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公众号“心理相先生”,作者相先生,心理咨询师,付费专栏作者。

摘要:

1、小时候缺爱的人,往往是原生家庭的关系里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与关注,所以他会觉得是自己不好,是别人不喜欢自己,因此他内心自卑,开始回避关系,觉得社交很累。

2、小时候缺爱的人,会被别人的爱与关注牵制,他很希望别人认可自己、喜欢自己,为此他会逼迫自己做到最好,并在关系中表现为不愿意麻烦别人,不会拒绝别人。

3、改变一个人最根本的方法,是帮助他去建立新关系,让新的关系经验重塑他的性格,除此之外,我真想不到有什么方法比这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爱人是一名中学心理健康教师,他给我分享过一个学生的案例,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需要提前说一下,这个例子已经做过对当事人信息的处理。

有个八年级的女生小丽(化名),她学习成绩很好,还是个班干部,但是她很容易紧张,老师提问的时候她特别怕让自己回答,最重要的是她的人际关系特别不好。

自述总是觉得同学在背后议论她,大家都不喜欢她,她还说她接受不了自己考得不好,有一次考试她没有考好,她就想从楼上跳下去,由于楼上那个窗户是密封的才作罢。

这个案例中的女生,对自己要求苛刻,总是逼迫自己考第一名,如果没有考到满意的名次,她就攻击自己,觉得自己做得不好,自己没有努力,是自己太笨、太蠢,这种自我攻击很容易让一个人变得情绪低落,甚至变得抑郁。

1、小时候缺爱的人,内心住着一个苛刻的父母

上面案例中的小丽,很显然她的心中内化了一个严苛的父母,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我们会把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态度、方式内化到心中,成为我们的内在父母。

等我们长大了,即使现实中父母不在我们身边,我们心中也会有一个声音,用幼年时期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方式来要求自己。

我们可以推测,小丽的父母或者其他家人,是没有给予她无条件的爱与关注的,她们给予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并且是严苛的条件,比如你必须做到一百分,我们才会看到你的存在。

我们在本专栏《活出自己的心理学大课100讲》最前面的章节中就讲过,小时候我们和父母建立的关系,会成为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具体你可以在本文末尾处查看。

在最初的关系模板里,由于父母的严厉、忽视,小丽感受到了自己不被爱,她觉得这是父母不喜欢自己,那么长大了,她就会觉得别人也不喜欢自己,因此她就不愿意和别人在一起。

所以现在她和同学的关系就很不好,她一直是很孤独,很坚强,学习就是她唯一的目标和价值。

她这个形象和我们在本专栏《活出自己的心理学大课100讲》,其中一节描述的一个人太独立、太坚强,不愿意麻烦别人的形象是一致的。

她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她更不愿意向别人低头求助、表达自己的需求,她就是僵硬地矗立在那里,一个人生活,为什么她要这样,因为她对关系很失望,她现在只相信自己。

上面的这个案例中,来访者小丽是严重缺爱的,她因此觉得自己不好,自己不被别人喜欢,而她获取爱的唯一方式就是让自己的学习更好,让自己更加优秀。

当然在其他案例中,有的人获取爱的方式可能会是明显的讨好、付出,比如下面这个心理咨询中的案例:

来访者李梅(化名),她具有明显的讨好型人格特征,在家庭关系中,她老是为别人着想,她的丈夫经常忽视她,她自我安慰,说这是丈夫工作忙。

她的公公婆婆也不给她帮忙带孩子,有的时候还会叫她过去伺候他们,而李梅也是没有一点怨言,经常去给他们洗衣做饭。

小时候的李梅是缺爱的,她的原生家庭里重男轻女,爸爸妈妈爱的是自己的弟弟,而自己扮演的角色就是听话、懂事的大姐。

她很小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做各种家务,但是殊不知她的听话、懂事其实就是讨好,她想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与关注。

现在长大了,她组建了家庭,但是讨好别人的这种关系模式还在上演,看来一切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所以我们才说,小时候缺爱的人,是不会变好的,除非他做到了这一点,哪一点呢?这一点就是爱自己,把自己放在所有关系的第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小时候缺爱的人,要做到这一点才会变好

对于小时候缺爱的人而言,先要自己爱自己,在所有的关系中,无论是家庭关系,还是其他的人际关系中,都把自己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做不到这一点,一个小时候缺爱的人是不会变好的。

那具体怎么样做呢?

首先需要在物质、情绪上优先满足自己,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能力先爱自己,有余力再爱别人。

小时候缺爱的人,他会形成一种心理习惯,在关系中别人优先是正常的,而自己的需求和情绪优先是不正常的,比如下面的案例:

来访者张静(化名),她小的时候是寄养在姑姑家的,所以从小她就学会了看人脸色,她不会像姑姑家的孩子一样,喜欢什么就要什么,有什么情绪就表达什么。

长大了,她有了工作,有了家庭,可是在和丈夫、公婆相处的时候,她依然是延续着小时候的心理习惯。

她总是压抑自己,担心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不被别人接纳,但是她忘记了,她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她有着不错的工作,她可以自己满足自己了。

当她把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上的时候,她的自我就会被滋养到,小时候缺爱的人,自我是虚弱的,需要被不断地滋养才能成长。

对于案例中的张静,她不仅需要在熟悉的关系这样,她还需要把这种态度和方式进一步扩大,比如在和其他人相处的时候,也这样。

之所以这样做,不是所谓的自私,而是这样做符合人性,符合心理健康的前提,小时候缺爱的人,就如同一片贫瘠的土地,它需要的不是在上面种植,它需要的是先肥沃自己。

此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时候缺爱的人,如果在道德压力下,不为自己优先考虑,那么当他付出的时候,就会有付出感,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在牺牲。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论述的“小时候缺爱的人,是不会变好的,除非他做到了这一点”的内容,下面我们再简单总结一下。

小时候缺爱的人,是不会变好的,除非他做到了这一点:

小时候缺爱的人,他的自我是虚弱的,因此他会自卑,他会在关系中不舒服,所以他很难变好,而要改变,就需要做到先爱自己这一点。

在所有的关系中,把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放在第一位,不要担心这样做了之后会有可怕的后果,那只是想象中的结果,实际上不会发生的,因为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你可以自己满足自己了。

心理健康是有代价的,我想为了让自己的心理变得健康、自我变得强大,这是值得的,那从现在开始就先爱自己,有余力再爱别人。

好了,这就是我们心理学专栏《活出自己的心理学大课100讲》本节课的内容,下一节再见,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我们会持续更新。

如果大家还想进一步学习这类心理学,或者对于上面涉及到的内容有疑问,可以查看心理学专栏《活出自己的心理学大课100讲》,下一节我们再见!

如果需要查看专栏,可以在头条或者百度搜索查看!