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14日,广西省委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电报,电报内容是毛泽东主席对广西的剿匪工作极为严厉的批评。毛主席用罕见的严厉语气批评道,“广西解放在西南之前,而剿匪成绩则落在西南之后;广西剿匪工作为全国各省剿匪工作中成绩最差者。”仅仅两天之后,毛主席再次以电报的形式,用严厉的口气要求广西主要领导和军区,“从12月份起,依照西南办法,每日发一次剿匪通报,总结成绩,纠正缺点,务使全省匪患在几个月内基本解决!”最后,毛主席还给广西剿匪工作定下了最后期限——1951年5月1日!

要知道,在建国后,毛主席对于军事行动做出如此严厉的批评,是极为罕见的。那么,是什么让毛主席如此震怒呢?

这是因为当时广西地区,特别是广西南部的“十万大山”地区的匪患实在是太严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西是全国剿匪最艰苦的战场之一

十万大山,匪患猖獗

之前的1949年底,随着解放大军在阳江追歼战中彻底歼灭了国民党军桂系主力,全广西的解放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但无论是已经退居台湾的蒋介石还是桂系的头子白崇禧,都不肯善罢甘休。他们企图利用桂系在广西长期苦心经营的各地反动民团,地主武装等,转化为土匪,配合广西特殊的地理条件,与我军进行长期的周旋,以等待国际局势发生对其有利的变化。

特别是广西南部的十万大山地区,这里靠近中越边境,向南一直延伸到北部湾,整个山脉的走向呈东北至西南,绵延100多公里,总面积有2600多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十万大山”中的“十万”不是指山脉的高度、面积或者是长度等具体数字,而是当地壮族同胞称呼这座险峻的大山“顶天”的意思。

由于这里山陡林密,交通极为不便,进攻一方的大部队运动难度很大。相反防御的一方却可以充分地利用这里的地理条件,进退自如,因此这里长期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粤桂边区游击队就曾经活跃在这里。现在是敌人反过来企图利用这里来对付我解放大军了。

据广西地方史料记载,当时广西县以下政权机关遭土匪袭击、围攻达220余次;一些县城被匪长时间侵占,全省区、乡政府有41个被匪摧毁、150个遭匪围攻;7000余多名干部群众被杀害,数千名从11岁幼女到50多岁妇女被匪强奸;解放军连以下分队一度难于独立活动。

老电影《英雄虎胆》的海报

凶残女匪首,《英雄虎胆》反派原型

这其中,最为凶残和知名的,就是所谓“粤桂边区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女匪首韦秀英了!而她也正是著名电影《英雄虎胆》里,那个阴险毒辣、奸计百出的女匪首李月桂的原型。

提起那部新中国的影坛上,著名的惊险反特故事片《英雄虎胆》,想必不少朋友都有印象。该片在1958年一上映就曾经引起轰动。

影片描述了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广西十万大山,在解放初期匪患严重,我军在剿匪战斗中屡次受挫。

为此师侦察科长曾泰受上级的指派,冒充被俘特务雷震霆,以所谓“副司令”的身份,打入匪首李汉光和李月桂夫妇的匪穴,与敌人进行了一次次的斗智斗勇。

最终他不但借机除掉了敌人内部的几个死硬分子,还骗取了敌人对自己的信任,并趁机将匪帮的主力诱入我军的伏击圈,最后把所有敌人一网打尽。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一改之前将敌我双方的形象进行“脸谱化”,而是让“长得比土匪还像土匪”的著名演员于洋,饰演打入匪帮内部的我军侦察科长曾泰。

此外,匪首李汉光和李月桂夫妇也非一介无能之辈,特别是李月桂,对曾泰进行了反复试探,几乎将其逼入绝境。而且敌方也有打入我军团部的“暗桩”,也就是片中的“49号”田参谋。

当然最引人关注的还是由王晓棠饰演的女特务阿兰了。阿兰和曾泰在影片开头的那曲“伦巴”舞,在当时是既新鲜又别出心裁,堪称是国内谍战片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

后来在2007年,该故事又进行了翻拍,被改编为20集的电视连续剧。2020年6月,中影公司还宣布将投资翻拍《英雄虎胆》。这再次说明了这部老电影的魅力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剿匪部队动员人民群众支援剿匪

而老电影之所以这么有魅力,是因为那场我军侦察员和匪徒的智斗暗战是有历史原型的。除了如前所说,女匪首李月桂的原型则是女匪首外,我侦察科长曾泰的原型是解放军49军145师侦察员林泰。

