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骠骑府,欢迎关注!

(不算很温馨的提示——此文较长,约6300字,阅读时长估计用时15分钟,习惯了刷短视频五秒内必有高潮的朋友慎入!)

以下为本文的内容提示:

第一,为什么本田CB400F/X会大热?

第二,如何看待本田的定价将会是降维打击,国产品牌面临淘汰的结局的说法。

第三,如何看待本田都卖这个价了,可见国产车是有多坑的说法。

第四,国产车到底差在哪儿?

第五,国产品牌的机会在哪里?

第六,本田中排入市到底会对国产品牌造成哪些冲击呢?

这篇文章应该是赛科龙RG3的完结篇,这款车骠骑府已经写过好几篇文章,到了做一个总结的时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是从这段时间大热的本田CB400F/X说起吧!

这几天摩托车圈内的热点被本田的CB400F/X两款车霸屏(CB400X标准版与摩旅版算作同一款),凡是涉及到这两款车的文章或者短视频流量都不会少,骠骑府也未能免俗,沾本田的光,前几天写了篇原创文章——《3.7万!本田CB400F售价突破心理价位,玩价格战本田表示你们都是弟弟》,阅读量居然创我所有的文章里面有史以来最高,可见本田的品牌影响力有多大。

不过那篇稿子完成得有点仓促,内容也大部分是旧闻重复,我个人并不是很满意,感觉有点意犹未尽,所以阅读量大不一定代表内容就一定是高质量的,你懂的!

我们先来分析本田这几款车为什么会这么火?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三点。

第一,排量适中

排量代表什么?不光是动力和性能,排量也代表配置水准和新技术新工艺,你见过几辆125cc的通路车配置了ABS,半热熔轮胎和滑动离合器的?但是400cc排量级别的车款如果没有这些配置,试着走两步看看,不还得被喷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本田例外,CB400F/X确实没有什么酷炫的配置。

400cc的排量,大小适中,很符合那些刚刚从250cc晋级而来的半新手的排量期望值,这部分人群可以说是玩乐车型市场的主力军,对于摩托车有一定认知程度,也有一定的驾驶经验和资历,但是又了解得并不算彻底,尚处在摩界初级“修炼”的过程中,400cc的排量,很符合他们对于下一款自己新车的排量预期。

换个角度,本田大张旗鼓地推出一款125cc排量的通路车,还会有人关注吗?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可见排量大小依然是目前国内车迷最关注的指标之一。

第二,品牌硬气

品牌代表什么?品牌代表市场美誉度,品控,品质,骑行质感等等软性指标,谁不想要一辆骑起来丝般顺滑,毛病少,骑出去倍儿有面子的车?

所以光有排量也不行,400cc排量的车型国产品牌倒是多得是,但是你见过哪个品牌发布的400cc车型取得了本田这两款车的影响力?没有吧?本田这两个字就自带光环,世界顶级品牌,摩界多年的大佬,这品牌影响力不服也不行。

第三,价格适中

价格代表什么?价格代表你离那辆你梦想中的摩托车有多远,够直接吧?

本田这两款车售价未公布之前,几乎所有人都猜测价格不会低于四万,当本田宣布CB400F售价为3.7万的时候,可以说这个超出期望值的惊喜瞬间弥漫了整个摩界,大家纷纷奔走相告喜大普奔,仿佛CB系列已经近在咫尺。所以这个价格的作用还是很关键的,试想,如果本田宣布CB400F价格为4.98万,CB400X价格为5.88万,对比川崎同级别车型,还会有这么多人感觉到惊喜吗?

所以,本田对于国内消费者的心理研究得很透彻,大家的喜好是什么本田可以说是一清二楚,无非就是这三招——排量要合适,品牌要硬气,价格要理性,抓住这三点,想不火都难。

围绕本田CB400F/X的定价,车迷朋友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是两个,骠骑府这里也来谈谈对这些看法的意见。

如何看待“本田的定价将会是降维打击,截胡,国产品牌面临淘汰的结局”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话,洗牌是有可能的,但是说国产品牌将被淘汰就有点危言耸听了。

也看了很多媒体写的评论,对于本田CB400F/X这两款车的态度可为泾渭分明,不过你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些没什么知名度或者说内容浅薄的小号无限放大本田这两款车的杀伤力,似乎本田一出国产死绝。

另外一些大号虽然也承认本田此次的出招有较大杀伤力,但是特别反感说本田此次是来“割韭菜”的说法。

这个我就不敢苟同了,人家本田不是准备割韭菜,而是已经在割韭菜了好吗,而且割得还不少,据说这两款车的订单已经超过了两万,这是个什么速度和效率?我想这也只有多年前豪爵铃木的GW250上市时才会有的盛况吧!

