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明院士关于光刻机的立场,引来不少人的质疑,一个国家做光刻机不现实,这不是助长别人的威风,打消自己的信心吗?的确,先进的EUV光刻机,多达十几万个零部件,ASML也是依靠全球5000多个供应商,才能完成生产。在质疑吴汉明院士的观点之前,不妨仔细研读一下院士的其他观点。在吴院士看来,研发光刻机不能成为唯一目标,打造半导体的完整产业链才是核心。依赖西方技术,建立一条7nm芯片生产线,倒不如完全国产化,打造成熟的55nm工艺。这才是吴院士的核心,光刻机很难,但不要紧盯光刻机的自研进度,应该放眼整个半导体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以为,拥有光刻机就等于拥有芯片,其实,脚踏实地,掌握完整的半导体供应链,才是立足之本。原以为,快马加鞭的造出光刻机,就能让国产芯片解套,但别忘了,光刻机十多万个零部件,自研难度不小,不能顾此失彼。与其将精力聚焦到EUV光刻机,不如分头行动,同步完善国内的半导体产业链。

芯片制造需要光刻机,但光刻机不是缝纫机,拿着现成的零部件,就能组装好吗?光刻机面临着材料、光学、精密工艺、复杂图形等诸多挑战,是多学科的尖端技术融合。说白了天天喊口号,要做光刻机并不现实,毕竟光刻机的难度摆在这。要想逐步替换美国技术,实现芯片制造工艺的进步,就应该从产业链的底层出发,扎根到每一个关联行业,行业技术的进步、产业链供应的丰富,才能给光刻机的快速到来,带来更多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吴汉明院士说的很有道理,他是站在真正的技术和科研角度,没有回避光刻机自研的难度,同时,吴院士认为新材料、新工艺和良率,才是终极挑战。正如吴院士的立场,如果连基础的产业链都没有完善,又何谈自研光刻机呢?自己造芯片的想法很好,但难度也很大,不能眼高手低、操之过急。

国内很多人太关注光刻机,甚至谈光刻机色变,其实没有必要,也偏离了重心。光刻机不是哪家企业能单独做出来的,如果真的关心半导体发展,就应该站在全产业链的角度考量,显然,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不要过分解读院士的表述,不要内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司其职,做好本领域的技术创新,谁都有可能成为国产光刻机的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