而那个性格多变,亦正亦邪的女匪“阿兰”,则是韦秀英身边的一个贴身丫环和护卫韦兰香。韦兰香出身贫家,从小就被卖到韦秀英家当丫环,她读过一些书,在匪穴中算是个“文化人”。

至于那个关键人物女匪首韦秀英,背景可不简单。她的丈夫张瑞贵在旧军阀部队中是一个显赫的人物。

国军师长太太,自诩佘太君

张瑞贵早年因家贫从军,加入了旧桂系军队。后来随着旧桂军入广东,参加了军阀混战,由于其性格八面玲珑,因此步步高升,从一个小兵逐步升到了师长。

在1936年的“两广事变”后,蒋介石整编粤军,任命张瑞贵为63军军长,至此他达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但此后张瑞贵的官运就到头了。在随后的抗战中他表现平平,再也没有机会得到升迁。

我军召开群众大会审判匪首

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以“整编”部队为名排斥异己,张瑞贵因年纪很大且善于见风使舵,见势不妙就主动交出兵权,辞官归隐,回到了广西老家。

但随着解放战争局势的剧烈变化,国民党军队节节失利,为了能动员一切力量与我军抗衡,蒋介石不得不重新启用这些老军头出山组建新的部队和反动武装。

张瑞贵自然也不例外,他被封为当地的“剿共总指挥”,拼凑了一些武装,进剿十万大山中的我游击队。

但这些乌合之众不是我党武装的对手,被打得落花流水,一败再败。短短数月就被我军从湛江撵到北海,随后又败走海南岛。

张瑞贵并不服输,他妄图翻本,但又不敢正面撄我军兵锋,于是他就想到自己在老家的妻子韦秀英。

韦秀英出身铁匠家庭,从小就养成了其凶悍泼辣的性格,在嫁给张瑞贵后,又养成了枪不离身的习惯。

因为张瑞贵和韦秀英本着“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态度对待老家的老百姓,在当地颇有人望,影响力很大。

张瑞贵指望韦秀英能在十万大山拉起队伍,并站稳脚跟,成为台湾“反攻大陆”的基地,成就自己的一番“霸业”。

解放军剿匪部队开赴前线

1950年初,张瑞贵派人给韦秀英带去一份密信,让她利用在当地的影响力,组织武装与新生的人民政权和解放军对抗,自己则在海南和台湾给她提供金钱和武器、物资补给,所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云云。

颇有野心的韦秀英果然动心,大言炎炎地自吹:“当年我年轻时最爱看穆桂英的戏曲,没想到现在年纪老了,却有机会当佘太君!”韦秀英自此便走上了一条自绝于人民的死路。

1950年2月13日,在经过紧张的暗中准备和策划后,韦秀英召集了十万大山地区的匪首在钦县(今广西钦州)的大寺圩召开了所谓的“起事”大会。

在大会上,她公开打出了所谓“粤桂边区反共救国军”的大旗,并且自任总指挥,对各地的匪首封官许愿,同时给各地土匪分配任务,如切断交通、捣毁基层政权、抢劫政府的财产、“制裁”南下干部以及本地积极参与土改和革命工作的群众等。她扯虎皮当大旗,四处发号施令,俨然自己就是十万大山之主。

在会上,韦秀英还命令在1950年3月3日举行“总暴动”。

那袅惨案,我方工作队遭残杀

在3月3日当天,十万大山地区的各路土匪纷纷出动,四处烧杀抢掠,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损失。韦秀英也派出自己指挥的匪帮1000多人对钦县长滩镇的那袅村进行袭击,以破坏当地人民政府的土改和征粮工作,摧毁我基层组织。

当时正驻扎在这个村子的征粮工作队42名队员,除1人外,全部被韦秀英手下的土匪残杀。史称“那袅惨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在进行剿匪的政治动员大会

之后,韦秀英策划和组织的这次暴乱,迅速蔓延到整个十万大山和周边地区,并且波及到了邻省广东,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钦县县委向上级报告:“由于匪患猖獗,而我军兵力不足,造成四面出击,而全县局势依然紧张的局面。”

港台和海外的反共媒体则将韦秀英吹成是不世出的“女豪杰”,甚至将“反攻大陆”的希望寄托在她身上,频频发电要其建立“敌后游击根据地”。

广西军区先后调集不少部队对十万大山的匪帮进行清剿,但是因为不熟悉地形和民情,土匪出没无常,几次清剿都未能给韦秀英以毁灭性的打击。相反,韦秀英却以“保枪、抗粮、抗税”和“破仓分粮”为口号,煽动群众参加暴乱,其匪势越发猖獗。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很快介入了这场战争。国民党幻想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似乎真的要开始了!

