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手艺,一生坚守,中华精髓,非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载着中华文化深厚底蕴,肇庆本土的国家、省、市、县级非遗项目皓若星辰,在非遗传承人默默坚守之下愈发熠熠生辉。

每一项非遗传承的背后,都镌刻着肇庆非遗传承人恒久的信念和让人肃然起敬的坚守。为进一步弘扬肇庆的非遗项目,多彩肇庆特推出“肇庆非遗传承人”栏目,展现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和信念。

麒麟白马舞

源于唐代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

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故事。

根据它的表演形式和内容,

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是广东省少有的关于状元文化的传统舞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杨乐祺摄

这有赖于一代代传承人所付出的努力,

其中,麦鉴新便是其中一位。

关于他的故事,你又知道吗?

省级传承人——麦鉴新

麦鉴新,

1963年生于封开县大洲镇。

1987年参加“麒麟白马队”,

1998年作为传承人接任“麒麟白马队”。

近十多年里,麦鉴新率领着

麒麟白马舞在肇庆、云浮

和广西梧州、贺州等地演出。

麦鉴新带领“麒麟白马”方阵走村进巷表演。西江日报记者杨乐祺摄

2009年,麒麟白马舞入选

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2年,麦鉴新被评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麒麟白马舞)

代表性传承人。

状元故事乡间舞起

据了解,麒麟白马舞

一直在封开县大洲镇上律村麦氏家族中传承。

过去,麦鉴新父亲是跳麒麟白马舞的行家里手,

深受当地村民的喜爱和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广东文化馆

小时候,

麦鉴新挤在人群中看父亲表演,

尤觉有趣好玩。

到了13岁,他便跟着父亲和麒麟白马队

四处演出,在旁边观摩和帮手。

数年后,父亲年老,

自然而然,他就扛起了

这块传承家族精髓麒麟白马舞的重担。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杨乐祺摄

麦鉴新多在喜庆节日进行表演。表演的道具有“白马”“麒麟”各一只,表演时一男青年骑“白马”扮成状元,一女青年骑“麒麟”扮成状元夫人、还有人撑罗伞、花灯、彩门。彩门上方写有“麟吐玉书”四字,并有乐手伴奏,整个演出队伍人数在20人左右。表演时通常是由东、南、西、北四方轮番表演,每表演一方就要穿一次“彩门”,如此反复直到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封开县文化馆

植根沃土的麒麟白马舞,

在当地村民心中很受欢迎。

麦鉴新每一次出外表演,

都能看到乡道两旁站满村民,

他们一边舞蹈一边唱曲,

一路上都能听到群众的欢呼声,称赞声。

图源:封开县文化馆

春节期间尤其热闹,

麦鉴新会连续走数个村庄巡演,翻山越道,

有时候很晚才到另一条村落。

村里小孩为了不错过看演出,

睡前都会叮嘱大人,

表演队到了要喊他们起床。

区凯摄

一脉传承跳出新风范

大胆创新的麦鉴新

不断为麒麟白马舞升级革新。

以前表演麒麟白马舞,只有两人负责唱曲,

为了活跃氛围,增加参演人员的积极性,

麦鉴新改为多人轮唱,

每一个角色都有属于其自身的唱词。

此外,改进了歌曲,

并增加了“麒麟灯饰舞”“茶篮灯饰舞蹈曲”

“山歌二友调”等内容,

从而使得整套麒麟白马舞更为生动活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封开发布

经过改良后的麒麟白马舞

动作不多,且比较简单,

但有相对规范的舞步、舞姿造型和动律特征。

其中较为出彩的环节,时而举灯、

时而抱灯、时而提灯、时而分灯、

时而合灯、时而又用其搭起“彩门”,

便是由宫灯队调度队形而成的。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杨乐祺摄

上世纪90年代,麦鉴新队伍也遭遇了资金困难。道具破烂,服装陈旧,队员们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后来当地政府文化部门得知他们的遭遇,主动为他们更新了装备,看着崭新的道具服装头饰,还有政府人民的关心与支持,队员们的精气神又回来了。

同村麦氏中寻继承人

为了弘扬麒麟白马舞的文化,

近年来,

麦鉴新在麒麟白马队和大洲学校中,

向学员传授舞技,

同时,他还是想在本村麦氏中,

找到一位继承人。

麦鉴新表示:“首先,来上课的学员,必须征得家人的同意。只有带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学员们才能心无旁骛地去学。其次,在授课中,我注重从唱曲开始,再到舞姿、走位的训练,这样可以减少会跳忘唱的情况发生。作为传承人,我对学员都是秉持耐心的传授态度,从不苛责,在乐中学,学中乐。”

褥坚摄

非遗,记录着时代的不断变迁,

无论昨日今日还是明日,

保护和弘扬非遗文化都是要坚持的事。

希望这一广东优秀民间表演艺术

能够很好地传承下去~

西江日报记者夏紫怡

多彩肇庆编辑部

肇庆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文广旅体局纪检监察组举报电话:2289173

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纪委举报投诉电话:278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