承认本田在割韭菜并不是一件很难以启齿的事情,人家是在割,割了还不少,这是事实。不过,骠骑府并不是来帮本田张目的,熟悉了解骠骑府的人都知道,骠骑府一贯力挺国产品牌,所以,这篇文章不适合那些习惯了跪舔洋品牌的人阅读,听我好言相劝,赶紧撤!

了解时事和政经的朋友一定知道,中国摩托车玩乐型市场可以说是目前全世界最后一块未被开掘且含金量巨大的矿藏,随着那些摩托车国际性大品牌在全球各个有消费实力的市场上如同梁山好汉聚义般的排定座次,市占率已经固化,因此中国市场的诱惑无疑是巨大的。

这里有海量的潜在消费人群亟待开发,排名靠上的品牌依然想维持旧有秩序——你大爷还是你大爷,排名靠后的想咸鱼翻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因此大家可以看到近年来国际大品牌都急吼吼地往中国市场冲杀,生怕慢人半拍。

然而中国市场不像其他一些东南亚或者巴西,南非,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中国的工业门类齐全,市场化程度高,产业链完备,这个与那些所谓的新兴市场完全不同。

后者并没有实力也没有意愿与这些国际大鳄一对一的厮杀,政府也完全是采取“自由经济”市场的方式看待这些入侵的外来物种,只要能给当地提供税收,解决就业就行,谁霸占了市场这个不重要,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既然你反抗不了QJ,那就躺下来享受。

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正处在重现历史荣光的关键阶段,不太可能也不太服气任由外来品牌霸占整个摩托车市场,这不仅是涉及民族自尊心的问题,而且实力上我们也要比那些躺倒的国家强很多。

但是一味的护短也不行,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失去了庇护会很快凋零,怎么才能让国产品牌既能茁壮成长又不至于突然被狂风骤雨暴击而夭折呢?

2018年就出台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版)》里面可以得知,允许外资独资在国内设立汽车整车及摩托车整车制造企业。而就在前不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正式签署,我们可以看到,原产日本的大排量高端豪华型摩托车的关税并没有改变。

那么也就是说,国家的态度就是——想挣我的钱可以,过来投资呗!不想投资还想挣钱,对不起关税伺候!

其实国家对于摩托车整体行业的现状还是了解的,国内大排量高端豪华型摩托车竞争力几乎没有,如果全面放开关税保护的话,就如同突然把温室的花朵移到户外迎接风吹雨打一般,会很快凋零,而中级排量摩托车市场,我们还有一搏之力,因此适当地有限度地放开市场竞争,实际上有利于中国摩托车工业的成长,这就是这种看似矛盾实则是深思熟虑的两种不同策略背后的原因。

面对没有工业基础和民族品牌的市场,例如巴西和东南亚市场,本田的市占率可以达到70%以上,但是面对工业化成熟度高的市场,例如欧美市场,本田的市占率会下降到不到20%,就连印度这样的经常被我们嘲笑疫情期间连口罩都不能实现完全自给能力的工业化弱国(印度也有几家民族品牌摩托车企业),本田的市占率都只有不到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但凡有一点工业基础的国家,本田都不太可能一统江湖,所以,什么本田一出国产死绝的荒谬言论要么就是无知,要么就是纯标题党玩儿的无稽之谈。

如何看待“本田都卖这个价了,可见国产车是有多坑”的说法。

这种说法骠骑府不敢苟同,只能呵呵一笑。

打个比方吧!你邻居家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你家孩子跟他同一所学校,却只考上了普通大学,由此你得出结论,自己的孩子一定没有认真学习,不然为何考不上清华?所以,这样的反推看似符合逻辑,实际上不值一提。

企业给自家产品定价还是基于成本上的核算,这是基础,其他的影响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及变化(消费动向),市场竞争状况(竞争对手的定价),政府干预程度(摩托车行业基本没有),商品的价值和特点等等,而企业定价的倾向也分为成本导向,竞争导向和需求导向这三种方式。

