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业务表现是顶尖的,但韩信的关系攻略一塌糊涂。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是一个连忍胯下之辱都能忍的人。忍凡人所不能忍,这谁能做到?韩信怎么说也算是个情商高手。因为他能够严格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韩信还能做到内心自洽。就封楚王后,韩信并没有报复那个屠中少年,而是封其为中尉。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韩信不记恨、不纠结,也不焦虑。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当时风气。但这种低情商的风气,完全影响不到韩信。

控制情绪,是初阶的,心里有恨却不释放恨;内心自洽,是高阶的,因为做到了心中无恨。“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韩信能破心中贼。而这必须是高情商的修为。

难道高情商的韩信,还搞不定的关系攻略吗?

高情商,未必是关系攻略的高手。同理,低情商,也未必是关系攻略loser。

刘邦的情商,真心说不上有多高,甚至低得跌破智商下线。

彭城之战前,魏王豹已经与刘邦结盟,而且亲自率兵,会同汉军一起进攻西楚。“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魏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於彭城”。

但是,然后呢?

魏王豹背汉投楚了。你可以说魏王豹错估了形势,是个典型的政治投机分子。刘邦的胜面大,那就跟着刘邦混;项羽的胜面小,那就跟着项羽混。

但是,刘邦兵临城下,这家伙为什么没有继续投机?甚至,刘邦也给足了面子,派首席说客郦食其亲自游说。然而,啥用没有。

魏王豹的一席话,让我们见识了刘邦的情商到底有多低:

郦生说豹。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

刘邦的低情商,都能让魏王豹感慨人生、思考哲学了。你可以想象魏王豹在刘邦手底下到底受了多大的委屈。

对待盟友如此,对待谋臣,刘邦只能更是不堪。给刘邦打工,必须先当孙子。不当孙子,这份工就打不了。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萧何月下追韩信,总算把韩信追回来了。接下来,就要考虑怎么留住韩信这个人才。那就拜韩信为大将军,让韩信成为刘邦集团的头号经理人。但是,在这之前,萧何这个铁杆谋臣必须对刘邦千叮咛、万嘱咐:您可不能像对待我们一样任性,对待韩信,咱们君臣之礼,一样都不能落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的情商够低了,但刘邦的关系攻略却是碾压级的存在。那么,韩信到底差在哪了?

世界是具体的,而人是活在具体的关系之中的。所以,出来混社会,首先要管理好自己。控制情绪和内心自洽,都是在管理自己。但,这是首先。

关系攻略的进阶,或者说关系攻略的真正战场,是洞察别人以及如何与别人相处。而在这个真正的战场上,韩信却一败涂地。

韩信前后伺候过三任主公。

第一个是项梁,才华横溢的韩信却“未得知名”,简单说就是籍籍无名,中军帐里摆座次,韩信只能站在外边放哨。

第二个是项羽,而韩信却“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如果项羽是个笨蛋,那不用就不用了。但项羽并不是,起兵八年、历战七十,从无败绩。英雄惜英雄,而韩信和项羽却并未相惜。

第三个是刘邦,到这个时候,韩信终于大展身手了。但,韩信是怎么大展身手的?韩信必须独挡一面。但凡把他跟刘邦放一块儿,那韩信跟项羽怎么闹掰,也会怎么跟刘邦闹掰。降为淮阴侯之后,韩信留在了刘邦身边,而结果呢?结果被夷灭三族。

所以,韩信的缺点,就是死活也处理不好与主公的关系。

刘邦为什么一直偏爱卢绾。没别的原因,就是卢绾够忠诚。那是刘邦的发小加铁磁。大封功臣,刘邦为什么欺负曹参而封萧何功臣第一?也没别的原因,就是萧何够忠诚。处理与领导的关系,首先一点就是忠诚。

所谓忠诚,就是像卢绾那样当狗腿子吗?

