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古代文武全才的名人志士有很多,例如曹操,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奠基人。武能平定北方,历经大小无数战役,政治上用人唯贤,实行屯田。而文学方面,爱好诗词,有文学素养,著有《孟德新书》等著作。

同样文武兼备的能人还有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范仲淹的生平可以用“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来概括。

范仲淹能文能武,为北宋的发展跟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一向爱民如子,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却在杭州灾情之时,曾做过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江浙一带,爆发灾情,民不聊生,百姓连米都买不起,这种时候担任当地官员的范仲淹,没有下调粮价,反而下令“继续涨价”,一向心系百姓的范仲淹为何这样做呢?

范仲淹出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父亲范墉在他两岁时病逝,母亲迫于一家的生计,只能改嫁给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因此改名为:朱说。

范仲淹在得知家世之后,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寒窗苦读以朱说的身份考取进士,从官后,将名字改回范仲淹。

任教期间,范仲淹以身作则,勤勉督学,书院的学风焕然一新,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了。

后来范仲淹被仁宗召回京城,委以重任,当时的范仲淹仗义执言,看不惯太后掌权,屡次上书请求归还宋仁宗朝政,并且告诉百官不应该朝拜太后。

好友晏殊多次劝他,但范仲淹依旧认为,做官就应该敢于向朝廷进言,后来范仲淹的直言不讳为他引火上身,被朝廷贬官。

范仲淹大多数情况都是在被贬和被召回两件事情之间重复的,这也是他耿直的性格所致,范仲淹八九年间被贬过三次,这种官场的起起落落让他早已看淡了名誉和得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仲淹的性格也许不适合官场,但他确实是一名推行改革的良臣,也是一位政治军事良才。

宋夏战争爆发后,范仲淹被调往西北前线,镇守边境。

范仲淹上任期间,让边界固若金汤,西北一片和平,致使当时还有这样的说法:“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而如此为国为民的范仲淹,为何会在灾情之时,做出涨价之举呢?

灾情“涨粮价”-只为救民

当时,范仲淹被朝廷调任杭州,到达杭州后不久便遇上了江浙一带爆发的饥荒,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已经到了连米都买不起的地步了。

范仲淹看到这一幕痛心疾首,他心疼百姓的处境,于是决定立即开仓放粮。

朝廷的存粮是有限的,并不是很多,而难民的数量却与日俱增。

朝廷官粮对于难民是杯水车薪,而此时却有很多无道德的商家,趁机发起了国难财。

当时江浙一带粮食价格疯涨,杭州的一斗米居然涨到了一百二十文,这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天价,根本买不起。

本来粮食就稀缺,粮价又如此之高,这让原本就处在灾情之中的人们雪上加霜。

范仲淹为此愁眉不展,忧心百姓,经过范仲淹日思夜想,终于让他想出了办法,他马上颁布一条命令:“粮价继续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米价已经高居不下,而范仲淹又下令“继续涨价”。这让所有的百姓愤愤不平。

范仲淹“涨粮价”的行为,让四处一片骂声,范仲淹成为了众矢之的,被百姓骂的一无是处。

然而不久之后,奇迹的一幕却出现了,杭州的米价居然神奇地回落,恢复到了最初的价格,甚至还要低一些。

面对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百姓们才终于恍然大悟,范仲淹的用心良苦。

原来范仲淹当时面对高调不下的米价,他深知即便是下令降价,也于事无补。

于是范仲淹灵机一动,心生一计,如果将米价,继续抬高。

周边的商人肯定会认为杭州的钱好赚,带着粮食前往杭州贩米。

其他地区富余的米粮便会流入杭州地界,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而关于高价的问题,在米粮进入之后,范仲淹便下令开仓放粮。

商人们就中了范仲淹的“计”,此刻不远千里运送粮食来赚钱,再回去肯定不划算。

面对此种情形,商人们只好纷纷降价,范仲淹的计策,不但解决了当时杭州没有粮食的问题,还让粮价得以恢复。

可谓一石二鸟,百姓无一不拍手称快,对范仲淹充满了感激之情。

范仲淹毕生都在贯彻他“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想民之所想。

天禧五年,范仲淹担任泰州西溪盐仓监,曾目睹西溪百姓因为海堤多处溃决,导致海水灌出,毁坏大批良田,人民苦难深重。

爱民如子的范仲淹看到这一幕,便立刻上书朝廷,阐述情况及利害关系,请求重修堤坝,以护百姓。

范仲淹此后受令,亲自全面负责修建堤坝的工程,直到天圣四年八月,母亲病逝,范仲淹回乡守丧,工程交由张纶主持并完成。

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不但文韬武略,政绩卓著,心怀天下,而且忧国忧民,有心系苍生的大智慧。

从他“高价”解决灾情的问题,可以看出,范仲淹不但智慧非凡,行事果决,而且敢于冒风险。

涨价之事,虽说有“赌”的成分在其中,但最终是在范仲淹重重思虑下才走的这步棋,而当时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局势也使得范仲淹不得不甘冒风险。

事实是范仲淹赢了,杭州受饿遭难的百姓也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