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下暴雨的时候,屋外电闪雷鸣,屋内的人却感觉很放松。

这是心理作用,还是有科学依据呢?

2016年6月,《鹦鹉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The Strange Blissfulness of Storms”)对此做出了解释。在雷雨天气,闪电产生的高能电子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后,释放能量,产生了大量负离子——显然,它起着某种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负离子,是不是很眼熟?

没错,很多空调,甚至电风扇上都加装了这个功能。不过装归装,如果你真的去问周围的人,“负离子”到底有什么用?我估计很少人知道。

“负离子”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原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于是:

负离子 ← 多一个电子 ← 原子 → 丢一个电子 → 正离子

简单吧!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医学博士丹尼尔·西尔弗曼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恩布鲁就注意到,离子与我们的情绪之间存在某种关联。然而,他们的实验结果却相当模糊。

之后,更多的科学家感觉到这项研究的价值,并陆续投入进去。然而,到本世纪初,学界的结论仍是:“我们无法得出一个保证正确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3年,正当科学家们“脑阔疼”的时候,出现了一本名为《离子效应》书。书中提出一套“好离子”与“坏离子”的说法,在当时引发热潮。

这本书的作者叫弗雷德·索伊卡,他预感到“好离子”中存在着巨大的商机,于是四处传播自己的理论,同时大力兜售所谓的“离子制造机”。

“当科学家正在寻找清晰而明确的真理时,流行的空气离子功效论让我们很尴尬。” ——米歇尔·特曼,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科临床心理学教授

直到今天,关于负离子改善情绪的原理到底是什么,还没有一个定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在高浓度的负离子治疗下,人的情绪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负离子,的确管用。

对了,爱达荷大学的菲利普·米德(Phillip Mead)发现,淋浴间里空气中,负离子浓度特别高。

勤洗澡,在这方面还是有好处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