这么说太偏激,但起码的互信总得有吧?韩信和刘邦之间,就没有这种互信,而是始终互相算计。

韩信那么大的本事,为什么不能直接当主公?当谋臣还要与主公关系攻略,多费劲。但能不能当主公,主要看天时。

陈胜吴广骤然发动起义,这时候,是个人拉出一支队伍就能当主公。

盗匪彭越、刑徒英布,这两个人是黑社会大哥的存在,赶上机会了,就能当主公。而陈胜、吴广这两个人,更废柴了。吴广是被自己的部将害死的,陈胜是被自己的司机搞死的。但这种人,也能当一方诸侯。这完全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韩信没赶上,所以只能仗剑投项梁,然后屈居帐下做了一个谋臣。是主公还是谋臣,天时运气的因素,比能力更重要。

但是,韩信这种人,却天生当不了谋臣、处理不好与主公的关系。这是韩信的一大败笔。

与领导的关系,是关系攻略主战场。因为危机与机遇往往聚焦在这对关系上。一个人够聪明,去未必能够成功。原因往往不是情商低,而是不够狠。对别人不够狠,对自己也不够狠。

成大事者,一定要心狠。但为什么要心狠?

难道这个世界必须是最坏的家伙爬上权力的顶峰吗?这个狠,不是道德上的坏,而是攻略上的理性。而理性,恰恰是拒绝人情的。感性,以情感为君王;理性,以计算为君王。

在当时形势之下,韩信应该怎么冷酷计算呢?

按照大利益行事,这是一条不变的法则。攻略往往都是对应博弈的。而博弈都是动态的。所以,大利益一定是因时而变的。

韩信在就封大将军的时候,他的大利益就是刘邦集团的大利益,与组织的利益缝隙非常小。你韩信都是刘邦集团的二把手了,还怎么好意思不拼死效力。而韩信也是这样做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和刘邦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还定三秦。

楚汉争霸初期,刘邦都快被项羽打死了。这时候,韩信与组织的利益缝隙依旧非常小。魏王豹可以选,他能背汉投楚。韩信呢?根本没得选,刘邦死、韩信就得死。项羽不会对韩信手软。

楚汉争霸后期,具体是在定赵降燕之后,韩信与刘邦的利益结合部出现了,而且利益的缝隙非常之大。

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

跟韩信一起北路出击的张耳,被封为赵王。张耳相当于从谋臣升级为主公,变成了刘邦的盟友。那韩信呢?这时候,韩信一定要为自己考虑。

于是,接下来的故事,一定是尔虞吾诈的冷酷计算,而不是主信臣忠的恩恩爱爱。而此时,韩信的弱点也暴露了出来。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

灭赵降燕之后,西楚的主要盟友就剩下一个齐国了。所以,韩信的野战军一定会奔着齐国去。然而,正当韩信摩拳擦掌的时候,郦食其却游说齐国投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齐国已经投降,那就不能再打齐国了,而应联合齐国一起灭楚。但,这是刘邦的大利益。韩信的大利益,却不是。韩信参不透,韩信的首席谋士蒯通却一语道明了。

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你韩信是将军、他郦食其是谋臣。我们费了这么大劲,结果却让郦食其抢了头功,“下齐七十馀城”,这谁能忍?

于是,韩信背信弃义了,趁着齐国放松戒备,一战破齐国、再战迫龙且,全定齐国。

到这个时候,就是傻子也知道该讲一讲条件了。全国都要“解放”了,你刘邦打算怎么赏赐吧?

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

坑死郦生,不仗义;胁迫封王,不忠诚。但,这些都是以刘邦为故事主角。而以韩信为故事主角,还能指望他做大汉忠臣吗?

楚汉争霸之后,刘邦汜水称帝,到这个时候,你才能说有大汉。之前呢?

乱世争霸而强者定章程,中原逐鹿而高材疾足者得之。张耳都就封赵王了,韩信要个齐王,一点儿也不过分。

征灭齐国之时,谋臣韩信与主公刘邦之间、豪杰韩信与组织刘邦集团之间,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利益接合部。韩信的个人利益与组织的集体利益,严重的不一致。

所以,这时候,一定是冷酷计算碾压人情世故。而潍水之战破龙且之后,韩信应该怎么办?

