杀手角色,从越南到香港再到菲律宾,一边漂泊,成功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拍出使人在异乡的困境。来到《投奔怒海》,备受争议地北上拍电影,全片在海南岛拍摄,真实反映当时香港人对前途的焦虑,政治嘈杂声中成功而回,当然冒险成功的还有当时仍是新人的刘德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奔怒海》后,许鞍华自语言不会政治,也担心被划分成“政治导演”,因此特地把注意力投放得自己喜欢的作家张爱玲,忠於还原着地拍出《傾城之恋》,带领观众回到30年代的香港,将张爱玲笔下范柳还原及白流苏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搬上大银幕。片中的浅水湾酒店成为经典朝圣场地,但原著最重要的反讽意味在电影中不算明显,以至票房口碑双失,十年后再拍《半生缘》也算平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就开始许鞍华口中的十年倒霉期,拍了好几部后世人谈论不多的作品,例如改编码金庸小说的上下级电影《书剑恩仇录像》及《香香公主》,这次她加入不少个人诠释,虽然很少人提及,但陈家洛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矛盾,颇符合许氏寻觅身份认同的思维。《今夜星光灿烂》回来母校香港大学取景色(但大部分却在澳门拍摄),把六十多年代的暴动及八十年代的政治运动相互映照,个人与社会也难以分割。其后她自言失败的《极道追踪》及《上海假期》,也有角色异地漂泊或异乡者共同相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不得不提是许氏这个人的电影《客途秋恨》,半自传的作品,直接抒发自己对父母,国家,民族的体会极思绪,深层次的寻根,概括香港边缘化问题,对往后作品的流徙漂泊有更深意义,很像《傾城之恋》战时把於香港成就恋情;“黄金时代》萧红流亡到香港,一病不起;明年上映的《第一炉香》,也就是上海女学生到香港后沦落为交际花的故事。终归,还是在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