在这个消息的刺激下,土匪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四处活动,制造恐怖气氛,对当地的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进行“反攻倒算”,以砍头、活埋和肢解等凶残手段搞所谓的“杀人立威”,把十万大山变成了人间地狱。

我军在针对攻打匪巢进行研究

到1950年10月,韦秀英匪部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拥有了5000多人枪,是十万大山地区乃至全广西实力最强的土匪。

此外,受她指挥的土匪竟多达6个纵队和25个支队,对广西的土改、征粮和征兵工作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这也导致了1950年11月14日和16日,毛泽东主席两次对广西的剿匪工作进行了极为严厉的批评。

我军出重拳,台湾特务被俘

毛泽东的严厉批评给广西的党政军领导敲响了警钟,于是广西立即加大了剿匪的力度,尤其是十万大山地区,成为全区剿匪的重中之重。

1950年12月初,我45军134师奉命进剿十万大山的韦秀英匪帮。为了将敌人一网打尽,53军的219师和龙州军分区1个团也配合作战。

猖狂一时的韦秀英终于迎来了末日。在几天时间内,我军就迅速完成了对十万大山匪帮的大合围,并且连续攻下了其外围的横县、灵山、合浦等地的匪巢,歼灭其3个支队。

我军在攻入十万大山地区后,开始迅速转入了对盘踞在各个要点的股匪的进攻。而驻扎在钦县那彭圩周屋村的韦秀英匪帮一个大队,就成为我军的目标。

这个大队主要是由原桂系部队的散兵游勇组成,战斗力比一般土匪强得多,装备也比较好,因此被韦秀英倚为“干城”。

虽然我军歼灭这支大队的土匪之战,是整个十万大山地区剿匪战斗中最难啃的一场硬仗,但我军还是最终将其全歼。

眼看着手下最凶悍的顽匪一仗尽没,正在做着桂南地区土皇帝美梦的韦秀英大惊失色。她的整个匪帮在我军的兵锋面前很快就作鸟兽散,数月前还不可一世的韦秀英也在少数亲信的掩护下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

很巧的是,在之前歼灭韦秀英匪帮的战斗中,我49军145师,俘虏了受台湾特务机关派遣企图越界潜入十万大山,与韦秀英匪帮会合的国民党军上校特派员姜强。

姜强随身携带着证件、武器、联络图、密电码、委任状等物,台湾企图以这些收买韦秀英,让她死心塌地为其效命。

打入韦秀英匪帮的侦察英雄林泰

在审讯中,我军得知姜强与韦秀英并不相识,于是就大胆地派出一名老侦察员林泰,带着姜强的证件和其他物件,只身打入了韦秀英匪帮,争取搞清韦秀英的兵力部署和老巢的所在地。

我军侦查员英雄虎胆,女匪首毙命

林泰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侦察员,曾经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先后立大功七次,获“勇敢奖章”六枚,战功卓著。

但韦秀英跟电影中那个尖酸刻薄、生性泼辣且多疑的女匪首李月桂一样凶狠狡诈。在见到“姜强上校”后,她表面上虽然非常客气,但私下里却派亲信严密地监视着林泰,处处防着他,同时还不断地林泰进行各种考验和试探。

林泰在与韦秀英的匪帮进行了多次斗智斗勇后,终于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考验,不但骗取了韦秀英的信任,而且还获得了部分匪帮的指挥权。

林泰在敌人的虎穴中想办法将情报传递出来,正是依靠他的情报,使得剿匪部队能够一次次地追上对十万大山了如指掌的韦秀英。

可虽然韦秀英匪帮已经被我军三面包围,但其仍然凭借着对当地地形的熟悉与我军做困兽之斗。

我剿匪部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其反咬一口。当我军一部将土匪逼向南面的钦县贵台镇滩天村时,韦秀英指挥残余土匪依托有利地形顽抗了三天。

虽然我军最后将其逐出村子,并给予敌人沉重打击,但我军本身伤亡也很大。曾经有一个营长沉痛地说:“自渡江战役后,部队还没遭到过这么大的损失!”但事后打扫战场时我军才发现,韦秀英早在第2天就溜了!

