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时至今日依然被世人津津乐道。其实,民间关于韩信的故事还有很多,比较著名的就是“胯下之辱”、“背水一战”。作为一个励志故事的主人公,韩信从一介匹夫最终凭借超人的军事才能,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元帅,这种经历亘古未有。

但他最终也没有逃过“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刘邦之所以要除掉功高无二的韩信,可能和他曾向刘邦索要“假齐王”有关系。毕竟在当时的情景下,如果刘邦不给他齐王封号,那么韩信一旦倒戈项羽,那么结果可能就会大相径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看起来确实为刘邦杀功臣找了一个台阶,因为刘邦杀韩信不仅有预谋,而且还有事先想好的步骤。从韩信垓下以“四面楚歌”逼死项羽之后,他的兵权便被刘邦收回去了,而且还将原来有实权的齐王降格为楚王,再后来炮制“谋反案”将韩信降为淮阴侯。

可以说刘邦的做法是典型的“飞鸟尽,良弓藏”,说白了就是因为韩信的功劳太大了,如果刘邦有朝一日龙驭宾天,那么他最担心的就是没有人能镇得住韩信。所以才会在晚年时不断诛杀功臣,而韩信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这也是后来“吕氏擅权”埋下了伏笔。

建汉第一功臣韩信

读过韩信故事的人都知道,韩信是淮阴乡下的一个穷小子,由于年轻时不学无术、放荡不羁,所以并没有机会走入仕途。由于韩信自视甚高,认为经商是“下九流”,所以他不屑于做一个商人,但又因没有其他本事,所以只能依赖乡邻勉强度日。

后来韩信投奔了项梁,因项梁兵败被杀遂投奔他的侄子项羽,但由于项羽并不认为韩信是一个帅才,所以只让他做了一个执戟郎。刘邦入蜀之后韩信又投奔了刘邦,后因获罪当问斩,但因受到夏侯婴搭救侥幸逃脱,后被夏侯婴推荐个刘邦,可是刘邦并不以为然。

韩信在汉营做管理粮饷的小官时,曾和萧何有过几次交谈,萧何慧眼识珠认为韩信是大才,他也想刘邦推荐韩信。但刘邦因为之前轻视韩信,所以韩信便不辞而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讨封齐王埋下祸根

经过“萧何月下追韩信”后,刘邦意识到了韩信的重要作用,于是才开启了筑台拜将的辉煌篇章。不过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韩信得到刘邦重用之后,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只不过在讨封齐王这件事情上,在刘邦心里始终是一个解不开的疙瘩。

但由于韩信文人恃才傲物,并且因功自傲、目空一切,打仗虽然他是内行,但玩政治却是一个“脑瘫”。以至于他帮助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刘邦便迅速露出了丑恶的嘴脸,不仅拿下了韩信的兵权,而且也将他的封爵一降再降。

自后降级到淮阴侯时,韩信的亲兵已经寥寥无几了,很显然根本先不起大浪了。再加上韩信的地位越来越低,所能把握的兵权也越来越少,所以曾经和他交好的人都纷纷离他而去,所以吕后才能在刘邦的授意下,在萧何的配合下将韩信骗至长乐宫,最终无奈的束手就擒。

据一些史料记载韩信在淮阴时期,据说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就更不用提亲兵、卫队了。在一个就是汉朝皇宫壁垒森严,就算韩信带着亲兵前往长乐宫,也不可能让亲兵入内,这是封建社会时期的规矩,如果执意带兵入内就有刺王杀驾的嫌疑了。

另外,早在汉六年时便有人密告韩信谋反,刘邦得知此消息之后,立即采用陈平计策以刘邦出巡,在陈地召见诸侯为由,希望能将韩信骗到此地,并伺机击杀韩信。正在韩信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人献计“诛杀钟离眛”以洗脱他的嫌疑。

但有的时候“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既然刘邦已经怀疑他了,韩信就没有逃脱被诛杀的命运了。结果韩信带着钟离眛的人头去见刘邦时,刘邦二话不说就将韩信抓了起来。也就是说此时的韩信已经是阶下囚了,纵然后来将他降为淮阴侯,也只不过是一个囚犯而已。

所以韩信可能已经没有亲兵了,有的只是刘邦派来监视他的人,最后刘邦预感大限将至之前,决定杀了这个心腹大患。这才有了吕后长乐宫背弃韩信“五不杀”许诺,让一堆宫女将用竹签将韩信扎死了。此时他还哪里有亲兵能救得了他,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总 结

韩信出生于贫寒,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齐王,最后又因为性格孤傲而惹来杀身之祸,可以说从性格决定命运角度来看,韩信最终的下场也是性格使然而已。但不得不说刘邦作为大汉开国皇帝,确实开了杀功臣的先例,这对后世王朝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