按照大利益行事,韩信应该谁也不帮,看着项羽和刘邦互相斗。甚至,如果韩信能有后视之明,他应该盼着项羽干废刘邦,直接把刘邦集团赶回关中。

项羽是要当霸王的,即诸侯之长。所以,项羽允许诸侯的存在。而刘邦是要当皇帝的。所以,秦始皇怎么干,刘邦就怎么干,他不允许诸侯的存在。

但是,韩信犹豫了。手握雄兵几十万,韩信竟多愁善感了。

对于项羽使者武涉的游说,韩信的答复是: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对于谋臣蒯通的建议,韩信的答复是: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倍义乎!

受人一饭之恩、还以千金之报,这就是韩信。他是一个好人。但,真实世界是残酷的。好人,不是理性主导的,而是感性主导的。所以,韩信在最后的关头,并没有继续按照大利益行事。

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狡兔死则走狗烹。因为刘邦这个猎人,一定是按照大利益行事的。

刘邦的情商跌破下线,而他一直是冷酷计算。

彭城之战后,魏王豹背汉投楚。安邑之战后,魏王豹却被刘邦抓了俘虏。对于刘邦来说,魏王豹是叛徒。对于叛徒,还客气什么,抽筋剥皮都不解恨。但是,刘邦并没有,而是继续让魏王豹跟着自己干,他把魏王豹招降了。

为什么要招降魏王豹?刘邦集团只有招降魏王豹,才能把魏国纳入麾下,然后拉着魏国一起对付项羽。

灭掉赵国之后,刘邦封张耳为赵王。为什么是张耳?就是因为“尝数从张耳游”吗?论关系亲密度,萧何、曹参、樊哙,哪一个比不上张耳?

因为张耳在赵国有根基。只有张耳当了赵王,赵人才能跟着刘邦集团一起对付项羽。张耳的威望,足以帮助刘邦平定赵国,把赵国从敌国变成友国。

刘邦能够率先入关,郦食其功不可没。不仅筹谋划策必不可少,而且郦氏家族是出人出钱帮助刘邦打天下的。而齐王田横,在历下之战的时候,竟烹杀了郦食其这位股肱之臣。天下平定之后,刘邦应该怎么办?你烹了我的人,那我就烹了你。但是,也没有。

高皇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

田横一旦投降,“大者王,小者乃侯耳”。同时,刘邦下特诏,告诉郦食其的弟弟卫尉郦商不许轻举妄动,敢动田横一根毫毛,我灭了你的族。刘邦的这股狠劲,从田横一事,就能看出来。

为什么不替郦食其报仇?

刘邦不是不想为郦食其报仇,而是有着比报仇更大的利益。齐国只是被韩信打下来了,但打下来之后呢?你怎么统治齐国?要统治齐国,最高效率的方法就是收服田氏宗族,所以田横就不能杀。

韩信这个多愁善感的好人,遭遇刘邦这个冷酷计算的狠人,然后,会是什么结果?只要刘邦掌握主动,韩信就不可能有翻身的机会。

垓下之战后,刘邦以韩信熟悉楚地为由,徙封韩信为楚王。这就相当于去了韩信的兵权。因为齐国齐地的兵将,不可能跟着韩信跑到楚国殖民。韩信不可能带走军队。

这还不算完,刘邦又来了一场伪游云梦,智擒了楚王韩信。实际上,哪有什么智擒。大概率的情况是:刘邦带着兵冲过去,把韩信给抓了,都用不着什么智擒。

因为由齐王徙封楚王,韩信已经没兵了。能智擒韩信,你刘邦怎么不去智擒英布?英布有兵,跑到英布地盘就等同送死。

但是,还没完。这时候,出手的就不是刘邦了,而是比刘邦更狠的角色,吕后。铁娘子直接把韩信灭了族,“遂夷信三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不是刘邦亲自动手?

不好意思了呗。韩信从楚王贬成淮阴侯,然后被刘邦看在眼皮底下,相当于囚禁在了长安城。这已经够惨了。关键是人家是为大汉朝打过仗、流过血、立过功的,你刘邦还怎么好意思拿刀杀人。但,吕后好意思。而韩信的结果,只能要多惨有多惨。

性格决定命运,这个断语并不一定成立。但进化的法则是残酷的。韩信的位置,处于风口浪尖;韩信的性格,却无法适应。所以,就韩信来说,也只能是性格决定命运了。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能维持内心自洽,却适应不了关系攻略的真正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