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明市专场发布会现场 赵嘉 摄

云南网讯(记者 赵岗)5月27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昆明市专场发布会,介绍建党百年来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历史性巨变,并回答记者提问。

从污染到水质改善 滇池治理仍处爬坡过坎关键时期

昆明如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护好滇池这颗高原明珠,擦亮中国春城的金字招牌?

昆明市坚持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一把手”工程、头等大事来抓,在推动“六大工程”有效落实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四个治滇”,即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的工作思路和“六个转变”,即推动工作内涵由单纯治河治水向整体优化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工作理念由管理向治理升华、工作范围由河道单线作战向区域联合作战拓展、工作方式由事后末端处理向事前源头控制延伸、工作监督由单一监督向多重监督改进、保护治理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共治转化的工作要求,以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与2015年相比,2020年滇池营养状态由重度富营养好转为中度富营养,化学需氧量下降36.7%、总氮下降26.2%、总磷下降44.6%,主要污染物指标明显改善。

今年1至4月,滇池全湖水质持续保持Ⅳ类。随着滇池水质改善,滇池生态加快恢复,各种陆生、水生、野生动植物、滇池土著鱼类越来越多,鸟类从2012年的96种增加到139种,植物从2010年的238种增加到303种,消失多年的海菜花、苦草等水生植物,以及金线鲃、滇池银白鱼等土著鱼类重新出现,濒临灭绝的国家珍稀鸟类彩鹮和白眉鸭、消失30多年的野生鸬鹚再现滇池。

近年来,虽然昆明在滇池保护治理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滇池治理仍然处于爬坡过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

5大举措让“高原明珠”早日重放光彩

下一步,昆明将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契机,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有力的举措抓好滇池保护治理,让“高原明珠”早日重放光彩。

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坚决扭转“环湖发展”的惯性。昆明将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统筹人口、用地、空间、产业、生态等要素,科学确定城市的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

按照“离湖布局、远湖发展”的思路,明确滇池流域发展的“天花板”,严格控制城市开发强度,突出流域内外用地统筹供给,引导用地向流域外倾斜,彻底转变“环湖布局、环湖开发”的发展格局。

二是坚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昆明将始终把滇池保护作为头等大事、第一要事,算精算好滇池治理这本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破坏宜居宜业的春城品质,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指标一时的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透支子孙后代的民生福祉。

自觉抵制因小失大、顾此失彼的事情,坚决摒弃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的项目。正确处理好滇池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新方法、新路子、新途径。

三是坚决推进系统治理工程。对滇池这种缺乏稳定补水水源、补给系数小和出水口少、换水周期又长的半封闭宽浅型湖泊而言,要想标本兼治,必须岸上岸下多头并进、水里水外双管齐下。

昆明将紧紧地围绕水质改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核心目标,更加注重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和依法治滇,“退、减、调、治、管、截”多管齐下,推动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新格局,实现滇池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让滇池成为生态之湖、景观之湖、人文之湖。

四是坚决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近年来,抓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已成为昆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滇池治理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2018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违纪问题950余个,问责处理1360人。

对于这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的问题,昆明将汲取教训、举一反三,深刻反思、立行立改,对滇池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领域、拉网式的彻底排查,动真碰硬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规范滇池保护治理,持续改善滇池生态环境质量,以实际行动和整改成效向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五是坚决提升依法治理水平。抓好滇池保护治理,关键还是要靠法治。昆明将进一步完善滇池保护治理相关规划,科学编制《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尽快完善出台《昆明市环滇池空间形态与城市天际线控制规划》,抓紧编制《滇池保护规划》和《滇池流域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规划(2020—2035年)》。

严格落实《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责任追究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对涉河涉湖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处置,对破坏河湖的行为绝不手软,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