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之死纯属是李隆基为了泄愤。唐中宗李显驾崩之后,本来是他的第四子李重茂即位,年号唐隆,李重茂的堂兄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让皇位落到了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手里。在这场政变之中,唐中宗的皇后韦后,以及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都被杀害,同时被杀的还有上官婉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之所以能名留青史,其主要成就有三点:女皇时期的巾帼宰相、中宗时期再度被重用、引领一代文风。

上官婉儿出身名门,祖父上官仪原本就是唐高祖李治时期的宰相,高宗后期,上官仪为高宗起草废后诏书,被武则天诬陷谋反,全家被株连,刚出生不久的孙女上官婉儿与她的母亲被配没掖庭。

也许是基因好,上官婉儿虽然在掖庭为奴,却依旧不能掩盖其聪慧本性,很小的时候就能熟读诗书,明达吏事,被武则天所发现。

14岁那年,武则天当场出题考校她,上官婉儿文不加点,很快做出一篇优美的文章,武则天龙颜大悦,当场下令免去了她的奴婢身份,让她做了女官。

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景龙文馆记》

从此之后,上官婉儿飞黄腾达,终武则天一朝,她都深得女帝重用,掌管宫中制诰,成为事实上的女宰相。

说起来,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有深仇大恨,她的祖父和父亲都因武则天而死,自己从大家闺秀沦落到掖庭为奴,而她的起势又是靠武则天的赏识,说起来复杂,其实原因很简单,上官婉儿有真才实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上官婉儿违忤旨意,本来其罪当死,可是向来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武则天都法外开恩,怜惜她的文采特赦了她,只是处以黥面而已。

如果说武则天宠信上官婉儿,主要是因为她同样是女人,女帝有意打破女人不得干政的传统,那么在中宗之后,上官婉儿依旧获得重用,以女子之身参与政事,不得不说她的能力已经获得了当世的认可。

上官婉儿深处政治漩涡之中,却依旧没能埋没其文采,也许是需要她的才华来保障地位,不时有诗文传世,而且在中宗时期,她还设立修文馆,主持天下文事,引领时代文风,巾帼不让须眉。

小结:上官婉儿能被武则天重用,并屹立两朝不倒,与她处世圆滑固然分不开,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本身才华横溢,天生丽质难自弃!

上官婉儿的另一面

从一介女奴,成长到为皇帝书写诏书,自然离不开负面评价,对她的抨击主要也有三个方面:奉承权贵、淫乱宫闱、操纵政治。

奉承权贵可以说是伴随着上官婉儿的一生,从女奴时期,不顾破家灭族之仇,奉承武则天,从此飞黄腾达;女帝时期,讨好武则天所喜爱的武三思、太平公主等权贵;唐中宗之后,又讨好中宗的皇后韦氏和得宠的安乐公主。

不仅如此,在临死之前,李隆基发动政变之后,她执烛率人迎接李隆基入宫,还将此前与太平公主一统草拟的诏书给李隆基观看,向他表示,自己与大唐宗室是站在一起的。虽然,最终还是被李隆基所杀,但是她的态度却是有“阿谀权贵”之嫌。

淫乱宫闱其实目的也是为了奉承权贵,主要指的是武三思与韦后和上官婉儿之间的事,李显登基之后,因为本性柔弱,朝政一度被韦后把持,上官婉儿为了讨好韦后和安乐公主,将武三思引荐给了韦后,三人有了不清不楚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操纵政治这个评价本身其实不值一提,因为她虽然有一定能力介入朝政,但是身份使然,必然不能掌控朝政,只是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无论什么事,只要与她有关,都谈得上操纵政治。

回过头来再仔细看看,男宠之风从武则天时期就已经盛行,内宫可以说是已经糜烂,上有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做榜样,其实算不到上官婉儿头上,她的所作所为其实都只是为了讨好权贵,说明她权力心重,对古代任何一个有志仕途的人来说,她的所作所为其实都只是小菜一碟,只不过因为她女人身份,与封建时代男人主政的大环境迥异,所以备受抨击。

唐隆政变

说唐隆政变之前,我先为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梳理一下从唐高宗李治到唐玄宗李隆基期间皇位的变迁,让大家对这段历史更清晰。

1.公元683-684年,唐中宗李显: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老大猝死,老二被武则天所废,所以李治死后,老三李显顺利即位,但是即位55天之后,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赶出长安。

2.公元684-690年,唐睿宗李旦:李显被废后,武则天并没有马上称帝,而是立了她的第四个儿子李旦为傀儡皇帝,在此期间,武则天临朝称制,大小事务一切都由她这个皇太后所裁决。

3.公元690-705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

4.公元705-710年,唐中宗李显:李显复辟并不是武则天驾崩,而是在武则天晚年时期,朝中大臣发动“神龙政变”,强迫武则天退位,皇位再次落到李显手中。

5.公元710年,唐殇帝李重茂:这一年,李显突然死亡,原来的太子因为发动政变被杀,第四子温王李重茂即位,改年号为唐隆。

6.公元710-712年,唐睿宗李旦:李重茂即位不到一个月,他的堂兄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将李重茂赶下皇位,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第二次坐上了皇位。