人民群众在为剿匪部队指路

几乎已经成了光杆司令的韦秀英惶惶如丧家之犬。为了躲避我军布下的天罗地网,她带人逃往其苦心经营多年的巢穴大菉镇,这里靠近中越边境,她打算逃到越南,与法国殖民当局沆瀣一气,以争取喘息之际,然后找机会卷土重来。

但我剿匪部队紧追不舍。1950年12月11日,韦秀英前脚才刚到大菉镇,我追击部队就尾随而至,将其团团包围。

随后我军发起政治攻势,但敌人拒不投降。在相持两天后,土匪投降。但狡诈的韦秀英再一次逃脱了。

之后,当韦秀英带着最后10来个匪徒,躲在大菉镇那厚村这最后的落脚点时,很快就又被剿匪部队包围。

1950年12月14日上午11时,已经包围该村一天一夜的我军对韦秀英及其手下困守的一处屋子发起猛烈进攻。垂死挣扎的韦秀英指挥手下据险死守,最后我军将手榴弹连续投进屋内,将韦秀英和她的大部分手下炸死,胜利地结束了战斗。

到1951年2月,十万大山地区匪患基本被肃清,我军共计歼匪3.1万余人,缴获枪支4万余支,彻底地扭转了广西地区剿匪的不利态势,并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广西军区的努力也受到了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中央领导的表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埋伏在山林中的剿匪部队

传奇故事成就经典电影

在广西的剿匪斗争胜利结束后。一名参加了剿匪的部队文宣队的同志,决定把林泰这段传奇的经历写下来。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林泰打入匪巢的事迹,写了一本叫《北仑河畔》的剧本,并将其送八一电影制片厂,请那里的编辑指导。

因为这位原作者不是专业科班出身的编剧,所以他写的剧本一开始并没有进入编剧部的视线,大家只是稍微看了下,便将其弃之一旁。

幸亏有一位导演觉得这个剧本的故事不错,虽然原作比较粗糙,而且在故事情节和结构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如果加以改进,进一步深入挖掘其中的素材,是大有可为的。

于是他向八一厂领导提出申请,要将其拍成电影。这位导演正是《英雄虎胆》的导演严寄洲。

他决定将《北仑河畔》拍成一部与众不同的惊险谍战片。为了进一步完善剧本内容,严寄洲亲自奔赴十万大山进行采风,并走访了许多剿匪的当事人,还采访了当年剿匪战斗的指挥员陈漫远同志,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的材料。

在回到八一厂之后,严寄洲在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了他收集的资料,并且进行整合,同时将剧本名并改为《英雄虎胆》,还邀请郝光和他一起联合导演了这部电影。

于洋将一名深入虎穴的侦察员演的活灵活现

在这部堪称新中国第一部汇集了英雄、美女、卧底、反间等众多商业大片元素的影片中,导演严寄洲精心选择演员。

他把于洋选为男一号。于洋是新中国银幕上的第一代正面形象的演员,他之前在部队当过侦察员,身上有军人气质。但是在拍摄此片之前他饰演的角色大部分是工人阶级的形象。

严寄洲发掘了于洋身上的那种“草莽英雄”的气质,而且他的眼睛里,又隐隐有着两道光。于洋演这种打入敌方的我方侦察员,其气质可以表现得像土匪一样,但是眼睛里则完全是另外一个角色。

《英雄虎胆》上映后,就有不少观众评价,于洋演的匪“副司令”比真正的土匪还像土匪,这既是对于洋演技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严寄洲选人眼光的肯定。

女匪阿兰的饰演者王晓棠,当时是一个步入演艺圈刚刚3年的年轻演员。她成功地在多部影片里扮演了少数民族的妹子。

其实对于阿兰这个角色,王晓棠最初拒绝了,她觉得自己演不了这个女匪。但严寄洲看中了她的表演功底,在经过反复做工作后,王晓棠才勉强答应试一试。

王晓棠饰演的女匪阿兰

严寄洲把阿兰这个角色的特点告诉王晓棠,让她仔细体会。首先阿兰是李月桂的亲信,在李月桂的影响下,她对人民政权和解放军是抱着敌视和抗拒的态度;但她同时也在匪巢里被匪首侮辱和伤害,对当土匪是有抗拒情绪的。同时她在个人情感上又渴望得到真爱,从这一点上讲,她也有值得可怜的地方。但是在片中,她最终还是走向了与人民为敌的死路,落得个被击毙的下场。

王晓棠演的阿兰这个角色同样大获成功,在电影上映后,阿兰甚至有超过曾泰,成为片中最受观众喜爱的角色。尤其是著名的场景于洋和王晓棠跳“伦巴舞”,因为其特殊的异域风情和场景,受到了好评。

可以说,在当年的那个年代,影片中的许多创意是非常大胆的,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创新,因此获得了好评,也受到了众多观众的追捧,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影响极大的经典反特电影。片中的许多创意和经典镜头也被后来者一再地成功运用。这也是这部片子最大的价值。

当然在真实的故事里,韦秀英身边的韦兰香虽然和侦察员林泰打过几个照面,但之间并没有发生过什么故事,韦兰香和韦秀英一样,也在在最后的战斗中被我军击毙,这或许就是艺术和现实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