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币升值对市场的影响

早盘大小指数分化,沪指窄幅震荡,受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阳光电源等权重大涨带动,创业板指大涨1.35%。整体上,板块轮动加快,个股红少绿多,题材持续性较差,昨日强势的芯片产业链今日便迎来调整。另外,锂电池板块迎来大涨,科创板容百科技涨停,天原股份5连板。医美概念股反复活跃,苏宁环球涨停,单月涨近120%,REITs概念股、国产软件、军工、券商均有所表现,传媒、造纸走弱。盘面上,钴、锂电池、钛白粉等涨幅居前,通信服务、乳业、云游戏等跌幅前列。

近期经常收到投资者朋友问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木兰姐文中统一回答下:

1、为何最近升值?催化剂是什么?

人民币升值是全球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催化剂在于央行近期的表态——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会议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提及,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央行此次针对汇率机制问题强调,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都是适合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

2、人民币升值对资产价格意味着什么?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也跟着涨价了,包括楼市、股市、债市等。

鉴于目前国家“房住不炒”的政策定调,最能容纳资金的就是资本市场。这也是被誉为“聪明投资者”的北向资金3天爆买500亿的原因所在。

RMB升值—美元贬值流入—美股估值高—A股估值低—比价效应吸引资金流入A股。

RMB升值—美元贬值流入—被迫释放人民币—M2增长—人民币资产增值。

3、人民币升值利好什么?

(1)航空、出境旅游等外币负债消费类。航空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有大量的美元负债,因此人民币升值将大幅提高各航司的汇兑收益,有利于航空公司的业绩改善。

人民币升值提高居民购买力,叠加此前受疫情影响的消费抑制,一旦海外疫情缓解,境外旅游将有望迎来显著增长,航空、机场及旅游等相关行业将显著受益。

(2)造纸、炼化、钢铁等原材料需要进口的行业。

人民币汇率趋于升值有利于持续降低进口成本,而造纸和炼化等制造业对于纸浆、铜、原油、铁矿石等原材料进口依赖度较高,因此将显著受益。

3)外资流入需要被动配置的金融股等权重资产。

4、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吗?可能诱发拐点的因素是什么?

开头讲人民币升值是全球多方力量共同博弈的结果。

以木兰姐的理解,综合目前国际局势看,对美博弈上,我国已经从战略相持到了战略反攻阶段。当下,越南、印度等商品制造国疫情严重,我国出口商品有涨价基础,这将对美国通胀进一步形成压力,为相关谈判营造有利环境。

至于拐点判断为时尚早,但木兰姐认为,印度、越南的疫情好转可能是诱发信号之一。

喜欢鲲鹏哥的内容,请在右下角点赞、“在看”和转发支持。

建立系统、完善的投资体系,是散户投资者在市场中生存、获利的唯一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责声明:本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不代表所供职单位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作者及出处!

延伸阅读

比特币要凉了!史上最严“禁挖令”出台 ,挖矿企业和个人纳入失信黑名单

内蒙古将发布史上最严禁令,封杀虚拟货币“挖矿”。

5月25日晚,内蒙古发改委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坚决打击惩戒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八项措施(征求意见稿)》(下称 《征求意见稿》)。

八条措施,覆盖“挖矿”全产业链,条条“致命”,全方面围剿虚拟货币“挖矿”行为。

据《征求意见稿》,对存在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的企业及人员,按有关规定纳入失信黑名单。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参与虚拟货币“挖矿”或为其提供方便与保护的,则一律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内蒙古发改委称,相关监管旨在进一步清理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强化打击惩戒力度,构建长效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大数据行业环境及防范金融风险。

5月26日,一名参与虚拟货币“挖矿”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虚拟货币‘挖矿’耗电高,往往会聚集在电费便宜的地区。内蒙古火电有价格优势,早已成为‘挖矿’重镇。”

《征求意见稿》提出,对工业园区、数据中心、自备电厂等主体为虚拟货币“挖矿”企业提供场地、电力支持的,依据相关法规加大节能监察力度,核减能耗预算指标;对存在故意隐瞒不报、清退关停不及时、审批监管不力的,将予以严肃追责问责。

有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市场上有部分矿场假借数据中心名义,骗取地方政策补贴。”

另一名币圈人士则表示,“企业对外直接说是‘挖矿’,肯定不行。用电量太大,太招摇,一般对外自称是数据中心,包装一下蒙混过关。不过,现在监管查得紧,‘挖矿’都比较低调。”

对伪装成数据中心的挖矿行为,《征求意见稿》也设有专门条款:对存在“挖矿”行为的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企业将被取消各类优惠政策,退出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并严肃追责;出现该问题的通讯企业、互联网企业由主管部门依法吊销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并严肃追责。此外,网吧等主体存在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的,由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对其进行停业整顿等处置。

此前,内蒙古发改委已于5月18日设立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举报平台。

虚拟货币“挖矿”导致电力出现巨大损耗。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部分“矿场”仅一天的耗电量就高达上百万度电,很多“矿场”直接从水电站接线用电。

根据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17日,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大约是134. 89太瓦时(1太瓦时为10亿度电)。如果把比特币视作一个“国家”,它的耗电量在全球排名第27位,已超瑞典的耗电量。

内蒙古针对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制度早已提上日程。2021年2月,内蒙发改委就发布的《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就提出全面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并计划4月底前全部退出。

3月10日,内蒙古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发文,强调做好能耗双控制度,“先行确定2021年全区能耗双控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3%,能耗增量控制在500万吨标准煤左右,能耗总量增速控制在1.9%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价值)下降4%以上。”

在此轮频频出手前,整顿已经开始。

2018年1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发布《关于引导我区虚拟货币"挖矿"企业有序退出的通知》;2019年11月,内蒙古工信厅发布文件,通知自治区联合检查组赴部分盟市,就虚拟货币挖矿企业清理整顿情况进行联合检查。

有分析人士称,虚拟货币“挖矿”涉及金融风险和高耗能两大问题,打击虚拟货币挖矿行为有利于推进“碳中和”发展。不少假借挖矿名义的资金盘出现导致金融风险,且虚拟货币“挖矿”和下一步交易难以分割,可能导致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