7.公元712-756年,唐玄宗李隆基,身为发动唐隆政变的领袖,唐睿宗即位之后投桃报李就将他封为了皇太子,并于2年后退位做太上皇,李隆基上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710年6月,唐中宗驾崩,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并准备效仿武则天,大肆网罗党羽,控制朝政。

而此时曾经做过皇帝的李旦,现在的相王就成了拦路虎,于是依附韦后的宰相宗楚客劝韦后除掉相王,被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得到风声,在太平公主的帮助下发动了政变,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并顺手杀了前来投诚的上官婉儿。

除了发动政变的李隆基,和被废的李重茂外,处于这场政变的漩涡中心的还有四个女人,分别是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以及上官婉儿。

其中太平公主是以李隆基盟友身份出现的,全场都是跟李隆基一个阵营,对于这场政变功劳不小。在诛杀了韦后一党之后,相王李旦被迎入宫中。

此时先帝李显的棺材还摆在大殿之中,李旦站在先帝的棺材旁边,新登基的皇帝李重茂坐在皇位上,太平公主作为群臣之首对大臣们说:“国家不安,皇帝为了稳固国家,决定传位于相王。”早已经准备好的传位诏书也适时被宣读。

听完诏书,群臣都在等着李重茂的表示,可是屁股还没坐热的李重茂心里悲愤莫名,又不敢反抗,傻愣着不敢动,太平公主于是快步走到李重茂的御座之前,一把抓住他的衣领扯下皇位,对他说:“天下归心于相王,孩子,这位子不是你该坐的!”

甲辰,少帝(李重茂)在太极殿东隅西向,相王(李旦)立于梓宫旁,太平公主曰:“皇帝欲以此位让叔父,可乎?”幽求(刘幽求)跪曰:“国家多难,皇帝仁孝,追踪尧、舜,诚合至公;相王代之任重,慈爱尤厚矣。”乃以少帝制传位相王。……睿宗即位,御承天门,赦天下。复以少帝为温王。————《资治通鉴》

另外两个女人,韦后与安乐公主是一个阵营,韦后欲效仿武则天,而安乐公主更是心心念念“皇太女”,指望着等母亲过完瘾后,自己再继续,所以她们二人才是李隆基名正言顺的讨伐对象,而李隆基讨伐的口号也是为了李氏江山,前面有武则天立武周的例子在前,所以才能得人心。

因此,无论如何,为何与安乐公主结果都已经注定,而上官婉儿却不是,她虽然也曾依附韦后与安乐公主,可是实际上她对于谁当皇帝并没有偏向,更没有多大影响。甚至可以说,她其实也是心向大唐宗室,也就是李家的,并不能完全算为韦后一党。

上官婉儿之死

当李隆基杀入宫中的时候,上官婉儿手执红灯笼率领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一同草拟的李显遗诏拿给李隆基的手下,也就是率先入宫的刘幽求看,希望他能帮自己求情,说自己是心向宗室的,并非韦氏一党,结果刘幽求倒是为她求情了,但是李隆基却依然没有放过她,还是将她斩首了。

顺便说一下这个遗诏的事儿,上官婉儿官职为昭容,之所以能称为宰相主要是因为她专门为皇帝起草诏令,名义上没有太大权利,但是实际上关系重大。就比如说中宗李显死后,因为突然身亡,死前没有明确继承人,也没有遗诏,所以这个时候负责起草诏书的上官婉儿,对于继承的合法性就很重要,因为她负责起草诏书。

事实上,李显一死,上官婉儿跟太平公主一起起草了一份遗诏,内容是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摄政,对于各方面都有平衡。后来因为韦后欲效仿武则天,让宰相宗楚客修改了诏书。

所以,上官婉儿这时候拿出跟太平公主一起起草的诏书其实也就是投诚,想表明自己并不是韦后一党,自己跟李唐宗室是站在一起的。

上官婉儿的墓志铭记载:。

先帝自存宽厚,为掩瑕疵,昭容觉事不行,计无所出。上之,请擿伏而理,言且莫从;中之,请辞位而退,制未之许;次之,请落发而出,卒刀挫衅;下之,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先帝惜其才用,慜以坚贞,广求入腠之医,才救悬丝之命,屡移朏魄,始就痊平。——《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

虽然,墓志铭可能有所夸张,但是的确可以佐证上官婉儿站在宗室一边的。李隆基之所以不能容下她,我分析下,也许其中原因没有那么复杂。

1.上官婉儿有名无实:上官婉儿一介女流,虽然染指朝政,但是就如同攀附大树的藤蔓,权利都是靠依附她人而借取的,本身并没有多少实权,所以杀也好,不杀也罢,并不会带来太过严重的后果。

2.自武则天开始,李唐宗室的心中都憋着一口气,历朝历代,惟有大唐才有女帝临朝,连唐朝国号都消失十几年,差点亡国。后来中宗虽然复辟,但是本身性格软弱,在中宗时期,无论是想做武则天第二的韦后,还是想做皇太女的安乐公主都不安分,朝中还充斥着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的影子。

对于李唐宗室来说,女人占据了他们本来应该占有的天下,心中自然有一股怨气,因此李隆基直接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并顺手杀了上官婉儿。

究其根本,还是在男尊女卑的背景下,作为上官婉儿靠山的武则天、韦皇后先后崩塌,上官婉儿失去了依靠,而李隆基怀着对女性掌权的愤怒之情,顺手杀了这个与他并无多大关系的女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