如果单纯以排量来衡量价格的话,本田的CB400F/X的定价依然是明显偏高,但是其成本并不比国产品牌高多少,首先是本田的同平台开发战略能极大的压缩研发成本,再看看本田的几款中排车型,几乎都没有像样的硬件配置,完全是依靠品牌的溢价能力,不过这点暂时无解,本田就好比一个高超的牌手,一手平庸的牌却能打得风生水起,这背后依靠的是本田积累下来的深厚的资源整合能力,整车调校功夫和严格的品控管理能力。

但是对于国产品牌而言,同排量级别的车款研发成本并不会比本田便宜多少,博世电喷与ABS,倒叉,滑动离合,双盘制动,全彩TFT仪表,LED透镜大灯,单摇臂这些都是很常规的配置了,那你认为他该怎么定价?

国产车到底差在哪儿?

回到上面的三要素——排量,品牌,价格。

国产品牌与本田的差距其实归根结底就只有品牌这一个因素,因为排量不是问题,国产车都做到公升级了,价格就更不是问题,因为我们是发达国家碾碎机。

但是为什么本田CB400F/X起步3.7万的售价还有那么多人嚷嚷着真香,而国产品牌500cc排量级别卖这个价格就大概率会被人喷飘了?

关键还是品牌的因素!

品牌是什么?上面已经说了,包括市场美誉度,品控,品质,骑行质感等等软性指标,其实还包括使用价值,产品特性等等,品牌就如同标签,例如我们一提到KTM,那就是暴力狂野,操控好性能霸道,杜卡迪奥古斯塔意式奢华外观拉风帅气,哈雷雄性荷尔蒙爆棚,本田是什么——驾驶感受丝般顺滑,容易上手,新手挚友,夸张点说,是一辆能传给你的子孙后代的摩托车(品控好)。

严格来说,本田的几款中排车型也并不是完美无缺,首先配置普遍偏低,例如卖3.7万的CB400F,除了ABS和滑动离合器这两样已经烂大街的配置,简直就是要啥没啥,卖3.7万的400cc排量街车,配的还是正新的轮胎和钢管摇臂,确实是相当的寒酸,这就是本田的一贯风格,价格不上10万的车型,谈配置是很奢侈的事情。

其次,本田的外观设计过于平庸甚至是平淡,这点不像雅马哈铃木川崎等等日系品牌,当然本田外观设计出色的车型也有,但是不包括中排车型,例如那辆CM300的外观就被骠骑府吐槽过多次,即使是CB400F/X的外观设计也就是一般而已,不丑能看的过去而已。

然后,本田的车型驾驶感受一味偏向于新手使用,容易上手是不假,但是缺少个性,你看看本田所有市售款车型,论动力性能的话,一直就是不温不火,而摩托车恰恰就是展示个性的玩具,因此不少资深骑手不喜欢本田是有原因的,它太圆滑了。再拿CB400F/X举例,这两辆车虽然外观不同,定位也有一定差异,但是骑行感受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这就是本田过度使用同平台战略的后遗症。

当然,本田的车型优点也是有的,虽然配置不高,但是本田拥有一手化腐朽为神奇的调校功夫,不论是动力特性还是骑行感受,都能带给驾驶者相当好的体验,发动机振动小,声浪好听,输出平顺易控,悬挂系统调校恰到好处,制动效果够用不说,手感还特别的好,离合器轻柔易控,换挡清晰可辨,操控灵敏轻巧等等,而这些恰好又是国产品牌所欠缺的,这方面不比品控上的差距小多少,这就是实力。

品控上也确实要普遍强于国产车,这点不能否认,小毛病少,做工精良细节讲究,可靠性和耐久性都要强于国产车。

实际上国产品牌的车型差就差在骑行感受和品控上,车迷朋友的吐槽也往往集中于这两点,例如换挡涩离合重,空挡不好找,悬挂调校莫名奇妙,制动系统看起来凶猛无比实际上差强人意,振动大,动力调校有缺陷等等,品控上也还是有很多要提升的地方,什么油表不准淋雨生锈的小毛病就不提,动不动把人扔半路上也不是没有的事情,这些都严重影响国产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国产车的机会在哪里?

