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朝侃侃,直道靡顾。致身鼎铉,秉节清素。手扶日毂,不震不凌。社稷之功,莫能与京。”

——孙承恩

寇准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在历史上享有盛名,和白居易、张仁愿一同被称作是“渭南三贤”,是一个相当刚直之人。寇准此人,能诗能文,在七岁时就已经写下了名篇《咏华山》,流传至今,历来被人称道,虽说整篇诗文不过才20个字,但是却韵味十足,细细读来,令人心生欢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首诗歌是寇准在七岁之时所作,对于很多人而言,一个七岁的孩子,还处于一个懵懂的阶段,识字都不全,更何况是吟诗赋词?但是,寇准在七岁之时,就早已经是当时极为有名的“神童”了,虽说年纪小小,但是却聪慧过人。当时在写这首诗歌之时,寇准正跟着自己的父亲宴请宾客,客人听闻寇准之聪慧,于是便当场给他出了个题目,让寇准以“华山”为主题来作诗歌一首。

对于一个7岁孩童而言,这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了,但是寇准却丝毫不慌张,来回踱步几许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作。这一首即兴之作,顿时便引来了众人的夸赞,大家连连称赞其不凡之才华,而在这之后,寇准的名气也愈发的大了,大家都知道,寇家有个年幼的小“神童”,才华横溢,想来日后定也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不过,事实确实是如此,我们单单从寇准的这首诗歌,便足以看出其自身的非凡之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这开头两句,将华山之高大描绘得生动形象:在这华山之上,只有那广阔浩渺的天空,除此之外,便再也没有比华山更为高大的事物了;而举目四望,周围也没有比华山更为巍峨高耸的山峰。不管是“只有”还是“更无”,都将华山之高大巍峨描绘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却讲师物质特性描绘的极为到位。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两句的意境相当之深远,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华山之上,你若是攀登到了最为顶端之处,当你抬头仰望天空之时,那么你便和那当头的红日离得相当之近,仿佛只要一抬手,便可以触摸到那红日;而在你回首之时,哪怕是轻轻俯瞰脚下,并会发现自己都被白云所围绕,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这两句其实也是在描绘华山的高大巍峨,而且更容易将读者本人带入其中,仿佛一闭眼,脑海当中就会浮现出十个当中描绘出来的壮观画面。

从整首诗歌来看,寇准的《咏华山》不管是从格式上,还是从相关的寓意上,都是十分讲究的。字里行间对仗工整,极为讲究,简单的描绘之下,又蕴含着深意,确实是一首难得的好诗。作者对于划伤的形容也极为精准,虽没有华丽的语言进行装饰,但,越是简单的诗歌,越南看出寇准此人的功力并非凡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寇准在七岁之时就能写出这般优秀的诗篇,实属是极为难得,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他会被世人称之为“神童” 。在扣转的一生当中,凭借着自身的聪慧才智,19岁就已经考上了进士,年纪轻轻便已步入仕途,在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在仕途之时,北宋历史上的“檀渊之盟”等都有过其功劳,只是令人可惜的是,不准最后蒙冤被贬,公元1023年九月,便客死异乡,雷州,享年62岁。但是,寇准的故事却一直被后世所传咏,而他7岁之时所作的《咏华山》,至今为止,早已经成为千古名篇,受世人咏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