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艳阳高照的早上,小编措不及防地收到了一个消息:《好饿的毛毛虫》作者艾瑞·卡尔已于5月23日去世,享年9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瑞·卡尔一生创作了很多经典作品:《好饿的毛毛虫》、《棕色的熊》、《拼拼凑凑的变色龙》……很多孩子都因为这些绘本爱上了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3月26日,我们收集了很多资料,写了一篇关于艾瑞·卡尔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当我们对这位绘本大师了解得越深,就对他的坚持越加的佩服。

今天,我们把这篇文章再次带给你,从生平经历到绘画风格再到创作理念,你会看到一个立体多面的艾瑞·卡尔。

艾瑞·卡尔的画作色彩缤纷,风格独特,不仅受到了全世界孩子的喜欢,各种大奖也对他十分青睐,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获得了70余次国际性的大奖。他的个人图画书美术馆,也是美国第一个图画书美术馆。

艾瑞·卡尔的绘本有多风靡,看这一串数字你就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畅销全球50年,出版界的常青树

影响着全球三代人

全球超过100万教师在学校使用

1.6亿全球销量

被誉为外籍作者创作儿童读物No.1

连续三年荣登《纽约时代杂志》No.1

每15秒就有一本《好饿的毛毛虫》售出

全球销量超5100万

全美纸板书类销量No.1

《Parents》 杂志评为

史上最佳婴童类书籍No.1

已从事绘本创作50年之久的卡爷爷非常觉有童心,一直怀着满腔的激情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为小读者们创作着他们喜爱的绘本,堪称绘本界的“劳模”。去年,卡尔爷爷还专门为情人节创作了爱心毛毛虫,这张图也保留了原作的精髓,不少成人纷纷给卡尔爷爷留言高喊:“我的童年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个世纪以来,艾瑞·卡尔的书一直在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希望,有人说他的作品自带力量,天马星空的想象、蓬勃的生命力、幻想与现实交织的色彩,都是孩子生命里最好的滋养。而这些令小读者们着迷的特质,都与艾瑞·卡尔的童年息息相关。

01

艾瑞·卡尔的绘本与童年

艾瑞·卡尔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雪城,他的父母都是德国人。在美国念幼儿园时,那里的学风自由开放,他可以尽情地涂鸦创作。他在画画上的天赋被老师一眼发现,有一天,老师慎重地请他的母亲来到学校,要她好好重视艾瑞的绘画天分,并且支持他、栽培他。这段童年往事,艾瑞·卡尔至今仍念念不忘,他说这是促使他走向艺术和童书创作的最大动力。

相信看过艾瑞·卡尔作品的读者,都会对那个闪着柠檬黄光芒的太阳印象深刻。轻快柔和的色彩、稚嫩的笔触,也许很容易被误以为是来自某个幼儿园孩子化作里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事实上,这是艾瑞·卡尔的有意为之,他对于太阳光线的痴迷来自于5岁时的记忆,他曾写道:“透过教室窗户,光线倾泻而下,那是我对美的最初记忆……那栋楼坐落在小山顶上,四周没有树木、房屋环绕,所以透过窗户照进来的光线很强烈。”不知不觉中,卡尔的创作风格也融入了幼年的光线记忆,这实则是一种内心深处情感和影像的碎片记忆,往往也潜移默化影响着插画师的作品特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种子》、《小羊和蝴蝶》中的太阳

然而艾瑞·卡尔的童年并非一帆风顺,1935年,二战爆发前夕,美国与德国关系紧张,6岁的艾瑞·卡尔不得不与父母返回德国生活,习惯了无拘无束的他当时非常厌恶德国的权威教育,过于严格的校规让他有了一段并不快乐的校园生活。这段经历也对他的创作理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他看来,孩子的童年就应该快快乐乐、自由自在地玩。而当孩子进入学校,书本代替了玩具,这种纯粹的快乐也就慢慢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创作图画书之前,他曾说:“我着迷于为第一次离开家去学校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搭建一座家和学校的桥梁。”因此,他寓“玩乐”于书本之中,将绘本变成“可以读的玩具,可以玩的书”。

所以他的作品中总是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好饿的毛毛虫》中的穿洞、《拼拼凑凑的变色龙》中阶梯状的书页、《海马先生》里的透明页等等,每一本书,孩子可以进行的游戏都不同。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孩子无法抗拒艾瑞·卡尔作品的原因之一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卡尔10岁那年,二战爆发,父亲被征召入伍,不幸做了8年的苏军俘虏。卡尔自己也被迫与家人分离,一个人流落在外,15岁时就被当局派到齐格菲防线挖战壕,第一天几英尺外就有三个人被杀,这对年幼的卡尔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创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童年的艾瑞·卡尔与父亲

可贵的是,在德国的日子里,卡尔不但受到了养母的关照,还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艺术老师。他发现了卡尔的艺术天分,并冒着巨大的风险,邀请卡尔去自己家参观那些被禁止的艺术。这些表现主义的作品给卡尔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