我倒是认为,本田中排在国内“低调”入市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反而可能是国产品牌向上突破的一个契机。

国产车经常被喷骑行品质差,品控差,这么多年没有长足进步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还是技术没有吃透,设计和调校的人才匮乏,导致设计出来的东西看起来不错,配置逆天,骑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第二就是还是市场竞争环境太宽松了,缺少强有力的竞争者,这也就是为何诸如地平线这类的低端车型至今还能在市场上存活的主要原因,因为差距确实不太大,除了风评不好以外,其实无论是骑行还是品控两个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距。

本田的到来将会迫使诸多国产品牌开始重视这两个短板,因为本田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经过了严酷的市场竞争之后才存活下来的大佬级品牌,例如欧美市场,虽然开放,但是市场监管和处罚制度也是相当的严格,像国产品牌经常用“小白鼠”来试错来管理品控的方式,本田觉的是不可思议的现象(当然本田也有不少召回案例),这就给国产车上了紧箍咒——再想如同以前那样不把消费者的权益当回事儿,可能品牌就垮掉了。

实际上国产品牌这几年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从大约十年前开启的国产大排量车型元年开始算起,经过了六到七年的蛰伏期,国产大排车型终于迎来了井喷时刻。

对于本田中排车型所谓的降维打击,国内各自主品牌也都纷纷说不,四月底宗申新品发布会时,宗申集团董事会主席暨中国摩托车商会理事会会长左宗申先生在发言里就讲到了面对本田的挑战,国产品牌应该如何挖掘自身潜能迎接新形势下的全新局面,而并不能靠一味的降价促销来迎合市场。

左老先生的讲话我认为是站在了全局的角度来解读,一味靠降价促销肯定是没有出路的,这么多年国产大排量车型从无到有再到小有成就,靠的是各个国产自主品牌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得到的,换个角度想想,没有国产品牌的进步,本田能“低调”入市?

参加宗申新品发布会之前,骠骑府还去宗申的生产车间观看了赛科龙的流水线生产作业,见到了很多高科技的设备,例如这个流水线自动运输机器人。

这才是国产一线品牌的那个味儿!

RG3是赛科龙全新设计的一款运动旅行车,据厂家人员介绍,这款车赛科龙是花费了不少财力物力设计的一款重磅车型,光是外观覆盖件的模具投入就达到了百万元级别的资金,在动力系统上首次配置了博世的电喷系统,经过了精密的调校,动力输出线性顺畅,运行品质也属上乘,骑行质感的调校和品控也经过了专业车手上万公里的考验,可以说RG3代表了赛科龙造车的新高度。

配置短板在国产车上面是不存在的,这几年国产车在配置规格上的丰盛早就把用户的嘴巴给惯坏了。

还记得几年前飞致250刚上市时配置的后鼓刹吗?结果引发的一边倒的舆论压力迫使雅马哈也不得不低下头来诚恳地改正“错误”。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本田一贯的配置寒酸的做法并没有引来口诛笔伐,这就是双标。

再从ABS的普及,到TFT全彩液晶仪表,半热熔轮胎,可调倒叉,中央独立减震器,铝合金摇臂甚至单摇臂,再到滑动离合器,轻量化设计,再到电控系统开始在国产车里面应用,例如电子油门,电子定速巡航,弯道ABS等等,可以看到,国产车在配置规格上渐渐开始与国际接轨,而且这个速度相当快,几乎是一年就会普及一个配置。

RG3的配置也顺应了这种趋势,前后摄像头,TFT智能互联仪表,铝平叉,博世电喷及ABS,透镜LED大灯,可升降前档,滑动离合器等等。

那么本田中排入市到底会对国产车造成哪些冲击呢?

我想首先是对于净化市场环境很有好处,将会迫使国产品牌更加注重品牌的重要性,那些风评不好却纯靠抄袭山寨然后外购零部件依然能够将挣钱的地平线们,可能将面临淘汰的局面。

因为骑行感受和品控管理不是这些没有核心技术的小厂能够涉及到的区域,除了成本以外,耐心也将是考验这些小品牌的因素,而这恰好是这些地平线们不愿意投入的东西,蹭热点挣快钱多好啊,大不了牌子臭了再换个牌子就得了,可惜这样的好事将会随着本田中排的低价策略而变成奢望。

其次,国产一线品牌仍将有自己的天空,不存在本田通杀国产品牌的现象,这么大的市场,本田一家能吃得下?但是前提是练好内功,多在骑行感受和品控管理上下功夫,这才是打造硬气品牌的最切实的办法,也希望国产品牌能够得到市场舆论,消费者更多的宽容和支持,少持双标看法,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冷静看待国产品牌与本田的博弈。

(全文完,作者骠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