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8年的 7月,一支以军事演习为幌子的队伍封锁了清东陵地区,随即,大批军队浩浩荡荡的开进了清东陵,这支队伍就是孙殿英所部,而他们进入东陵的真实原因也并非什么军事演习,而是为了“盗墓!当时孙殿英的队伍兵分两路,一支部队奔向了慈禧定东陵,而另一支部队则奔向了乾隆裕陵。

当孙殿英的部下炸开了乾隆裕陵的地宫时发现,这个地宫之中共有6座棺椁,正中位置的是乾隆皇帝的棺椁,这位已经去世了130多年的清王朝最长寿的皇帝此时早已经化成了一具白骨,而与其合葬的后妃们也大都面目全非,但是盗墓者们打开了其中一座棺椁时,却发现里面入葬的一位妃子竟然没有腐朽,不仅没有腐朽,反而面目如生,就像睡着了一样。这诡异的一幕让当时进入地宫的盗墓者们大为惊奇。后来随着东陵盗宝案的大白天下,这位不朽嫔妃的事情也变得广为流传,她就是乾隆皇帝的令贵妃魏佳氏,也就是历史上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事求是的讲,孝仪纯皇后生前从未做过皇后,只是因为她的儿子后来继承了乾隆皇帝的皇位,死去多年的她才得以母凭子贵,被追封为了皇后,魏佳氏生前的位份止步于摄六宫事皇贵妃,为了乾隆皇帝没有在令贵妃生前将其封为皇后呢?这里面其实有着深刻的原因:

首先,令妃的出身让她很难成为皇后:

令妃魏佳氏生于雍正五年,比乾隆皇帝小16岁,这样的年龄差在当时并不算什么。魏佳氏在乾隆十年入宫时即被乾隆皇帝封为了魏贵人,从乾隆十年封为贵人到乾隆三十年魏佳氏被封为皇贵妃,从而成为后宫之中的无冕之后,但是从乾隆三十年魏佳氏获封皇贵妃之后,到乾隆四十年魏佳氏去世的十年时间里,皇贵妃魏佳氏并没有能够复制当年娴皇贵妃那拉氏扶正为后的先例。

与那拉皇后不一样的是,魏佳氏是汉人出身,虽然其家族早已经成为了八旗之一的汉军旗,但是说白了,魏氏仍然是汉人的血统,这样的出身在清朝是没有成为皇后的先例可循的。魏佳氏的汉族的出身是其生前没有获封皇后的根本原因。

其次,乾隆皇帝秘密选定了令妃之子为储君:

乾隆三十八年,63岁的老皇帝乾隆在接连丧失三位嫡子后将皇贵妃魏佳氏所生的皇十五子颙琰秘密立为储君,这就雍正皇帝生前制定的秘密立储制。乾隆皇帝继位后也曾执行了雍正皇帝指定的这一皇位继承制度,但是随着孝贤皇后所生的永琏和永琮接连夭折后,乾隆皇帝不得不两易储君。

乾隆三十八年,皇十五子颙琰被秘密立为储君,这时候乾隆皇帝已经有些犹豫是否要将皇贵妃魏佳氏升为皇后了,但是如果贸然将其升为皇后恐怕会暴露了自己将皇贵妃之子立为储君的决定,这样容易引起朝野非议,更容易形成威胁皇权的“太子党”。经过再三权衡,乾隆皇帝还是放弃将魏佳氏升为皇后的想法。

第三,那拉皇后的事情让乾隆皇帝不愿再次立后:

实际上在孝贤皇后崩逝后乾隆皇帝已经不愿意再册立皇后,因为在乾隆皇帝的心中,没有一个女子能比得过孝贤皇后在他心中的位置,后来立为皇后的辉发那拉氏实际上也是在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的授意下才得以进行的。

乾隆皇帝并不想立那拉氏为皇后,但是因为母命难违,所以只能勉强将那拉氏立为皇后,这样的情况也为日后的帝后反目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后来那拉氏的“忤旨断发”给乾隆皇帝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和打击,因此更坚定了他不再立后的决心。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86岁的老皇帝乾隆兑现了当年的承诺,公开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了皇十五子颙琰,这就是嘉庆皇帝,颙琰的生母令懿皇贵妃魏佳氏此时已经去世了二十年了。因为儿子登基,九泉之下的她也得以母凭子贵,被乾隆皇帝追谥为孝仪皇后,成为了乾隆皇帝一生中最后一位皇后,也是唯一一位死后被追封的皇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也是清王朝近三百年历史中唯一一位汉族出身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