战争结束后,在母亲和中学教师的支持下,卡尔从高中退学,在斯图加特一所有声望的美术学校学习了四年视觉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瑞·卡尔与母亲

毕业后不久,23岁的卡尔来到了他心中认定的“家乡”美国纽约。慕名拜会了当时的设计界大腕,《财富》杂志的艺术总监李欧·李奥尼(同时也是著名的绘本大师)。也许是因为相似的经历,或者是出于对晚辈的栽培,李奥尼不但请这位冒冒失失的小伙子吃了一顿午餐,还为他介绍了第一份广告设计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欧·李奥尼 与他的代表作《小黑鱼》

在《纽约时报》工作多年后,卡尔内心渴望创作的声音越来越强。1967年,著名的教育家和作家比尔·马丁被卡尔的一条广告所吸引,邀请他为自己的绘本配图。这种为孩子画画的独特经历,在创作时自由挥洒的快乐,让艾瑞·卡尔找到了童年画画的乐趣。而他与比尔·马丁合作的第一部作品就是那本著名的《棕色的熊》。因为这个契机,艾瑞·卡尔终于在自己39岁这年找到了一生中最爱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艾瑞·卡尔的绘画风格

艾瑞·卡尔的画风鲜明独特,他擅于采用拼贴的方式,层叠出明亮欢乐的图样。与很多图画书作者不同,卡尔爷爷非常喜欢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甚至在一次采访中还进行了详尽地演示:

“在创作图画时,首先我会用丙烯颜料制作色纸,有时候我是用宽刷子,有时候是窄刷子;有时候我的笔触是笔直的,有时候是波动的;有时候我会直接用手指画,或者我会把颜料涂在地毯、海绵或者麻布上,然后印在纸上,创作出不同的肌理。最后这些色纸就成了我的调色盘,等颜料晾干,我就把它们按照颜色存放在抽屉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也在社交网络上传过自己创作“毛毛虫“的过程,并邀请全世界的孩子一起来画出自己心中的“毛毛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问及“为何选择拼贴为童书配插画”时,卡尔阐释道:这只是一种技法,他并没有想要特别强调拼贴本身。他所看重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法所表现的效果。

因为造型简单,容易模仿,经常会有孩子跑来告诉他:“我也可以创作拼贴画!”艾瑞·卡尔将这句话当作了最高的赞美。

03

热门绘本背后的创作故事

书是用来灌输知识的,很多绘本作家也是以这一点作为创作绘本的出发点。但是卡尔爷爷希望自己的书能够“不教而教”,因此他很擅长把他的“教”伪装起来,给它穿上迷彩服。

1

《好饿的毛毛虫》

如果单纯地教孩子认识水果、星期和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该有多无聊啊,在编辑安·班纳杜斯的启发下,艾瑞·卡尔在书里加入了模切钻孔工艺,将“破茧成蝶”的故事变成了好玩的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拼拼凑凑的变色龙》

这是一本教孩子认同自我的书,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但绘本的创意起源却很简单,有一次卡尔在学校做过的活动。孩子们和他假装一起为一本书画插画。他问:“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一个孩子说:“猫。”于是,他画了一个猫头。这时另一个孩子说:“长颈鹿。”他就接个长颈鹿的脖子。然后,一些孩子嚷嚷着要只乌龟,于是他就添个龟背……最后图画就变成了绘本结尾处的“四不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艾瑞·卡尔 好朋友》

这是一本讲述友谊的绘本,书的最后一页附上了一张老照片,那是1932年,3岁的艾瑞·卡尔和他的朋友(书中的女主角)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7岁的卡尔爷爷在采访中说,创作这本书的原因是想念自己的两位好朋友,一位是李欧‧李奥尼。这位已逝世的前辈,曾经帮助他找到第一份插画工作,带他踏进了童书创作的世界,让他永远感谢与思念。

另一位好朋友便是卡尔爷爷小时候的这位邻居,搬家后就再也没有见面了,只留下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卡尔爷爷把照片放在图画书中,希望能纪念这段友谊。

巧合的是,《艾瑞·卡尔 好朋友》在美国出版后的隔年4月,卡尔爷爷真的找到照片中的女孩了,她的名字是佛罗伦萨,相隔八十多年,两个好朋友又见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卡尔爷爷的书几乎都与自身的经历有关,有人说他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告诉他们,所以他的书才能跨越时代和国家,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在很多人心里,艾瑞·卡尔的书是“幼稚”的代名词,但倾其毕生,艾瑞·卡尔都在做着这件幼稚的事。然而这看似童稚的一本本书,正在以每分每秒的速度教会一个又一个孩子要如何长大。这个世界的美妙就在于,最深刻的道理往往最简单。不要把事情想的复杂,有时候只是你在跟自己捉迷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谢艾瑞·卡尔,谢谢您用绘本帮助孩子看见世界的多姿多彩。也许人生的遗憾之一就是不在不断地告别,但这次我们不说再见,因为翻开您绘本的每一刻,都是重逢。

致敬艾瑞·卡尔爷爷,我们永远怀念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